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摘 要】中國的音樂工作者出版了一些自己編寫的優秀視唱練耳教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國各大音樂院校的基礎音樂理論教材中,音樂專業使用最多的是李重光教授寫的《音樂理論基礎》。
【關鍵詞】視唱練耳教材;基本樂理教材的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198-01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的音樂工作者出版了一些自己編寫的優秀視唱練耳教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這些教材基本上是中外優秀作品和中國民間歌劇集的原作,專門為視唱練耳訓練班制作的技術含量高、音樂語言新、具有典型中國風格(包括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的科學規范教材較少。在我們教學的初級階段,一些中國民歌視唱、聽寫選擇更多,由于最初的中國民歌、戲曲片段的極限難度不高,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外國教材,從長遠來看,其后果是顯而易見的。學生逐漸缺乏對自己民族音樂語言的理解,從而失去了對民族音樂語言的興趣。他們對中國音樂的模式和音調特征感到疏離和陌生。例如,目前我校大一新生大多來自音樂附中或藝術學校。進入大學后,他們已經具備了不同程度的視唱練耳和聽力訓練的基礎。然而,學生對漢語模式的分析和對漢語旋律風格的理解卻非常貧乏。例如,一些學生只能分析西方大調和小調的旋律。他們經常把五聲調式的中國民歌分析成西方的大調和小調,甚至把七聲調式的中國旋律分析成西方的特殊大調和小調。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在線課中,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和擔憂。
我國各大音樂院校的基礎音樂理論教材中,音樂專業使用最多的是李重光教授寫的《音樂理論基礎》。幾十年來,教材的共印刷了多少本我不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對我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影響是很大的。
這是一本音樂理論的基礎教科書。因為它是最基本的,它可以有更強的普及性。我國許多基礎音樂理論教材,如各省的幼兒園、初中、高中、大學的音樂教材,都是在此基礎上編寫的。這個數是多少?恐怕很難計算。因此,除了對專業音樂的影響,它還影響著社會上許多沒有從事音樂專業工作的業余愛好者。它在當時的音樂和教育的基礎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在時代背景下,無論是國有化還是蘇聯音樂理論的影響,其局限性都是顯而易見的。40年來,雖然提出了很多意見,也做了一些修改,但基本框架沒有變,一些需要變的地方還和40年前一樣。近年來,隨著黨對音樂工作的重視,音樂研究隊伍進一步擴大,音樂研究工作也得到了深入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然而,一些結果并沒有包含在教科書中。這些不得不引起我們有關部門的重視。為此,我想借這次會議的機會談談我國《音樂基礎理論》教材的一些不足之處,以及我對教材編寫的一些看法。
雖然文化與人是相通的,但世界上的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并且總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強烈地表達著這一地區的文化。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中國民族文化也應如此。音樂也不例外。中國古代文學中系統而全面的音樂理論就是有力的證明。它們不同于歐洲的音樂基本理論。甚至可以說,中國傳統音樂和歐洲音樂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即使是現在,中國傳統音樂系統仍然散發著邊疆人眼睛的光輝。許多具有東方神祗的中國音樂家的許多作品在國外都獲得了成功,這些作品都染上了我們祖先智慧的光輝。20世紀上半葉以來,新音樂運動已成為當代中國音樂的發展趨勢。從西方和日本傳入的音樂中也帶來了西方音樂的基本理論。其中一些作品直接從理論專著翻譯到存續階段,成為我國音樂院校的教材。
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和理論基礎。因為它們是不同的系統,所以它們的基本理論必須是不同的。目前的《基礎理論》教材是在歐洲《音樂基礎理論》和中國《音樂基礎理論》的基礎上,綜合中西基礎理論編寫而成的。如果是兩個系統,為什么要把它們放在一起?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理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只有當中國的實用科學近年來落后的時候,西方的科學才會失敗。隨著科學的消失,文化也隨之消失。受西方文化影響,許多中國知識分子以西方文化為標準,以西方文化的視角看待中國文化。他們總是覺得中國文化不在這里也不在那里。在這方面,一些學者傾向于將科學等同于文化,并將外國槍炮與長槍大刀、工業革命與農業火災類型的區別擴展到文化史領域。本文闡述的調用方式是,尋找音樂的方式,尋找音樂的根本精神,回歸音樂獨立的生命,使它們通過儀式本身成為靈魂的語言。
雖然個人編寫的教材具有觀念統一等優點,但由于教材的特殊性和個人思維的局限性,很難使教材全面、深入、系統。因此,它不適合個人寫作,更適合集體寫作,甚至更適合經過集體研究后的個人寫作。這樣才能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在組織方面,無論是集體編撰還是集體研究后的個人寫作,不僅可以考慮從事音樂教育的專家,也可以考慮從事音樂研究和音樂表演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共同編撰。當然,這個小組可以由教育部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