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權
【摘 要】龍江劇生長在中國最東北之一隅,它理所當然地聚集著、濃縮著一種色彩,那就是其所轄的不同區域內山野鄉間地方藝術鮮明熱烈而又奪人耳目的底色;它也毫無例外地揮灑著、展示著一種氣韻,那就是不同民族尤其是土著少數民族文化豪放開朗而又獨一無二的本土化韻致。
【關鍵詞】龍江劇;藝術;地域風采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032-01
龍江劇所具備的自由的、鮮活的、開放的藝術精神,它所囊括的世俗的、豁達的、充滿著“拼勁兒”與“闖勁兒”的人文情懷,它對生活、對生命和對未來全力以赴追求拼搏的理念和狀態,均來自于這一塊既古老荒蕪,又蒼涼廣袤的黑土地,均來自于生于斯長于斯的黑龍江人,或來自天南海北、長城內外卻為這塊土地的拓荒而獻出身家性命的黑龍江人。
一、龍江劇藝術的“先鋒意識”
龍江劇值得自豪和驕傲并在戲曲界聞名的“三部曲”,是表演藝術家白淑賢主演的,曾經屢次進京、出國演出并獲國家級戲劇大獎殊榮的《雙鎖山》《荒唐寶玉》和《木蘭傳奇》。
當人們重溫龍江劇經典作品的三部曲,徜徉陶醉于其藝術創作的鮮明形象和生動畫面,并將其納入到大時代的人文歷史背景下仔細參照、認真審視時,給人以最強烈沖擊和震撼的則是:那些浸潤于戲曲綜合藝術創作的全過程,并彌漫于整個演出舞臺氛圍上下左右的,帶著咄咄逼人氣勢的先鋒意識。
眾所周知,中國戲曲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淵遠流長的民族民間文化,孕育出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曲劇種,曾經“花雅爭芳”“亂彈遍地”,及至徽、漢、京三家合流,在大量地汲取不同地方戲曲劇種精萃的基礎之上,完善了京劇。而后,京劇異軍突起,迅速吸納,不斷豐滿壯大自己的藝術內涵,于博采眾長的同時,極其注重“精益求精”,在極短的時間內,獨占戲曲“鰲頭”,名噪一時,“文武昆亂不擋”,進入了戲曲聲腔隊伍的先行者行列。
如此,不僅具體地規定了龍江劇的未來全局發展目標和方向,而且,還標志著長期以來一向極為穩定的戲曲藝術產生系統的一般秩序開始被打破。這在一定層面上,甚至代表了中國民間戲曲調整和重構的清脆號角,意味著戲曲多元化、民間化的新劇種創造運動將在不同的地域又一次大規模地異軍突起,它將以全新的姿態、全新的面目和全新的感覺,向舊有的傳統體系發起挑戰,顯示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先鋒意識”。
龍江劇作為新劇種的創造與崛起,立足在二人轉本體上大做文章。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表現則是完全迥異的。龍江劇溯本求源的清晰目標,在其劇種的初創時期,尚停留在學習二人轉藝術的外表皮毛,處于淺層次機械模仿,而對藝術精髓的吸收和借鑒,還未曾進入到“精神實質”的探索研究領域。因此,龍江劇的最初發展,包括劇目創作生產向母體“靠攏”和“學習”,更多地體現在“像”的檔次,停留在“似”的狀態。
二、樹立藝術的高標尺
1982年春,龍江劇晉京匯報演出的三部曲劇目之一《雙鎖山》,就是在傳統的二人轉曲目基礎之上,又一次全新的創造、提純和升華,它以可貴的鄉土味兒,可親的鄉土音兒及可愛的鄉土“范兒”(指表演)博得了首都戲劇界專家和學者們的高度褒獎,一股“黑旋風”強烈地沖擊著當時的中國劇壇。
著名戲劇理論家郭漢城老先生,曾經在觀摩龍江劇《雙鎖山》等劇目演出后的座談會上真誠地坦言:“這個刺激(指龍江劇)是將我們的軍啊!龍江劇這個劇種,對我們首都的戲劇改革是一個推動力。”而這個所謂的“推動力”,其實,正是龍江劇不同于以往一般戲曲劇種模式的新奇樣式,是龍江劇從劇本到音樂,從表演到導演都別具一格的“二人轉范兒”,是龍江劇藝術骨子里透出的那股子精氣神兒,讓平素頻頻得見大眾化的戲曲劇種演出的老藝術家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心曠神怡。
從黑龍江的欣賞習慣、審美趣味上講,觀眾喜歡這種火爆、熱烈、優美的秧歌步,看到它備感親切、熟悉。最主要的是一個劇種要想帶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在表演上就不能照葫蘆畫瓢。基礎的營養吸收好,就能使龍江劇區別于其他兄弟劇種。有借鑒而不失自己的特點,有創新而不失戲曲表演的美感,使龍江劇的刀馬花旦,以我們自己的面貌展現在劇壇上。這樣做,雖然打破了戲曲表演固有的程式,但是,我們所用的程式是為塑造形象服務,體現出劇種的個性,力求獨樹一幟。
這番話一語中地,道出了龍江劇堅持不變、執著追求:區別于一般的兄弟劇種,區別于一貫的傳統戲曲模式,打造只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三部曲劇目之二《荒唐寶玉》,與劇目之三《木蘭傳奇》,都從創作之初,就堅守著時時“不離母體”的藝術宗旨,處處以弘揚劇種特色為其藝術創作起點及最終目標。龍江劇藝術家們不負眾望,在把握這兩個劇目整體框架的設置,演出綜合實力的建構,及劇種延續風格并形成自己的特點等方面,均以一浪高過一浪的不凡實力,驗證了龍江劇所一直努力保持的與眾不同,真正成為以劇種展示自己藝術魅力的焦點所在。
歸根結底,是龍江劇自始至終秉承了二人轉藝術“活”的精髓,把握了“動”的韻律,繼承了“俗”的天賦。至此,龍江劇可以說,在通向劇種建設的曲折道路上完成了最初設想的目標——堅持自己的地域特色,保持自己的先鋒意識,保持自己與眾不同的地域性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康洪興.表演美學觀念解放之我見[J].戲劇報,1987(05).
[2]王行健.要什么樣的表演[J].文藝研究,1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