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
【摘 要】20世紀初,清政府頒布了《癸卯學制》,此學制中包含了學前音樂教育及學前師范音樂教育的相關章程。隨即學前音樂教育的相關機構——蒙養院及女子師范學堂等在我國各個省份相繼開設,這使我國學前音樂教育領域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些變化集中體現在學前音樂教育的地位、教育場所、師資培養等幾個方面。而具體分析這些變化,可以發現《癸卯學制》對清末的學前音樂教育產生了較大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清末;學前音樂教育;《癸卯學制》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207-01
一、《癸卯學制》從法律層面確立了音樂教育在清末學前教育體系中的地位
《癸卯學制》共分三段七級,第一級即是四年制的學前教育機構“蒙養院”,并且制定了隸屬于《癸卯學制》的蒙養院法規《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章程中規定:蒙養院教學科目共有四項,音樂科目的名稱是“歌謠”,教學內容是:“教幼兒學習平和淺易的古人短歌謠或五言絕句,使其耳目喉舌靈活并涵養其德性”。[1](P108-109)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癸卯學制》的頒布從法律層面確立了學前音樂教育在清末學前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而清末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體系中地位的確立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因為回顧此前的歷史就會發現:“從中國音樂教育的歷史發展來看,經歷了春秋戰國整個社會文化的深刻轉型,體制化的音樂教育,基本上從官學這一培養國家所需教育機構分離出去,而主要存在于為宴享娛樂提供服務、兼及祭典禮儀的官設音樂機構中?!盵2](P24-25)也就是說,作為普通教育的學前音樂教育從春秋時期開始就被國家教育體制所淡化,再沒有出現在“官學”等普通學校教育中。雖然其間出現了一些教育家如明代王守仁對幼兒音樂教育的著意倡導,但在清末被立為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執行則是一個重大變革,對于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和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提升都是質的變化。
二、《癸卯學制》促進了清末學前音樂教育專門機構實踐的開展
《癸卯學制》頒發實行后,我國的學前教育實踐從此開始了新的篇章,學前教育場所開始從以家庭為主體向以公共教育機構為主體轉變。在建立的蒙養院中,有公立和私立兩種類型,但不管是公立、私立蒙養院一般都會開設音樂類課程。而且蒙養院實踐的一個最大特點是:音樂類課程的開展實踐都會在《癸卯學制》相關規定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如湖南蒙養院的樂歌課,在樂歌的內容上規定“將本省名山大川勝跡名區,鄉賢名宦,動植各物,制為淺顯歌詞,譜出新腔,令學童歌唱以樂和之?!盵3](P65)這實際上突破了《癸卯學制》中誦唱古代詩歌的內容限制,并且充分考慮到了兒童的心理年齡特點進行教學。更難能可貴的是,湖南蒙養院還提出了“樂歌一道為用最大,凡立學堂不設樂歌,是為有教無育,是為不淑之教。”[4](P181)即認為蒙養院的樂歌課程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到了沒有樂歌課就是“有教無育”的地步,對于音樂在學前教育中的地位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又如湖北武昌蒙養院,將《癸卯學制》規定的“歌謠”課改為“唱歌”課。仔細分析“唱歌”這個詞,就會發現“唱歌”與蒙養院“歌謠”一詞有很大不同:“歌謠”其實包含了誦讀的成分在里面,但唱歌就更像是純粹的“音樂”課,這樣的改動實際上使此蒙養院的音樂類課程更加具有“音樂性”。
三、《癸卯學制》促進了學前音樂教育師資培養機構的發展
1907年3月,清政府對《癸卯學制》進行了補充,頒行了《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允許開辦女子師范學堂,并且規定:“教授女師范生,須副女子小學堂教科蒙養院保育科之旨趣,使適合將來充當教習保姆之用?!盵5](P811-812)蒙養院的師資培養從此也走上了正軌,有了女子師范學堂這樣的專門培養機構。女子師范學堂開設修身、教育、國文、音樂、體操等十幾項科目,音樂科目的教學“授單音歌、復音歌及樂器用法,并授以教授音樂之次序法則”[6](P294)不僅僅有聲樂教學和器樂教學,且音樂教學法方面的內容也在其列。
女子師范學堂章程發布后,引發了興女學、培養學前音樂教育師資的熱潮。而且一些學校的學前師范音樂教育實踐質量也較高,如嚴氏保姆傳習所,該學校聘任了日本教師教授學前音樂教育課程,以彈琴為主。還依托蒙養院的條件積極讓師范生實習,將學習時間的一半用在蒙養院練習教學。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會親自進行音樂教學示范,然后再觀察、指導他們對幼兒教課。這種教學相結合、觀察教學的教育方法在當時非常具有典范性。
從《癸卯學制》的頒布(1904)到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學前音樂教育在這八年時間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可否認,《癸卯學制》在這個變化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這不僅僅體現在法律和規定層面,也體現在實踐層面。所以,《癸卯學制》對于清末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并且讓其走向了正向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唐淑.中國學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
[2]修海林.“人”與“藝”: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兩種體系的存在與啟示[J].音樂研究,1994(2).
[3]劉彥華.中國學前教育史[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1.
[4]伍雍誼.中國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
[5]舒新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6]陳漢才.中國古代幼兒教育史[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