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時間”過量,影響兒童發育
加拿大近期的一項研究指出,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越長,對身心發育影響越大。
卡爾加里大學研究員、心理學家謝麗·馬迪根日前公布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從10年前開始,研究跟蹤了2400名加拿大兒童,分析觀看電視、電腦、電子游戲、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屏幕的時間對孩子發育的影響。馬迪根指出:“這項研究表明,觀看屏幕時間過長會影響孩子成長。”
研究結果顯示,兩三歲幼兒在屏幕前花費的時間越長,他們在三五歲時接受測試時的行為表現就越差。該測試分析孩子在溝通、運動技能(粗略和精細)、解決問題和社交技能等五個關鍵領域的發展。
該研究表明,兒童發育在5歲之前迅速開展,因此這段時間是幼兒成長和成熟的關鍵時期。電子屏幕設備延緩幼兒發育的原理很簡單:“當幼兒看屏幕時,他們可能會錯過練習和掌握人際關系、運動和溝通技巧的重要機會”。屏幕限制了口頭和非口頭的社交機會,中斷了孩子與父母和環境的互動,而這些因素對于幼兒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馬迪根還指出,由于數字設備和屏幕現在在兒童生活中無處不在,所以即使在大約10歲的大孩子中
屏幕似乎也會抑制他們認知能力的發育。
馬迪根領導的加拿大科研小組希望發現這種相關性具有因果關系,即發育最差的孩子是那些花更多時間在屏幕上的孩子,或者說花更多時間看屏幕的孩子發育遲緩。“這項研究的結果首次證實觀看屏幕時間與兒童發育之間關系直接”,馬迪根補充說,“當孩子過多地看屏幕時,他們的發育狀況會比我們預期的更糟糕”。
馬迪根表示:“我認為這個問題跨越了所有社會經濟階層,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媒體包圍的世界”。然而,一個明顯的問題是貧窮的孩子花在電子屏幕上的時間更多,所以受到的傷害也更大。
對此,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限制孩子使用所有的電子屏幕產品,因為它們意味著“孩子們在白天沒有足夠的時間玩耍、學習、聊天或睡覺”。
家庭經濟對孩子影響多大?
德國相關媒體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8歲至14歲的兒童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對家庭經濟狀況感到擔憂。
48.1%的德國孩子“從未”想過經濟問題,35.5%的孩子說他們“有時”擔心家里究竟有多少錢。超過10%的德國孩子“經常”有這種擔憂,5.6%的孩子說他們“總是”擔心家庭的經濟狀況。
無論家庭收入如何,父母都不會在“孩子的需要”上妥協。在接受調查的3450名兒童中,95%以上的人說他們有“好衣服穿”,有足夠的錢去參加學校旅行。
在德國,大約80%的小學生在學校感到安全。然而,中學的情況變得糟糕:只有大約三分之一沒有成功進入德國著名文法學校之一的德國兒童說,學校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德國教育家德雷格表示:“孩子們在學校應該感到安全,這是教育和平等機會的先決條件。”
許多受訪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孩子說,他們覺得被父母和老師孤立了。德雷格補充說,孩子們在家庭和學校都需要一個“成年人的信任”。
家庭物質環境和家庭精神環境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二者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不同,家庭物質環境是基礎,沒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兒童的身心發展難以保證,它主要為滿足兒童衣食住行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質實體;家庭精神環境是關鍵,沒有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兒童的身心發展就會因缺乏正確的引導或受不良精神氛圍的影響而偏離正確的方向,它主要為滿足兒童的精神需要提供隱形的精神氛圍。
雖然二者缺一不可,但在一定的家庭物質環境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是家庭精神環境。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兒童就能夠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在良好氛圍的熏陶下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例如,愛笛生小時候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能夠理解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庭中充滿了鼓勵創新的氛圍。
該研究的作者指出,德國的許多兒童對自己的權利知之甚少。目前德國政府、科學家和整個社會應該共同努力,“構想并實施一項有代表性的、定期的、針對年輕人需求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