張志芳 侯桂花
【摘要】目的 觀察連續護理聯合穴位敷貼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健康狀況干預效果。方法 通過觀察2015年5月~2018年5月來我院就診的支氣管哮喘患者90例,出院后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出院后,僅收集研究資料;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出院后,給予連續護理及穴位敷貼。3個月后對兩組各項研究資料進行評估。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連續護理聯合穴位敷貼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療效價值,為哮喘緩解期輔助藥物治療手段提供重要依據,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連續護理;穴位敷貼;支氣管哮喘緩解期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5..02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本病常反復發作,難以根治,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早期治療與預防支氣管哮喘具有重要的意義。連續護理是一種主要針對慢性疾病、容易反復發作或出院后仍需要護理服務的患者,使其能夠在出院后仍然能夠得到持續的護理服務,促進疾病恢復,節約資源,降低醫療成本的護理服務形式[1]。而中醫穴位貼敷療法,其止咳平喘作用機理與西醫的調整免疫功能、減輕氣道炎癥反應和降低氣道反應性有相通之處[2]。筆者運用連續護理聯合穴位敷貼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健康狀況干預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就診的支氣管哮喘患者90例,均符合納入標準,出院后按照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其中治療組男23例,女22例,患者年齡(50.33±5.81)歲,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患者年齡(51.38±5.89)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0例患者的一般資料(n)
組別 例數 性別組成 P值 工作性質 P值
男 女 體力 腦力
治療組 45 23 22 >0.05 22 23 >0.05
對照組 45 24 21 25 20
1.2 治療方法
1.2.1 研究資料
肺功能測定:即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肺活量比例(FEV1%)和最大呼氣流速(PEFR)。
氣道高反應性測定:每4小時測定夜間或凌晨的PEFR較晝夜降低20%以上者判斷為異常。
外周免疫球蛋白測定:采血后立即分離血清,置-20℃低溫冰箱保存,干預前后各查一次。
臨床癥狀和體征:按單項癥狀和體征記分、積分標準進行記錄、積分。
安全性觀察項目及方法:一般體檢項目包括尿、大便常規,肝功、腎功,干預前后各查一次。
1.2.2 研究步驟
對照組:患者出院當日進行研究資料的測定,出院后不給予任何干預措施,3個月后再次進行資料的收集,所有資料項目同出院當日。
治療組:患者出院后進行3個月的連續護理及穴位敷貼,詳情如下:
(1)健康指導:包括支氣管哮喘定義、影響因素、臨床癥狀、診斷要點,以及應對支氣管哮喘的基本措施包括戒煙、正確排痰、合理飲食等。
(2)對患者進行支氣管哮喘康復鍛煉。腹式呼吸方法:患者雙手分別置于前胸及腹部,呼氣時稍壓腹部,是腹部盡量回縮,吸氣時對抗手的壓力,將腹部鼓起。每天練習3~4次,每次練習10~15分鐘。縮唇呼吸方法:患者用鼻緩慢吸氣,然后縮唇緩慢呼氣,根據患者體力可重復5~10次,每天練習3~4次,每次10~15分鐘。
(3)穴位貼敷治療
選穴: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腎俞、定喘均10天治療1次,3次為一療程,共觀察三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1.3.1 西醫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若用藥前FEV1及PEFR低于正常預計值水平,則判定:顯效:FEV1或PEFR增值30%以上。有效:FEV1或PEFR增值10~30%。無效:FEV1或PEFR增值<10%。
1.3.2 中醫癥狀總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3]、《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對支氣管哮喘癥狀、體征的描述,按四級記分法記錄。然后,觀察并比較其治療前后積分值差的變化。每位患者病情積分:0~10分為輕度,11~20分為中度,21~30分為重度。
判定方法:[(干預前總積分—干預后總積分)÷干預前總積分]×100%
顯效:干預后總積分減少≥66.6%;有效:干預后總積分減少介于33.3%到66.6%之間;無效:干預后總積分減少不足33.3%。
1.4 統計學方法
根據觀察指標和數據的不同,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分組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等相應的統計學方法處理。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干預前后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82.22%),具有統計學差異。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哮喘復發例數比較
經x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顯著性差異,復發時間比較,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復發時間長。
3 討 論
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首選,而長期應用這類藥物的副作用及藥物依賴性,使得減少支氣管哮喘發作方面的探索迫在眉睫[2]。支氣管哮喘患者在恢復期,注意改善生活及工作環境,堅持戒煙,積極鍛煉,減輕患者對體力活動的恐懼和焦慮,增強鍛煉信心,提高運動耐力,能很好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復發[3]。穴位貼敷作為外治法的一種是通過夏治扶助機體正氣,補充支氣管哮喘 患者體內陽氣,增強患者免疫力,達到控制支氣管哮喘的目的。目前已證實其療效可靠,且相關不良反應報道較少,操作簡便,受到廣泛應用推廣。本研究顯示,在對治療組進行連續護理及穴位敷貼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82.22%),具有統計學差異。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連續護理配合穴位貼敷療法能夠顯著改善哮喘緩解期病人的癥狀和體征,肺功能顯著改善,降低氣道反應性,提高病人體液免疫水平,證明了連續護理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在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療效價值,為哮喘緩解期采用有效的治療方式提供重要依據,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文靜.穴位敷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研究進展[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7).2096-1413.
[2] 孫 雷,于海彤,宮 靜,賈博宇,李俊萱,李青松.支氣管哮喘治療的新進展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7):30+32.
[3] 陳 玲,肖愛萍,錢 慧.連續護理應用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5):123+12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