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預算,或者是書面的,或者是口頭的,預算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就像一根指針一樣,指導著企業的生產銷售,控制著企業的費用開支,在一定范圍內保證著企業目標利潤的實現。經歷了全球金融風暴之后的企業,無論大或小,如何在蕭條的經濟環境中生存并發展壯大?大部分企業在銷售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選擇了節流,壓縮成本費用。期間費用能夠直接造成企業資源的減少,作為一種資源的耗費,因為不能計入產品的成本進行核算而往往容易被管理者忽視,而預算控制是控制期間費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期間費用的含義、期間費用預算控制的含義
1.期間費用的含義
期間費用是企業當期發生的費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某種產品成本的、直接計入損益的各項費用,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與生產制造沒有直接相關,會計處理中未將其歸集至產品成本,從而容易忽視其對廣義成本的影響。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狹義的費用就是期間費用。
2.期間費用預算控制的概念
期間費用的預算控制是依據企業的總體預算的計劃要求,結合近年的統計數據和各個分項特點,考慮未來期間存在不可預測性上下浮動調整,為達控制期間費用之目的而編制的預算計劃。預算編制完成后,各級執行部門要嚴格執行該計劃,并在一定期間(半年或一年)對各執行部門的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對完成預算指標的給予獎勵,對超出預算的給予懲罰,做到獎罰并舉。預算的控制,要結合企業的整體業務計劃,不能因為單純為了控制而控制,而對有發展前景的項目支出進行卡減。
二、期間費用預算的編制
預算控制的最終落腳點在財務部門,資金的支出是通過財務部門管理的,但是預算的編制是需要各個部門協同參與,基層業務部門的參與是預算編制是否有效的關鍵一環,因為直接對外支出的是基層業務部門及業務人員,他們對支出的需求是最直觀和最清楚的。編制預算時,如果基層業務部門及人員很少參與或者不參與,預算編制人員對基層的意見反饋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者不夠重視,就會導致編制的預算成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削弱了預算控制的作用。因此,期間費用的預算編制應該是“由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方式,理想的編制方式會廣泛聽取各個層級部門和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本人認為較理想的預算編制程序如下:
(1)成立預算編制委員會,首先由其根據企業管理當局確定的預算方針、目標提出企業期間費用的總目標和各部門的任務,然后把上一年的期間費用的歷史數據準備好下發各部門,歷史數據包括上年的各部門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對于變動費用要提供收入跟費用的比率,比如銷售部門的差旅費上年為50萬元,銷售收入上年為5000萬元,這樣可以確定差旅費跟收入的比為0.01。
(2)各部門基層主管根據預算委員會提出的目標和本部門應完成的任務編制工作范圍的費用預算。各歸口主管花費大量的精力,熟練把握本部門預算要求及財務數據等,并與財務部門比對相關數據,使相關預算接近現實,并具可操作性。
(3)各部門管理人員審核基層報送的預算。各基層主管編制完歸口預算后交由主管部門領導審核,層層把關,不斷在修改中完善起來。
(4)預算編制委員會進行協調和匯總,既要考慮企業的總目標,也要反映實際情況。
(5)最后版本的預算經過多次修改并達到董事會等管理層的要求后,由董事會批準確認,預算編制委員會將批準后的預算傳達至各個執行部門,并以目標責任書的形式明確并固定下來。
(6)設立預算控制考核小組,建立預算考核機制。在預算總目標的前提下,設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任務,對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比打分,并根據相關指標的比例進行獎勵,對未達要求的部門,按照同等的標準,找出原因,進行改進和警示,必要時進行懲罰,做到考核的獎懲并舉。
三、如何對期間費用的預算進行有效控制
1.分解指標,細化預算
實施預算控制的重要前提是編制清晰明確、可操作性強的預算,如何編制這樣的預算呢?首先需要將預算細化,將預算指標逐項分解,并落實至各預算執行部門、各執行環節,從而形成全面、完整的預算執行體系。
(1)預算指標的歸口分級管理
歸口分級管理是指合理安排企業內部各部門預算控制的權責關系,基層歸口管理部門編制預算,并上報期間費用預算管理部門,由其審核后進行匯總。以預算管理部門為主管部門,按財務、生產、技術、人力資源、銷售、行政事務等管理結合起來,這樣逐層細化、分解,落實至各個部門、環節、崗位中去。
(2)預算指標的時段分解
預算指標的時段分解即預算指標的年度制定與分季分月落實,就是要合理安排預算期內各項預算指標在各季度、各月份的平衡和實施。以年度預算為總依據,將其按月、季分解,分為月份和季度預算,把預算的年度制定與季度月份結合起來,通過分解確保年度預算實現。
2.執行與監督并舉
預算的控制是否有效,編制是前提,執行是保障,只有華麗的預算編制,無法執行,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要嚴格把控預算執行環節,注意費用支出的申請、審核、審批支出等的關鍵控制點,嚴控各項費用支出,并對預算執行過程與結果進行監督。
(1)在費用申請階段,要在發生期間費用前提出申請,向具有審批權限的上級部門主管遞交詳實、清晰的申請報告。申請金額要在分級歸口的費用開支額度之內。
(2)費用審批時,審批人員按照分層歸口的費用審批規定,檢查自己是否有審批資格,要審核資料是否真實完整,內容是否清晰,并嚴格檢查開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經濟性,必要時與申請人及財務部門溝通;審批核準必須有審批人員簽章以示同意。
(3)財務部門作為預算控制的最終控制環節,對相關期間費用支出項進行審核處理時,首先落實是否有相關預算,對沒有預算的相關支出,原則上拒絕入賬,暫緩執行,經過相關部門反饋和溝通,如果確實存在特殊超支的要求,需要補辦調整預算手續;如果有預算,應當根據經批準的費用支出申請對發票、結算憑證等有關憑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規性進行嚴格審核,確保達到要求后按照企業費用結算辦法辦理各項費用開支結算業務。
(4)由預算委員會協調企業內審部門對各二級單位在預算執行過程突擊審查,并在期末根據財務部門的匯總結果實施定期審查。
3.重視預算的調整
符合戰略發展方向的產業,允許個別部門的費用在上年度基礎上有所突破;凡不符合公司重點發展的產業或行業,原則上不追加額度。預算調整的本質是預算的重新編制,對于預算控制管理來說,預算的調整和預算的初次編制具有相同的作用,要高度重視預算的調整。預算調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調整依據脫離實際情況,憑空捏造。企業要建立科學的預算調整體系,制定相關預算調整的規章制度,規范預算調整程序,減少人為主觀干預;各級領導層和各執行部門要重視預算,不能輕易調整預算,即使調整,需要嚴格執行預算調整程序,維護預算控制的權威性;預算控制管理部門對預算調整進行調查研究,嚴格審核調整依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并對預算調整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4.定時進行差異化分析和考核
企業制定出預算控制之后,要對其執行情況進行定期的分析和考核,這樣能使預算的控制更有效,使執行部門更了解預算過程控制的重要性。通過預算執行的分析找出編制和執行差異的原因,執行部門根據原因加以糾正,并會對后期的預算更加重視;預算控制的考核,需要企業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和考核體系,預算完成的好,進行獎勵,預算完成的差,進行懲罰,促使執行部門更有效、更嚴格地執行預算計劃。預算考核體系的建立需要公正、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指標,考核結果及相關責任逐一落實至預算管理部門,由預算管理部門去督促執行部門,這樣能增強預算管理部門加強預算過程控制的積極性,最終達到各部門聯動,提升預算控制質量的效果。
要做好期間費用的預算控制,必須做好事前預算編制,事中預算執行控制,事后預算考核,正確解決在控制中認識不足,制度不嚴,考核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加強期間費用預算控制制度的建設,使預算在保持合理彈性的范圍內達到理想結果。
參考文獻:
[1]馮曉飛.小議企業期間費用的預算與控制.現代商業,2010,33
[2]張長勝.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97~200
[3]張友棠.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制度設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71~79.
[4]陳見麗.企業期間費用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商業會計,2010,07.
[5]雷鋼.期間費用的會計控制.中州審計,2003,03.
作者簡介:王成國(1981.06- ),男,山東臨朐人,本科,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