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整體教育教學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諸如音樂、繪畫等藝術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這一定意義上是社會進步、觀念更新的體現,同時也是學生個體個性得以張揚、獨立性得以尊重的例證。鋼琴是目前我國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門類之一,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和較為龐大的學習群體,因此當下在我國藝術教育教學整體蓬勃發展的時代語境下,高等院校鋼琴藝術教學要積極推進優化改革,不斷探索和完善相應的教育教學機制,這是新時期必須高度重視的命題,直接關系著我國鋼琴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鋼琴教學與實踐研究》一書是2018年9月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在全國范圍內出版發行的專業研究性著作,其作者是羅玲芝老師。作為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藝術學院的專職教授,羅玲芝老師長期致力于高等院校鋼琴藝術專業一線教學和相關理論研究工作,發表過多篇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專題研究論文,同時積極推進一線鋼琴藝術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身體力行,具有一定的學術功底和專題研究能力,是目前國內中青年學者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該書是羅玲芝老師2018年出版的一本代表性著作,是作者多年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的最終文本呈現,全書對高等院校的鋼琴藝術教學這一宏大命題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在諸多學科核心命題上實現了創新性探索,提出了值得關注的個性化解決方案,值得相關從業人員認真學習和積極借鑒。
實際上,該書所關注的是一個宏大的命題,鋼琴教學是一個已經經過長期挖掘和持續研究的命題,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命題受到了學界的持續關注,因此在這樣的語境下實現這一宏大命題的創新研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命題,需要關注的領域是廣泛的,需要整合的資源是多元化的,整體上而言,該書是一個令我們滿意的文本。全書緊密圍繞高等院校鋼琴藝術教學這一特定命題,致力于相關一線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在內容編排上突出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有機融合,同時作者以鋼琴教學整體過程為研究對象,對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互動做了全方位研究,因此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該書是一個跨學科主題研究的成果展示,作者從心理學、教育學等角度對鋼琴教學這一主題進行了系統剖析,最終構建了一整套相應的教育教學機制,這是著作本身的價值定位,對一線教學實踐具有廣泛意義上的借鑒價值。
結合該書,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高校鋼琴教學的優化改革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學科教學發展的必然。實際上,當下我國正在推進全方位的教育教學新課程改革,從教育教學基本理念到實踐層面上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都在積極推進相應的優化改革,這是相關主體必須明晰的基本命題。同時也應該體現出相應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這方面的內容作者在該書的第三章中進行了系統闡述,特別是在第二節“鋼琴教學機制的發展創新”中,作者從機制層面上闡述了相應的創新體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其次,鋼琴教學是一個系統性的命題,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優化機制。就高等院校的鋼琴教學這一特定命題而言,盡管既有的研究成果呈現出多元化的基本特征,不同的研究文本關注的領域和研究的切入點是有差異的,但正如該書中闡述的,鋼琴教學實際上是一個宏大的命題,涉及的領域是多樣化的,實踐層面上的優化策略應該體現出系統性來,這是保障最終教學效果的前提,也是當下已經取得普遍共識的基本命題。
最后,高校鋼琴教學機制優化創新過程中需要“他山之石”。根據該書的闡述,所謂的“他山之石”實際上有兩個基本來源:一是從其他相鄰學科中吸取發展營養,這也是本書身體力行的基本模式,跨學科的主題研究是常見的實現路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都可以具體運用到高校鋼琴教學改革體系中;二是其他國家較為先進的鋼琴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形式也同樣可以是我們積極學習和借鑒的元素,這是有效提高我國當前鋼琴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鋼琴教學是高校藝術學院整體教育教學內部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陶冶情操、培育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而在當前社會語境下推進學科教學改革是最為重要的命題,這方面,《鋼琴教學與實踐研究》一書為我們做了值得重視的研究實踐。
(馬舒/碩士,白城師范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