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華 楊竹青 郭春曉
摘 要 自媒體的廣泛運用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與社交,拓展了其視野廣度、思維空間和學習陣地。本文從自媒體安全可控及管理現狀著手,分析自媒體背景下的網絡文化發展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的問題和沖擊。探索校園網絡監管困境,側重于從規范性、針對性、技術性、有效性等多個方面解決問題,增進自媒體監管成效,協助完善高校自媒體安全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高校自媒體 可控性 大學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新媒體安全可控性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8CSZJ27。
作者簡介:孫利華、楊竹青、郭春曉,山東女子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193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技術和通訊設備的完善以及軟件的開發與利用,自媒體已更大深度地到了運用到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顯而易見,也就是由傳統媒體時代過渡到了自媒體時代。
一、自媒體領域發展現狀及研究意義
(一)自媒體同質化嚴重,創新力度下降
自媒體的運營背后是形形色色的人在操控,由于傳播言論的魚龍混雜,一部分言論沒有確切的可信度,同時沒有權威的平臺來評定言論的真實性,這也就更加降低了一部分信息的可信度。另外,更有“標題黨”或者“假新聞”發布者利用虛假信息來博讀者眼球以達到宣傳的目的,而后利用公眾影響力進行信息造假,造成自媒體平臺的監管工作難度增大。這不僅僅是損害社會利益,更是影響了自媒體運營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效果。
在一些“主流”自媒體平臺中,從眾現象更是自媒體發展中的一大現狀。當運營者發布原創作品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后,一大批運營者紛紛效仿,在滿足自身的虛榮心的同時,來獲得更多點擊率與吸取更多流量。更有甚者直接復制原創作品以增加人氣,版權意識薄弱。這些情況的發生使得自媒體創新力度一再降低。
(二)自媒體內容過剩,用戶閱讀量稀缺
在當今自媒體領域發展中,微信公眾號的發展可謂是影響力最大。在對山東某高校官方信公眾平臺的調查中發現,微信公眾號中關注的粉絲并不在少數,但是點擊閱讀量卻與粉絲數量不成比例。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作品中發現,發布作品的數量有增無減,但閱讀量最多的作品只有978次,在龐大師生群體粉絲的數字面前,這些閱讀量是多么渺小。這一情況的出現也反映了自媒體創作內容過剩,導致用戶審美疲勞,閱讀量大大降低的問題。據統計, 所有的公眾號在用戶使用時打開的幾率只有5%而進行閱讀的數量就更少, 只有2%, 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校園公眾號,擴大至所有用戶的微信公眾號運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此類現象。粉絲量決定不了閱讀量。這也深刻反映出當下自媒體運營當中如何保證閱讀量是自媒體運營的一大難題。
二、自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自媒體作為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對民眾以及社會各群體的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使用者的價值觀方向。而受影響最大的當然是作為社會群體中最活躍一部分的青年大學生群體。青年大學生群體在受積極影響的情況下也不可避免了受到一些消極影響。下面就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進行總結。
(一)積極影響
自媒體的出現為當代大學生開辟了更多學習知識的途徑,也為大學生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自媒體時代網絡信息的全球化使得獲取信息不再受空間地域限制,大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層面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相比傳統媒體時代的大學生,自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眼界會更加開闊,思維將更加活躍。
自媒體時代青年大學生在得到廣泛了解社會便利的同時也得到自身創造的肯定,通過自媒體平臺的傳播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大學生的創造性與思想能動性。在得到認可的同時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不得不說,自媒體為個人的發展創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機會與空間,避免了大學生因沉默而導致的思想湮沒。
(二)消極影響
凡事有利必有害,在得到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消極情況。青年大學生接觸自媒體時間較短,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大多數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借助自媒體了解到幾乎任何自己想要了解到的信息,導致越來越多人選擇依賴網絡。雖然青年大學生已經開始步入社會,開始有自我決斷能力,但總的來說,他們的心智并未成熟,對于事件的看法仍存在不足之處,不能很正確的認識和解決一些問題。對于網絡的過分依賴,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程度降低,還在更大程度上弱化了青年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面對面交流溝通的能力,使得青年大學生的客觀能動性大大降低。
自媒體在很大程度上不斷影響著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一方面帶給大學生生活以及學習上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極大的充斥著大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由于這一群體好奇心極強,自我調控能力較弱,面對網絡的色情、暴力、灰色等信息,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性與接受,這就會極大影響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
三、校園網絡監管的困境和現實意義
(一)自媒體傳播內容可控性
自媒體傳播內容可控性是指自媒體運營者只能對在職權范圍內可以控制的傳播內容負責,即傳播者只能對其可控的信息真實性和安全性負責,其權力和責任必須緊密結合,保持一致。針對自媒體傳播內容,運營者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維護自媒體的健康發展。
自媒體環境下,要想使人民能夠充分擁有輿論話語權,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力度,針對信息發布平臺良莠不齊的信息進行監管,及時出臺相關政策來規范各權利與義務。也可使青年大學生合理運用自媒體平臺,加強理性思考,提高自律能力,有序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自媒體跨平臺交互與多元化沖擊
1.自媒體跨平臺互交
各種新媒體的問世,為跨平臺傳播帶來了巨大沖擊,使得完成變革。尤其是各自媒體運營的出現,為跨平臺輿論的傳播開辟了新方式以及新途徑。這種強大的跨平臺信息的傳播,為文化輿論、文化評價以及文化宣傳等傳播帶來更加開闊、更加流行、更加方便的途徑。這種自媒體原始的形態跨越了很多傳統的媒體平臺,為信息的傳播構建了更加廣泛、開闊、方便的傳播模式。信息傳播的幾何形式裂變互交形式。簡而言之,某一信息的傳播,經微信自媒體平臺的轉發與傳播,再由下一批運營者的相繼轉發與傳播,就形成了一種幾何數的傳播。此種傳播形式,也是更加依賴于自媒體的跨平臺互交。
自媒體的泛化式傳播。不同自媒體的信息的發布都有可能會以另一種形式進行傳播,這就構建起了更強大的傳播途徑。換言之,任何一位自媒體運營者發布的消息,都有可能被其他自媒體運營者以不同的平臺以及形式進行傳播發布。同樣,其他運營者發布的訊息也會相繼被轉發傳播。這就大大開拓了信息傳播的空間性以及廣泛性。隨著這種泛化式傳播的無限擴大、延伸與持續,也就恰恰形成了自媒體跨平臺互交的形式。
2.自媒體的多元化沖擊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訊息受眾者被動接受信息的情況將發生改變,受眾者可以有選擇地接受自己需要的訊息。自媒體創作主體多元化必然會影響內容生產數量的極速增長。在傳統媒體時代,無論電視、網站或者報紙,信息的生產都是由特定的采編人員或者投稿人員創作生產,通過特定渠道發布。在新媒體時代,內容生產也不再是單一個體決定發布的訊息,自媒體運營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自己手中掌握的信息進行創作成為發布者,自媒體用戶的活躍度也因此得到釋放。
新媒體環境下,自媒體的多元化已是各大自媒體平臺致力于構建越來越豐富及多樣化的產品,已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獲得更多元化的許可。第一,在自媒體多元化的沖擊下,高校的自媒體運營既要明確自己的優勢,還要確定自己所具有的核心價值。以核心價值確定自己的核心優勢打造能優質的經營模式。第二,官網的精心設計也是自媒體運營的一大優勢,突出自己存在的價值,來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第三,建立自己的運營團隊,通過篩選來留下最適合的人共同經營自媒體,同時也要選出一部分有潛力的人進行培訓,一個好的自媒體運營團隊也要不斷地加強人力資源的培養。
四、新時代網絡自媒體建設管理策略
(一)扎實校園網絡監管工作和思政宣傳教育的規范性
第一,為了進一步做好校園自媒體平臺監管工作,學校應扎實做好校園網絡安全工作,嚴格審查信息的發布。高校網絡監管工作者應嚴格審查網站、微信群、QQ群所發布的信息。第二,扎實校園網絡監管工作,為自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以自媒體其自身發展的優勢特點,來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間和范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第三,完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工作,將自媒體的教育功能充分應用到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工作中去,實現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規范性。
(二)有針對性的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第一,利用自媒體平臺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研究,提升大學生的認識水平。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多元文化的特征,不斷挖掘出更多的精髓,從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有針對性的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與培養。
第二,利用高校自媒體平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宣傳,形成大學生廣泛共識。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所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對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和言談舉止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媒體領域為校園文化提供了展示、宣傳的平臺。伴隨著自媒體方式方法的不斷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也不斷深入大學生內心 ,成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增強校園文化建設有效性,網絡意見領袖建設
自媒體平臺擁有強大的傳播性與廣泛性,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獲取資訊、信息交流、抒發情感、記錄生活的重要工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持久建設的工程,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配合。增強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提升高校的辦學質量,拓展高校的辦學空間,對于實施發展性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利用自媒體平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促進學校特色發展的有效途徑和主要措施,也更加彰顯了學校的魅力,拓寬了大學生發展的視野。
隨著自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也隨之不斷增長,學校的責任是要培養更具意見領袖領袖,使之具有深厚的專業素養,能夠在一定領域內有所作為,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龐大復雜的信息進行專業化解讀,用理性的思維和合理地邏輯的來判別事件的真偽,用強烈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感來參與學校以及社會的公共事件的認知與分析。這也更加要求網絡意見領袖要不斷豐富自己。高校要增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和意見領袖建設,在網絡自媒體中給予意見領袖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之在網絡意見領袖建設上獲取更多知識發揮更大的才能。
參考文獻:
[1]周海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8):104-106.
[2]胡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3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