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開放四十一年,我國經濟、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繁榮昌盛的同時在現實中形成了多樣的勞動關系,而良好協調的勞動關系能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長久發展鋪平道路,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之一——農民工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覷。本文將從現實中普遍存在的事實勞動關系為切入點,認定事實勞動關系并分析現狀,將之與合法的勞動法律關系作對比,指出農民工在事實勞動關系的不利處境,并針對農民工、用人單位、有關部門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事實勞動關系 市場經濟 農民工 權益保障
作者簡介:章軍,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137
一、事實勞動關系的評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改革開放四十一年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建設社會主義。然而占我國人口多數的農民也沿著多年來的時代發展的潮流——“民工潮”,他們進入城鎮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與前景,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836萬人,比上年增長0.6%。其中,外出農民工17266萬人,增長0.5%;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增長0.9%。2017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652萬人,比上年增長1.7%。其中,外出農民工17185萬人,增長1.5%;本地農民工11467萬人,增長2.0%。農民工如此龐大且基礎的勞動力,牢牢系著數億人口以及家庭的酸甜苦辣,而作為重要勞動者組成部分的農民工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沒有勤勤懇懇的農民工們就沒有如今改革開放偉大的成就。但由于這樣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群體大多數存在文化水平低、觀念樸素、法律意識薄弱、技能水平不足等問題,導致他們在勞動過程中處于極其弱勢且需要保護的地位,無正式勞動合同、受到欺詐與不公平待遇等侵權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無論是對于農民工群體的特殊性來說,還是針對我們社會主義公平與和諧的勞動關系而言,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尤其是他們自身有必要為他們的合法勞動權益保障付諸更多的關注與行動。
(一) 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的不高
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就業總量持續增長的就業結構調整優化——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四中提到,2017年末,就業人員總量達到77640萬人,比1978年增加37488萬人,增長了93%,平均每年增長961萬人。另外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計,2017年全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但是全國的總數據不能完全代表這個占就業總量達到37%的相對于其它就業群體存在一定天然劣勢的農民工們,2017年秋季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抽樣調查顯示,2017上半年安徽省外出勞動力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僅有35.7%,排除“黑單位”用人的情況,從官方數據之對比可也見地區、群體之差異。
前文已提到由于文化水平低、觀念樸素、法律意識薄弱、技能不足等原因必然導致農民工群體在勞動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加之維權的主動性不足甚至會發生其權益受到侵害卻渾然不知甚至無可奈何的現象。新的勞動法及其司法解釋立法出發點固然良好,然而司法實踐中亟待加強以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二)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事實勞動關系的范圍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自始未簽訂勞動合同而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二是未續訂書面勞動合同而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三是因履行無效勞動合同而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四是因雙重勞動關系而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雙重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兩個不同的用人單位形成的勞動關系。雙重勞動關系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停薪留職;第二,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再就業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第三,因兼職而產生事實勞動關系。本文將探討的是第一種類型即沒有法定的書面合同,僅憑口頭約定或者是金錢往來形成的應該得到勞動法規范和保護的事實勞動關系。
事實勞動關系存在如下幾個特征:第一,勞動行為已經發生;第二,勞動者和用人者之間存在從屬關系;第三,雙方具有一定的一致意思表示;第四,缺乏合法的形式要件。
(三) 事實勞動關系較之勞動法律關系的不利處境
在社會主義法治蓬勃推進的如今,市場經濟中勞動法律關系由于其與生俱來的“法定保護、政府干預”發展得越來越規范和諧,勞資雙方也處于相對平等的地位以及多贏的局面。與勞動法所規定的勞動法律關系相比,事實勞動關系處于較為畸形且普遍存在的處境,造成事實勞動關系不利處境的因素除了作為勞動者的農民工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因素、當事方的投機取巧以及現有法律固有的“滯后性”外,還有事實勞動關系中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存在局限性,從當前有關勞動立法的規定中難以找到關于事實勞動關系的明確性規范 ,相關規定以及司法解釋無法滿足司法實踐和事實需要。
一方面由于當事雙方缺少合法有效的正式勞動合同,往往取而代之的是口頭約定、不規范書面協定,再加上作為勞動者一方的當事人對證據的保存和運用意識薄弱,且對溝通協商流程與官方規定的維權程序缺乏深入有效的了解,僅憑勞動合同或者證人證言難以在仲裁和訴訟中得到支持,處于有權難維的尷尬位置。另一方面,由于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有限,大部分用人單位以利益為核心的追求目標,其相對于勞動者處于強勢地位、以及利用各種手段隱瞞欺騙,鉆法律的空子,例如不按規定備案勞動者名冊、不承認勞動關系而聲稱為勞務關系等,而大部分農民工處于文化水平較低、觀念樸素、不知法、不懂法甚至不信法“天然劣勢地位”,更加劇了農民工在事實勞動關系中的不利地位,現實中合法權益受侵害現象頻發,維權難、實現難更是一個大難題。
二、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的剖析
毫無疑問的是,現實中農民工群體在事實勞動關系處于不利處境并非一方的因素,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改善這樣偏向惡性的勞動關系,促進多贏局面與長久發展,需要多方面共同長久的努力。
(一)農民工要做自身合法權益的掌控者與維護者,掌握主動權
就作為勞動者的農民工而言,要主動掌控并且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實踐與勞動過程中提高自身技能與文化素養,為自身提供更多就業選擇空間,并且主動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尤其務必主動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符合現行法律規范的勞動合同。另外,在“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據制度下,于勞動過程中要培養憂患意識、證據意識、維權意識,合理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主動尋找多方面的維權渠道,在勞動過程中遇到無法合理解決的糾紛可以主動尋求勞動爭議調節委員會的調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甚至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必要時可以向勞動行政監管部門舉報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并且,作為背井離鄉入城的農民工們應當考慮“團結的力量”,除了聯結和身邊的朋友、老鄉,還可以在單位或者當地加入例如工會等勞動者集體組織,爭取成為勞動者代表或公會代表,在集體的組織和協助下以及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相關活動,保障和維護勞動者權益。
(二)用人單位應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力求雙贏局面
就用人單位而言,無數現實例子證明誠信守法能夠繁榮昌盛,背信違法必將受到嚴懲,只有與勞動者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互惠雙贏,求得更好地經濟效益和人脈。在當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力求長遠發展的企業一定是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有關部門監管的,只貪圖眼前小利的企業不是自身夭折,便是敗倒在法律利劍下。
理想中規范的勞動關系要求用人單位不僅要遵紀守法,更應當主動與農民工簽訂合同并依法依規履行合同,尊重工會和職工的合法權益,新的勞動法已將不履行簽訂合同這一合法形式要件的責任加之于用人單位,倘若不主動履行義務必將付出更多代價。另外,用人單位在侵權時應當主動采取挽救補償措施,樹立良好的誠信企業形象,以便在市場中長久立足,避免只重視金錢的漩渦。
(三)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保障勞動關系良性發展
就有關部門而言,依法是職責所在,切實維護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更是使命要求。
第一,立法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完善補充解釋現行勞動法,并開展大力宣傳活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法律條文普及給農民工,法律既要與時俱進,又帶來普適效應,才能更好地服務主體,服務國家與社會。
第二,承認口頭勞動合同的效力 。由于農民工群體的特殊性和弱勢地位,在事實勞務關系中,在沒有書面合同、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應當選擇承認口頭合同的效力,舉證責任由勞動者承擔,可以更好地維護其權益。并且縱觀各國立法,不少國家承認并且規范、加大對口頭合同的立法保護力度,因為口頭合同更能夠體現現代市場經濟中著重強調的誠信問題 。
第三,加大勞動行政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良法也要運行的好,更需要監督,在如今依法治國的時代潮流下,勞動行政監管部門應當主動積極履行職責,重點監督勞動合同的訂立與履行問題,尤其是在合同發生糾紛時,農民工一方的維權無路、維權丟工作等困難要著重改善解決,同時加大有關事項的用人備案,避免有關單位鉆法律的空子,必要時把一些權力下放到有關勞動者集體組織例如工會當中,以協助勞動行政監管部門的工作。并且,在民工潮的背景下,政府應當主動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們提供廉租房、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組織就業招聘會、勞動法律知識宣講普及等,做好協調工作,既打造好相關的經濟基礎,又構筑好相應的上層建筑,為地區的良性發展提供更好地機會與前景。
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我國的經濟正保持著高、穩的增長特征,勞動關系的良性和協調發展定能為市場經濟再注入一劑增強劑,然而勞動關系的良性協調發展甚至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固提升離不開在依法治國的時代潮流大背景下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農民工作為勞動群體的主力之一,其勞動過程中合法權益的保障是我國勞動關系甚至是市場經濟的良性協調發展的關鍵,但事實勞務關系這個現實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亟待規范的“絆腳石”,相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的保障力度有待加強,以符合社會實踐與現實情況的需要。當然這需要農民工自身、用人單位、有關部門的等多方共同長久努力,相信在黨的領導與國家各部們的重視下,在這樣的發展方向下,定能實現共贏局面,改革開放的春風也將持續沐浴著神州大地。
注釋:
陳洪亮.關于事實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權益保護[J].法制博覽,2017(12):158.
華麗莉.試論事實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權益保護[J].時代金融,2017(8):306.
吳錦榮.試論事實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權益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6(32):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