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歷史記載、文人雅士的各類筆記以及其他文獻中,都不乏對音樂的歷史記錄,音樂史學的研究是中國研究音樂的重要途徑之一,自古以來的音樂史學著作層出不窮。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成果散落于大量的古代典籍和器物銘文當中,是不同時代遺留下來的藝術瑰寶,對后代繼承和創新民族音樂有著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余甲方編著的《簡明中國古代音樂史》(2017年3月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以簡明扼要的論述方式梳理了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演變,并從民歌、歌舞、說唱、戲曲、器樂、音樂理論等各個角度充分闡釋了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狀況和藝術特征。從整體內容來看,編者盡可能全面地概括了我國傳統音樂史發展中的重要音樂事件、音樂形式及音樂理論等,對音樂史實的描述、音樂史實的理解及音樂價值與規律的判斷等內容進行了較為專業化的論述,可以作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教學與研究的重要教材。
《簡明中國古代音樂史》所包含的歷史研究成果十分豐富,編者以簡要通俗的筆法介紹了我國傳統的樂舞、宮廷禮樂、詩經歌曲、周代五聲六律七音、樂府、絲竹樂、佛教音樂、竹枝曲、市井音樂、宋金元說唱、元雜劇、戲曲、宗教音樂、中外音樂交流等,在論述的過程中選用了大量史實和史料,客觀全面地展現了我國古代音樂的整體概貌,讓讀者能夠在豐富翔實的介紹說明中充分感受到我國傳統音樂的歷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經歷了多次的演變和拓展,逐漸形成一個系統化和專業化的音樂文化類專業學科。
首先,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整合了大量客觀史料,充分挖掘了中國古代音樂發展歷史中的音樂形式、音樂內容和音樂理論成果。目前音樂類史料包括了出土的樂器、書籍記載、古代樂譜等,這些客觀史料的挖掘和研究有效豐富了中國古代音樂歷史研究的內容,進一步實現了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的客觀化和科學化。
其次,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綜合了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研究內容,也就是說,在當前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發展研究中,音樂歷史文化和音樂藝術價值等人文性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拓展,人們不再只滿足于音樂歷史的記錄和傳播,而是通過豐富的音樂史料來進一步分析古人在音樂理論研究中的成果,并從中總結出音樂發展中的客觀規律,將其應用到現代音樂的發展中來,給現代音樂的研究與發展提供了一個創新性的研究視角。
最后,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方法日益規范化和科學化。在借鑒與參考西方藝術史研究理論的基礎上,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正在朝著規范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且在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中,實證性研究成為主流,通過客觀性的考察方法充分提升了中國音樂歷史研究的準確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解決了許多中國音樂歷史發展中的疑難問題,對歷史遺存的音樂品種進行了專業化的梳理和分析,促進了它們的研究與傳承。
第一,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系統化樹立有助于架構音樂學科理論與實踐的科學研究體系。音樂學科理論與實踐的健全與發展依賴于豐富的音樂實踐經驗與教訓,而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鮮活的音樂實踐案例。通過系統化地整理和學習,人們可以在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探索與教學中進一步深入理解音樂發展的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有效推動了中國古代音樂及音樂文化研究的系統化、專業化和規范化,它通過客觀的記錄與整合形式盡可能真實地還原和梳理我國音樂文化發展中重要的音樂形式、音樂內容、音樂理論等。總的來說,宏觀與微觀的古代音樂歷史研究全面地深化了音樂研究成果的科學化發展,并逐步形成了一個規范化的民族音樂及音樂文化研究體系。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能夠從中國音樂的文化積淀中總結和歸納民族音樂發展的規律,這對我國音樂學科理論與實踐的科學研究起到了顯著的補充和完善作用。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屬于音樂學科中的一個細分分支,它能夠有效拓寬音樂研究的具體領域,并在日益專業化的學科研究方向中深化對古代音樂歷史的理解和分析。當人們孤立地去看某一類型的音樂時,很容易受認識的局限性影響,而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就是科學地引導人們以歷史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去看待音樂的發展與創新,從而總結經驗教訓,探索音樂創新路徑,推動中國音樂不斷向前發展。一般而言,音樂史學中的歷史性反思精神能夠引導人們主動在歷史的文化積淀中探尋新的發展機遇,催生新的音樂藝術理念,讓音樂的發展能夠在承前啟后的專業化研究中找到更好的發展前景。從當前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來看,它的主流方向仍是文化史的研究,但是對中國音樂史學來說,它的價值不僅是人文意義上的,同時還存在著顯著的科學性研究價值。從當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大量先進的音樂理念、音樂形式和器樂類型還沒有充分被挖掘和傳播,對此,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有助于進一步拓展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挖掘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具有藝術價值的部分,讓這些民族化的音樂形式、音樂內容、音樂理論能夠重新在現代音樂的發展中找到新的發展價值。
第二,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有利于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讓我國傳統音樂也能在現代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煥發新的藝術生命力。近代以來,我國的學術研究體系深受西方理論與實踐的影響,在音樂領域中同樣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能夠加快打破西方藝術理念的影響格局,找到中國音樂文化的藝術特質,從而在現代音樂文化的發展中充分傳承和傳播傳統的民族的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是近年來較為熱門的音樂話題之一。如何在日益國際化的音樂市場中展現中國民族音樂和傳統音樂的獨特藝術魅力,它不僅關系著中國音樂形式的多樣性發展問題,同時也關系著中國藝術文化自信的關鍵性問題。而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價值就在于充分強調了中國音樂歷史的豐富性和專業性,激勵人們更多地去了解和學習中國本民族的音樂歷史和音樂文化。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教學有著重要的價值。一方面,中國古代音樂史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多姿多彩的古代音樂文化既能夠有效開闊人們的藝術視野,又能夠在現代音樂的藝術創新中發揮重要的啟發作用。也就是說,人們在閱讀與學習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同時,可以廣泛接觸到大量傳統的音樂品種和音樂理論,并從中汲取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在現代音樂的創新中加以吸收、應用和改進,讓古代音樂煥發出與時俱進的藝術新生命。
另一方面,中國古代音樂史記錄的都是我國古代傳統的音樂形式和內容,其中夾雜著許多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的音樂形式與內容,而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能夠將這些塵封的東西逐步進行還原、再現,有效地強化了人們對這些瀕危音樂形式與內容的關注和支持,讓它們能夠得以傳承,并在創新性的研究與發展中煥發出新的藝術生機。少數民族遺存音樂品種的追溯研究是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部分的研究與教學能夠實現歷史與現代的關聯性研究,廣泛引起人們對古代音樂歷史以及遺存音樂的關注,進而在理論研究、實踐推廣以及藝術支持等多個方面來保護和繼承古代遺存音樂,讓中國古代音樂能夠在現代音樂市場中找到它們生存的空間和藝術的價值。
第三,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能夠切實強化學生對中國音樂發展歷史的認識和了解,促進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與互動,實現多元音樂文化格局下的藝術創新。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不僅是對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與傳播,同時它也有效地在中西方音樂歷史文化對比中形成了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與互動,讓現代音樂的發展能夠在多元音樂文化格局中充分平衡音樂國際化和民族化的兩種方法方向。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不能完全套用西方音樂的研究方法,它具有自身的獨特的藝術特性,且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有大量不遜于西方音樂文化的音樂與音樂理論,在多元化音樂文化的發展格局中,中西方文化不應該獨立發展,而應該在充分認識自身歷史文化和藝術特性的基礎上進行開放和深入的交流和互動。
中國古代音樂是中國音樂發展中的重要源頭,對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來說,它是中國音樂的“根”,是實現中國音樂藝術發展過程中不可放棄的部分。而在西方學術思潮的全面影響下,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有助于打破西方藝術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局限性,充分運用中國歷史悠久的音樂文化史料與成果,讓音樂文化的研究視野能夠開放性地囊括中西方多元的音樂歷史和文化,并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互動中,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音樂理論和音樂成果,實現音樂文化承前啟后、中西音樂文化交融的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學科價值。一是從史學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有助于客觀地記錄、研究和傳承中國深厚的音樂文化積淀,對中國藝術文化歷史的研究進行良好的補充和完善;二是從音樂研究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音樂史學能夠引導人們在系統化的專業化的整體性研究視角中開闊音樂的研究視野,挖掘傳統民族音樂中的藝術精華,吸收傳統音樂理論中卓有價值的部分;三是從音樂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能夠促進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流與互動,進一步推動音樂的開放性和創新性發展研究。
(孟瑤/碩士,新鄉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