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 要:新常態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高校中的黨建工作,還有對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步入了新常態。但這兩項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并不能協調發展,進而導致成效不顯著,內耗嚴重。文章就此展開了探討,分析了二者協同發展現存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高校黨建;思政教育工作;共同發展
現如今,我國的社會發展水平在逐步提高,社會在進步,對人才的需要自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將大學生培育成當今社會所需的人才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在這種社會要求下,高校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生的自我能力得到積極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已經成為當今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要制定更加科學的教育方案,讓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共同創新、進步,為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做出正確的指導。
一、存在的問題
(一)黨建工作力度不足。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分道揚鑣,在工作中,本該是齊頭并進,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學校都是“重成績、輕黨建”,片面的認為黨建就是黨建,與思政教育沒有任何關系,這就導致有些高校甚至行政會議與黨建會議各開各的,甚至會出現在某些時候,行政會議代替黨建會議,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不開黨建會議也是常態[1]。對于一些黨員的管理也不規范,浮于表面,導致內部系統混亂,內耗嚴重,一個職位,好幾個人都在崗,在工作時,他們互相推動,工作效率低下。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對于黨建工作認識程度不夠,在工作方面局限上級的文件,上級文件下來便直接發放給學生,至于學生會不會看,看了能否明白,這已經不在他們的工作范圍內,落實不夠全面。黨政工作不能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協調,人為地切斷兩者的聯系。
(二)“過錯”嚴重,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高。目前,高校的許多黨建工作主要是以教師的基層黨組織的形式進行,但院系中的黨組織沒有財力,人事和其他權利[2]。這就導致工作職責模糊,甚至黨建工作不與教學、學生聯系,更談不上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相互協調了,至少,它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南。高校黨建和大學生思政教育本就是緊密聯系的,但現如今的工作狀態顯然不符合這一理念,‘斷層直接嚴重導致內耗加劇,工作混亂等情況,無法真正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更不用說培養當今社會所需的人才。
(三)黨建工作缺乏創新。高校黨建工作長期以來固步自封、墨守成規,基本工作僅限于完成上級領導交代的工作,普遍存在工作內容單一化等情況。黨建凝聚力差,黨組織領導觀念落后,只是守著陳舊的觀念做事,從來不會想著變通與進步,導致接受新事物,新思路緩慢,更不用說與時俱進,利用新媒體為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當今黨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培養理想,道德,文化,紀律的“四新”新人。引導大學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但由于失去了一定的理想信念,無法實現德育。
二、解決方法
對于高校黨建存在的問題,首先,不能忽略教育本身的持續性和動態性,教育者的眼光相對狹隘,只會用老舊、帶有經驗的眼光看問題,這也是造成黨政工作難以維持下去的一大重要原因。
(一)樹立新的教育觀念。現如今社會發展迅速,相對應的,我們的教育也應該摒棄落后的舊觀念,積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讓黨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視,通過采用各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確保能夠提高教育成果。另外,除了讓思想先行,還要改革和創新教育的各個方面,從本質上拋棄糟粕部分。
(二)黨建領頭,共同開創新局面。無論是做什么工作,各部門相互之間協調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為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指導,各部門共同進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成果[3]。黨建工作的開展不僅僅關系到學校其它工作的開展,更與本地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高校要做好引導工作,加強學校與其他學校、社會組織的緊密聯系,并時常組織一些活動,進行相應的交流,做到資源共享、信息共享。
(三)搭建共同發展新平臺。高校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就業和生活規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動高校黨建好思政教育的活動中,還需要搭建新平臺,這樣不僅能支撐工作的深入進行,也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推動黨建與思政工作的交流,從而初步實現黨建思政魚水一家的理想,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和社會等相關方面共同合作,首先,搭建相應的項目基地,確保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它為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奠定了良好而堅實的基礎[4]。其次,借助社會這個大平臺,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讓他們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指導,提高對大學生今日政策的理解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的學習水平。最后,要與企業和媒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努力開創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四)讓師資力量有保障。在改革和創新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優秀的團隊也是不可或缺的。優秀的團隊對黨建工作的進行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全面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為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保障,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師資力量可以從黨團干部入手進行培養,利用網絡等新媒體讓師資緊跟時代步伐,掌握當今社會多元化、形式碎片化的信息,結合大學生偏好圖像沖擊的學習方式,將理論化的東西用動態的形式展現,活躍課堂氛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下的信息化社會,我們不能在墨守成規,抱著老一套的思想不放,要充分把握現如今網絡沖擊下的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充分運用各種新的教育平臺,創新原有的教育工作,促進高校黨建以及大學生思政教育這兩項工作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 葉昊,趙君.切實發揮高校黨建在文化育人中的引領作用[J].湖北社會科學,2013(11):169-172.
[2] 崔士祥.基于新常態下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創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20).
[3] 黎華.淺談新常態下高校成人教育黨建工作[J].卷宗,2017(13):107-107.
[4] 趙天翔.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如何方法創新[J].赤子,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