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偉
【摘要】目的 究補陽還五湯結合常規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常規組患者接受單純西藥治療,聯合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結果 聯合組患者治療后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補陽還五湯結合常規治療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常規治療;補陽還五湯;血清炎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2
腦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神經系統疾病,其病死率、致殘率都非常高,存活患者大多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急性腦梗死發病人數在腦血管疾病中最多,約占50%以上,該癥的病理基礎是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而這一過程與炎性反應聯系密切[2]。因此,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治療中通常采取抑制炎性因子生成的方式來對動脈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進行阻止,從而保護患者腦部組織。為探究補陽還五湯結合常規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本文將選取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
腦梗死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實驗。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其中,常規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29~68歲,平均年齡(46.3±6.1)歲,發病時間(34.9±5.2)h;聯合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45.5±6.4)歲,發病時間(35.2±5.7)h。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在接受本次治療方案前1個月內曾服用他汀類等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單純西藥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每日一次,每次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每日一次,每次20 mg,口服[3]。聯合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具體藥方為40 g黃芪、10 g當歸、10 g桃仁、10 g赤芍、9 g地龍、9 g紅花,加水煎煮,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加減藥方,如便秘者可加入大黃、肩關節疼痛者則加入獨活等。4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接受2個療程治療。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細胞介素-1β(以下簡稱IL-1β)、超敏C反應蛋白(以下簡稱hs-CRP)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9(以下簡稱MMP-9),并以《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和《中藥新藥治療中風癥臨床研究指導》作為標準評價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經比較,聯合組患者治療后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常規組中,痊愈7例,顯效12例,有效6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78.1%;聯合組中,痊愈14例,顯效12例,有效6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7.0%。經比較,聯合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346,P=0.021<0.05)。聯合組患者治療后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本次研究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嘗試聯合應用補陽還五湯和常規西藥治療方案。實驗結果分析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補陽還五湯結合常規治療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偉榮,俞萬香,賴 瑜,等.補陽還五湯聯合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與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5):4-6.
[2] 任占軍,黃丹華,孫兆吉,等.補陽還五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1β和MMP-9水平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7,38(7):844-845.
[3] 張 麗,段紅霞,崔麗紅.補陽還五湯治療急性腦梗死伴心肌損害患者療效及對血清hs-CRP、D-D、H-FABP、cTnI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31):3446-344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