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
摘要:針對由于高校文科學院實驗室不受重視、實驗崗配置緊缺,導致實驗技術人員承擔了實驗室管理、技術、教學等大量工作的不合理狀況,介紹了通過加強頂層管理、靈活用人機制、重視自身學習提升、構建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增加實驗技術人員考核權限、完善職稱晉升考核辦法,使得文科學院實驗技術人員工作方式趨于合理化,更好的為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關鍵詞:文科學院;實驗技術人員;合理化;信息化
實驗室是高校推動科技創新,培養應用型、研究型人才的重要場所,肩負著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重任。而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則是技術支撐與服務的主體 ,在實驗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較于理工科學院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文科學院實驗室卻往往被忽視。由于工作人員緊缺,實驗技術人員承擔了實驗室所有工作。而管理方式落后、教師配合度低、師生信息化素養缺乏等狀況更是導致了實驗技術人員疲于招架,實驗教學工作開展困難。本文闡述了文科學院實驗技術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通過分析,對其工作方式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一、文科學院實驗室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1. 相較于理工科學院而言,文科學院福利待遇較差。院領導多為文科出生,對實驗室工作不了解、不重視,總認為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只是負責開關實驗室門,因而學院里很多工作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們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救火先鋒隊員。由于地位低下,也時常受到教師們的輕視和排擠,工作配合度低。實驗課結束后,實驗技術人員回到實驗室看到的景象往往是寫滿板書的白板,放著教師用過的紙杯的講臺,沒有關機的學生用電腦,殘留的零食袋等生活垃圾,只能借短暫的課間時間,緊張的打掃完畢,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另外,對于實驗技術人員日常工作中文件的上傳下達、材料的收集,教師們響應也比較慢,三催四請的情況下,依然是各學院中最后提交的。待遇差加上“打雜”的工作性質,導致了好的實驗技術人員不愿意到文科學院實驗室來工作。
2. 實驗崗屬于“教輔”崗,事務性工作多且雜,工作面向對象廣。理工科學院實驗隊伍配置齊備,崗位分工明確,實驗管理崗、實驗技術崗、實驗教學崗等一應俱全,各項工作由專人負責,條理清晰,責任明確。實驗技術人員只負責技術相關的工作,比較得心應手,相對容易開展。而文科學院實驗體量相對較小,但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需要的崗位卻不少,加之人員緊缺,這就要求一崗多能。就筆者而言,2017年從學校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以技術崗身份轉入社會與人口學院實驗室工作,一個人承擔學院實驗室管理、技術、教學等所有與實驗室相關的工作,包括:實驗室安全、衛生、排課及預約開放,實驗教學輔助,設備的管理和維護,開放實驗項目、大學生創新項目、畢業設計、江蘇省人文知識競賽等工作的組織和開展,收發郵件,各種文件的上傳下達,各項工作記錄匯總上報,實驗室年度考核,實驗參觀與交流,實踐基地的聯系合作事宜等。工作內容多,強度大,經常同時并行處理幾件棘手的工作,手忙腳亂,狼狽不堪。
3. 相對于理工科實驗技術的高大上,文科技術含量較低。實驗教學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文科師生們普遍信息化素養缺乏,具體到文獻檢索操作、SPSS等專業軟件的使用存在困難。很多教師自身操作就很不熟練,更談不上教會學生了。因此很多實驗課只能流于形式,變成了在實驗室上的理論課。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
4. 文科學院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瑣事繁雜,這就導致其沒有額外時間去進行工作總結和思考,而技術含量低的工作性質更是讓其在科研工作上難有建樹,然而這卻是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因而晉升困難 ,這也使得文科學院實驗技術人員對于職業前景很迷茫,看不到晉升希望。
二、實驗技術人員工作方式趨于合理化的舉措
基于如何將實驗技術人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工作方式趨于合理化,通過加強自身學習,并運用個人信息化技術,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從而達到提高文科實驗教學質量的目標,提出如下舉措。
(一)加強頂層管理,提升重視程度
建議從校級領導層面自上而下梳理,不斷完善工作方法 ,尤其要加強文科學院實驗崗位的管理。定期組織各學院實驗院長、實驗室主任開會,介紹先進的實驗室管理理念及實驗教學如何高效、有序開展的方法,強化實驗室安全意識。針對實驗室建設薄弱的文科學院,通過“給政策、撥經費、下任務、提要求”等形式幫助其提升;還可以采取學院間交流互助的方式,將理工科學院實驗技術、管理人員短期輪崗至文科學院實驗室工作,提升文科學院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水平;并將“你為學院實驗室建設做了什么”加入到實驗院長個人年終述職考核內容,進一步提升文科學院院級管理層對于實驗室工作的重視程度,并適當提高學院實驗崗位的收入水平,吸引優秀實驗人員的加盟。
(二)靈活用人機制,培養學生隊伍
由學校實驗室管理處牽頭人事處等相關部門,根據文科學院實驗室工作量進行核編,決定是否需要增加實驗崗編制數。由于編制原因沒有辦法解決的人員問題,可以通過同工同酬的形式吸納社會上的技術人才,補充到實驗隊伍中來;也可以培養我們自己的學生加入實驗隊伍。
(三)重視自身學習,提升師生信息化素養
實驗技術人員大多為計算機相關專業出生,具備較高的信息化技術水平,然而在文科學院,這還是不夠的。作為學院僅有的技術力量,實驗技術人員有必要帶動學院師生提升信息化素養。筆者認為應該以學生就業情況為導向,掌握近幾年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通過走訪主要用人單位,深入了解學生在工作中哪些不足之處,通過分類、整理,梳理出有哪些是可以在實驗教學期間改進的。實驗技術人員應加強文科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文科相關應用軟件的使用,參與并完成實驗前教育、實驗中指導和實驗后互動 ,全方位幫助提升師生的信息化素養以及動手能力,以期培養出更加適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四)構建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文科學院實驗室很多工作管理流程依然采用紙質化流轉,效率低下,匯總、保存、查詢都很不方便。實驗技術人員經過需求分析,再結合學院的實際狀況,與學校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合作,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 ,實現了如下功能:1.實驗室排課及預約:方便了實驗課的安排以及師生在線預約實驗室;2.智能門禁管理:預約成功后,該時間段的門禁權限和安全責任自動下放給任課教師,實現了晚間和周末(實驗技術人員不上班的時間段)實驗室的正常開放;3.智能錄播監控管理:通過關聯門禁系統,在實驗室開門或關門時,自動開啟或關閉視頻監控直播和錄制功能,保障了實驗室的安全 ;4.辦公OA流程定制:在手機等移動端就可以查看和提交文件,方便了文件的上傳下達以及材料的收集。通過該系統的構建,有效提高了實驗室開放利用率和安全性,提升了實驗教學工作效率及服務管理水平。
(五)增加考核權限,促進實驗室規范化
前文提及的師生在實驗室上課時不遵守實驗室規定,導致課程結束后“臟、亂、差”等現象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實驗技術人員對教師沒有約束力。筆者建議:首先,完善實驗室管理方面的考核細則,包括:保持實驗室的整潔度、課后關閉設備并歸位、杜絕安全隱患、督促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定、及時提交材料等;然后,進一步細化教師實驗教學方面的考核辦法,包括:實驗儀器或軟件操作能力、拓展創新實驗能力、提升實驗研究能力等 。并將以上各個環節進行量化處理,依照工作的重要程度,給出不同的分值 ,形成“實驗教師考核表”。每節課后,實驗技術人員對照此表給實驗教師打分。其中實驗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在打分過程中具有一票否決權 。同時,在實驗教師年終績效考核內容中增加一項“實驗技術人員評價”。這樣一來,實驗技術人員對教師年終收入有一定的話語權,可以提升教師在實驗室上課時的行為規范度和實驗教學相關工作的配合度。
(六)完善職稱晉升考核辦法,增設正高職稱
首先,要改變實驗技術崗職稱晉升只看課題和論文的單一考核方式。根據各學院實驗工作的組織架構、崗位特點、工作內容以及預期完成目標等,將更貼近于實驗室常規工作的要素,加入到考核指標中,分類制定詳細的考核細則 ,使得實驗技術人員的日常工作可以與職稱晉升相結合,提升其工作積極性,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鼓勵文科學院實驗技術人員運用自己的信息化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將技術和管理相結合,另辟蹊徑,比單純的技術研究,更容易升華為課題和論文,為職稱晉升增加有力的砝碼;最后,打通“正高級實驗師”的晉升通道,使得更多的實驗技術人員能夠看得到職業發展的方向,有動力為之持續努力。
三、結語
本文提出了關于如何促進文科學院實驗技術人員工作方式趨于合理化的研究。首先,通過靈活用人機制等舉措,緩解實驗人員緊缺的問題;其次,通過構建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賦予實驗技術人員考核權限等方式,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提高實驗教學工作效率;再次,通過完善職稱晉升考核辦法,提升實驗技術人員工作動力。最終將實驗技術人員從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深入分析、研究文科實驗教學體系,充分發揮自身信息化技術特長,構建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和綜合創新實驗組成的較為完整的、分層次的文科實驗教學平臺,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出更適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文科人才。
參考文獻:
[1]宋昌昊,姜農娟,王如鏡,等.創新質量與服務貢獻導向的高校實驗實驗技術人員績效評價[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
[2]葛海燕,陳火英,劉艷,等.充分發揮實驗實驗技術人員作用 提高實驗教學設備利用率[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
[3]高峰,劉琦,楊琴,等.基于職業發展理論的高校實驗實驗技術人員管理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
[4]田麗娟,陶波.新時期高校實驗隊伍建設的策略分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
[5]任佳,王杰.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崗位設置及發展規劃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
[6]嚴薇,楊乾龍,廖琪,等.系統設計 重點突破 提高實驗室管理工作水平[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
[7]栗源,可燕,蔣嘉燁,等.實驗技術人員在實驗課程中教學定位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
[8]王會燕,劉媛霞,孫遜,等.實驗室綜合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5).
[9]李帥.實行實驗室安全督察制度 推進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
[10]劉希,宋強.高校實驗教師績效考核機制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
[11]郜維超,黃剛,尹嬋娟,等.淺析目標管理在高校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
[12]馮濤,楊韜.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幾點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
[13]張惠霖.淺析實驗實驗技術人員科研績效考核模式[J].中國高校科技,2016(09).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271334); 2017江蘇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智慧教學管理服務平臺研究”(20172103);2017江蘇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基于‘互聯網+智慧教室建設研究”(20172104); 南京郵電大學信息化科研項目“基于bind海量日志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及研究”(NYXX216006);南京郵電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互聯網+智慧教室建設研究”(JG02418JX44)。
(作者單位:南京郵電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南京郵電大學智慧校園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