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華
【摘要】目的 探析冠脈介入治療高齡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作為我院接收的高齡冠心病心絞痛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6例。行單純藥物療法治療參照組,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療法治療試驗組。觀察經分別應用不同臨床治療后取得的療效情況。結果 91.30%為試驗組患者的療效率,明顯優于參照組的73.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高齡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冠脈介入治療,其治療效果良好,并發癥率的發生降低,改善預后,促進患者機體恢復。
【關鍵詞】心絞痛;冠心病;冠脈介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2
伴隨近幾年社會人口發展愈發老齡化,使得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率不斷遞增,針對此類患者,若臨床治療不及時,能嚴重影響患者的機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考慮到患者年齡等因素,以往臨床多主張應用藥物療法治療,但取得的臨床療效不理想,無法改善患者病情,對此,另尋一種更為有效合理的治療方案,是現下臨床需要重點重視的問題[1]。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高齡冠心病心絞痛者92例為對象,經實施冠脈介入療法治療,現做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作為我院接收的高齡冠心病心絞痛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6例。其中,參照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68~89歲,平均(75.6±2.4)歲,穩定型心絞痛1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30例;試驗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69~90歲,平均(76.5±2.5)歲,穩定型心絞痛15例,不穩定型心絞痛3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根據患者癥狀,心電圖表現,被選對象均已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無嚴重精神障礙病癥者;所有對象對此次研究均知曉,并已同意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伴心肌梗死、惡性腫瘤病癥者;伴其他臟器嚴重原發病癥者;伴藥物禁忌癥者。
1.3 方法
行常規藥物療法治療參照組,依照冠心病心絞痛治療指南中表述的相關內容,予以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實施β受體阻滯劑、血管轉換酶抑制劑治療。
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療法按治療試驗組,先予以患者基礎藥物治療,其目的是使患者病情穩定,隨后在患者胸痛發作3至7天內,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予以擇期冠脈介入術治療,實施冠脈造影PTCA術、PIC術對其病情狀況實施觀察。根據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是否伴有目測狹窄直徑不低于50%的支數分為單支病變、兩支病變和三支病變,若左主干目測狹窄直徑不低于50%,則寶石左主干病變。應用心電圖對缺血位置情況進行測定,并通過與冠狀動脈造影結合,采用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形成術治療患者病變血管,并放置支架。
1.4 評價標準[2]
評定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不低于80%,患者的臨床病癥改善顯著,滿足上述即為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在80%~50%,患者的臨床病癥有所改善,滿足上述即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病癥未發生任何變化,甚至有加重趨勢即為無效。
比較觀察參照組與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療效
73.91%為參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率,明顯低于試驗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不良反應率
23.91%為參照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高于試驗組的6.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冠心病又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其是指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腔阻塞或狹窄,誘發心肌出血壞死、缺氧和缺血而產生的心臟病。如果臨床治療不及時,則易導致血栓性病癥的發生,甚至猝死,對患者的機體健康帶來威脅。心絞痛屬于一組臨床癥候群,其是因心肌供氧與缺氧見暫時失去平衡而導致的心肌缺血。而心肌缺血的發生多是因心肌氧需求增大,且不低于病變冠狀動脈供血能力所致,或者是因冠狀頂買供血減少導致,或者二者皆可同時發生[3]。由于疾病的發生人群多以中老年群體居多,從而能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藥物保守療法、冠脈介入療法是現下臨床治療此病癥的常用手段,雖然前者的實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但無法從根本上將冠心病的致病因素清除,所以,另尋一種更為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已成為必然趨勢。隨著近幾年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介入療法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高齡冠心病心絞痛92例患者為對象,結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知,實施冠脈介入療法治療,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對血運進行完全重建,顯著改善供血狀態。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冠脈介入療法的研究,總結其療法優勢如下:①冠脈介入的應用能有效實現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療;②有助于患者心肌血流動力學的改善,對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改善具有促進作用;③便于血運重建,使缺血心肌和冬眠心肌的血液供應情況恢復正常,加快心肌細胞生理功能的恢復;④能使患者心絞痛癥狀得到改善,患者病情穩定。
總而言之,對高齡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冠脈介入治療,其治療效果良好,并發癥率的發生降低,改善預后,促進患者機體恢復,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任良強,李 斌,王 圣,等.冠脈介入治療高齡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0):66-69.
[2] 林旭輝.冠脈介入治療高齡冠心病心絞痛80例的臨床療效[J].中國民康醫學,2017,29(18):70-72.
[3] 陸志鋒.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對高齡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7):3239-324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