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秋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2型糖尿老年患者微血管病變的療效觀察。方法 選取本院所收治2型的糖尿病老年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實際就診的順序為主將其均分為兩組,各48例。干預組接受中西醫的聯合療法,常規組則為常規療法。分析兩組效果。結果 與常規組相比,干預組老年患者的血液的流變學指標評分,均略占一定臨床優勢,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微血管的病變,實施中西醫的聯合療法,能改善老年患者血液的流變學等各項臨床指標,療效較為突出,值得一步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1
為了分析針對2型的糖尿病,中西醫的聯合療法對于老年患者微血管的病變臨床療效情況,本次臨床觀察實驗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針對一些老年患者實施中西醫的聯合療法,以下為本次臨床觀察研究的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所收治2型的糖尿病老年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實際就診的順序為主將其均分為兩組,各48例。其中,干預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65.2±5.6)歲;常規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64~85歲,平均年齡(66.10±6.5)歲。所有患者與家屬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試驗,均簽署知情的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針對兩組老年患者,均給予心理調節、運動、飲食等基礎治療。常規組,以此為基礎采用常規療法,主要包含著降脂、降糖類藥物治療,持續治療1個月即為一個治療周期;干預組,則接受中西醫的聯合療法,即為在此基礎之上配合使用中醫益氣養陰的活血方劑,具體方劑為:5 g水蛭、3 g三七、6 g土鱉蟲、15 g鬼箭羽、20 g山茱萸、紅花及人參各取10 g、40 g黃芪、葛根及山藥各取30 g、丹參及麥冬各取20 g、25 g熟地黃;針對高血脂老年患者,添加
15 g澤瀉、制首烏及山楂各20 g;針對陽虛老年患者,添加補骨脂及仙茅各10 g、15 g仙靈脾;針對肢體疼痛及麻木加重的老年患者,添加20 g地龍、10 g穿山甲,并取元胡、川牛膝、威靈仙各10 g;用水煎服,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持續治療1個月即為一個治療周期。兩組老年患者均需治療3個周期。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通過對兩組的數據做出的對比,可以得出常規組老年患者在治療前期血細胞的容積指標(44.3±2.2)、全血黏度指標(6.01±0.27)、血漿黏度指標(1.91±0.15)。在治療后期血細胞的容積指標(43.6±1.8)、全血黏度指標(5.96±0.14)、血漿黏度指標(1.84±0.11);干預組老年患者在治療前期血細胞的容積指標(44.2±1.8)、全血黏度指標(6.07±0.21)、血漿黏度指標(1.96±0.15)。在治療后期血細胞的容積指標(43.9±1.6)、全血黏度指標(5.86±0.12)、血漿黏度指標(1.75±0.11)。以上對比數據足可表明相對于常規組,干預組老年患者在治療后期血液的流變學指標評分上,略占一定臨床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微血管的病變,在內分泌科臨床上屬于2型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病理基礎,屬于以微血管的基地膜逐漸增厚、形成微血管瘤、微循環性障礙等為臨床癥狀表現的一種病
變[1-3]。在臨床上針對該類病癥,通常采用降脂、降糖類藥物這種常規療法。但是,在治療效果上往往不夠理想化。伴隨著國內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中西醫的聯合療法逐漸被應用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微血管的病變臨床治療當中。經過本次臨床觀察研究發現,與常規療法相比,老年患者接受中西醫的聯合療法臨床治療后期,血液的流變學指標評分,均略占一定臨床優勢。故對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微血管的病變臨床治療來說,中西醫的聯合療法,可作為最佳的臨床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張永剛,柏江鋒,任寧衛.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7):2052-2054.
[2] 麥佩珊.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2型糖尿老年患者者微血管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藥學報,2016,44(01):100-102.
[3] 林 墾,郭羿辰.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老年2型糖尿老年患者者微血管病變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08):2028-203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