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徐鳳
【摘要】目的 研究纈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服用纈沙坦,觀察組選擇纈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采用纈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治療可以顯著地改善血壓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纈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1
原發性高血壓屬于一種常見的心內科疾病,具有病情嚴重、病程長等特點,從而嚴重地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改善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研究纈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我院對接收的8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發現纈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治療可以顯著地改善血壓水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52.9±4.4)歲,病程0.5~4年,平均病程(2.3±0.2)年;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8~74歲,平均年齡(53.1±4.5)歲,病程0.8~4年,平均病程(2.4±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選用纈沙坦分散片(生產企業:海南黃隆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50508)予以治療,其用法用量為:80 mg/次,1次/d,連用4周。
觀察組選擇纈沙坦分散片、硝苯地平控釋片(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H20000079)聯合治療,纈沙坦分散片的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硝苯地平控釋片的用法用量為:1片/次,1次/d,連用4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的下降幅度對其療效予以評估,顯效:舒張壓下降范圍超過10 mmHg,收縮壓下降范圍超過20 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2~10 mmHg,收縮壓下降10~20 mmHg;無效:舒張壓下降<2 mmHg,收縮壓下降<10 mmHg。治療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發性高血壓屬于一種常見的心內科疾病,其致病原因包括環境以及遺傳等因素,臨床癥狀常常表現為頭暈頭脹、失眠多夢、健忘乏力以及耳鳴等[1]。此類疾病具有病情嚴重、病程長等特點,若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還易于引起冠心病、腦卒中、腎衰竭等疾病,從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必須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以往常常選用纈沙坦分散片進行治療。纈沙坦是一種非肽類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能夠阻斷血管緊張素與血管緊張素Ⅱ型受體以減少血管收縮與血管緊張素介導形成的生物效應,還可以選擇性擴張出球小動脈、減小腎小球內壓以延遲腎小球硬化并減少細胞增殖,從而延緩腎纖維進展。顧寧寧等人[2]的研究表明,纈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治療可以顯著地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以改善血壓水平。硝苯地平控釋片是一種1、4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能夠有效擴張冠狀動脈尤其是大血管,甚至還能夠擴張未完全阻塞的血管,減小冠狀動脈平滑肌張力以防形成血管痙攣現象,增加狹窄血管的血流量,有效提高供氧量;同時,其還可以降低外周阻力以減少氧需求[3]。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
意義(P<0.05),說明本次聯合用藥的療效高于單一用藥。
綜上所述,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采用纈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治療可以顯著地降低收縮壓與舒張壓以改善血壓水平,因此有必要將此種療法推廣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當中。
參考文獻
[1] 張璐琳.纈沙坦結合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17):231-232.
[2] 顧寧寧,崔宏林.纈沙坦聯合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9):152-153.
[3] 趙瑞霞.纈沙坦聯合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8):5585-558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