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秀梅 汪瑜 王曉華 董立巧
【摘要】目的 研究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采用桂枝人參湯合腎氣丸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由入院先后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分別采取桂枝人參湯合腎氣丸治療和西藥治療,各35例,對比兩組效果。結果 治療前,兩組BNP、EF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NP、EF有所改善,而實驗組BNP、EF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結論 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采用桂枝人參湯合腎氣丸的效果較好,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衰癥狀,還可提高患者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且不良反應較少。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桂枝人參湯合腎氣丸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其成因與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疾病、肺梗塞、慢性肺疾病等有關,且具有惡化快、病死率高的特點,而陽虛血瘀水停證是中醫慢性心力衰竭診治的一種辯證,為了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及時改善患者心衰癥狀,強化患者活動耐力,需要為患者提供針對性、高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案[1]。本課題選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患者,分析采用桂枝人參湯合腎氣丸治療的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由入院先后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各35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43~76歲,平均(60.48±6.75)歲;納入標準:臨床檢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和《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者[2];排除標準:認知障礙和精神異常者;臟器功能不全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病程、心衰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西藥治療,即為患者提供ARB或ACEI、β受體阻滯劑(從小劑量逐漸增加到規定負荷量)、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規定標準量),同時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選用血管擴張、強心、利尿等藥物治療,連續治療3周;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采用桂枝人參湯合腎氣丸治療,其中包括牡丹皮、山藥、山萸肉各9 g、炙甘草、附片(先煎1小時)各12 g、茯苓15 g、磁石(先煎1小時)、澤瀉、生地黃、炒白術和干姜各18 g、桂枝24 g、黨
參30 g等。
1.3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血常規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BNP值,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臟EF值,同時需計算兩組用藥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前,兩組BNP、E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NP、EF有所改善,且明顯優于治療前,而實驗組BNP、EF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3 討 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多表現肺循環或體循環靜脈淤血、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心排血量較少等,由相關研究顯示,BNP水平和EF值可以評估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和預后情況,前者是一種神經內分泌激素,能顯示出心臟損傷情況,后者與人體心肌收縮能力相關,隨著近幾年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大,慢性心力衰竭發生率逐年增長;研究顯示,所有患者治療前BNP、E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NP、EF有所改善,且明顯優于治療前,而實驗組患者BNP、EF也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不良反應。總之,桂枝人參湯合腎氣丸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的效果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臟功能,且用藥安全,可大量推廣應用在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證患者中。
參考文獻
[1] 徐巍華.心痹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氣虛血瘀水停證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7):84-8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