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移動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微信已成為目前國內使用最廣泛的手機即時通訊軟件,改變了人們的網絡生活和現實生活。微信通訊的即時便捷性、微信用戶的開放直觀性、微信內容的原創微量性等特點深受廣大高校大學生的青睞,為大學生開辟了新的生活學習交流渠道。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應用,一方面為高校價值觀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給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諸多沖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認清形勢,秉承時代精神,更新教育理念,正視微信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強化引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微信是騰訊公司2011 年推出的一款移動網絡終端即時通訊軟件,因其便捷性和低成本度,軟件一經推出,便攏聚了龐大的用戶群,據騰訊公司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微信月活躍用戶已高達10.82億。在微信注冊用戶中,高校大學生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作為微信用戶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個性獨立、思想開放、自我意識較強、好奇心旺盛、容易接收新生事物,微信為其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互動交流、彰顯展現自我的平臺。同時微信因其傳播方式的去中心化和個性化、傳播內容的紛繁復雜性、傳播方向的即時交互性,一方面打破了大學生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內容時效以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高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的掌控度,降低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力,給高校實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為全面了解微信背景下高校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狀,研究以河南省內某高校600名學生為問卷調查對象,調查分析了微信浪潮中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與挑戰,闡述了合理運用微信媒介對于引導和強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微信浪潮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分析
(一)高校大學生使用微信的現狀調查分析
調查發現,大學生微信使用頻率相對頻繁,經常使用的人數占比62%以上,約35%的人微信在線時長到了全天24小時。數據顯示出了大學生群體對微信這個媒介的強烈需求及依賴,微信已成為大學生活的日常。
微信功能豐富,用途廣泛。除了最基本的即時通訊外,微信支付、微信游戲以及交互群聊功能大學生最常使用,而微信公眾號等功能學生關注較少。由此可見,大學生對微信的使用仍然以溝通交流和休閑娛樂為主;對于微信強大的信息資源利用度不高。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現今大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課堂傳授、專題講座報告這些傳統渠道以外,調查中大部分學生選擇愿意通過網絡媒體這一渠道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見利用微信平臺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會逐漸成為未來趨勢。同時,研究也發現大學生對目前微信平臺所推送的思政教育方面的內容滿意度不高,學生一般不會主動關注平臺上推薦的內容,且對于高校內部思政課開設微信公眾號持觀望態度。由此可見,在利用微信平臺宣傳引導高校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時代所趨的背景下,微信平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建設未能有機結合,平臺的宣傳和引導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效果不盡人意。因此,如何更好地將微信平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二者有機結合,使微信媒介發揮更高效的育人功能,仍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大膽的嘗試。
二、微信浪潮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一)微信浪潮沖擊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時效度和影響度
調查發現,隨著智慧手機以及微信軟件應用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微信占用了學生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部分學生沉迷于微信的虛擬空間中,聊天、刷朋友圈、玩游戲而不能自拔,一個個都成為手機低頭族,嚴重影響了學風建設。微信成為生活,微信即生活,成為大學生生活的現狀,這種由外在方式到內在思維的改變,對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很大沖擊。其次,微信平臺上信息紛繁,個性化、私密化程度較高,卻又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這就造成了各種言論思潮和價值觀念不斷涌向大學生群體,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在不斷建造完善階段的大學生來講,自我安全意識相對薄弱,警惕性不高,往往容易受到享樂主義、金錢主義等糟粕思想的侵蝕和網絡犯罪的侵害。
(二)微信浪潮削弱了高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權威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堂和思政專題講座報告仍然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而學生在課堂上大面積使用微信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課堂的授課效果;其次,與其他課堂一樣,高校的思政課堂也是按照教學計劃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對著固定的學生講授著固定的內容,這種單向的傳輸模式,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而微信平臺所提供的多渠道的學習方式、多樣化的信息源,個性化的消息搜索服務、隱秘化的交流溝通方式等既挑戰了傳統課堂的超時空效應,又有思想碰撞的比較效應,大量非主流價值觀念的滲透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弱化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的影響,使得主流價值觀念的轉播效果更難把握[2]。再者,微信交流平臺的普及,其便捷、隱秘的互動交流方式,為大學生彰顯個性、打造個人獨特魅力形象提供了夯實的平臺基礎,激發了大學生群體平等自由的交流概念,沖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學生群體為主的等級式消息傳遞機制[3],挑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性,打破了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絕對控制權和對教育過程的主導權。在權威弱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要實現從等級傳達到平等交互的轉化以及從明確的指導到潛移默化引導的轉化[4] 。
三、合理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大學生微信使用的引導和教育
對于當代大學生“人手一機”、“無人不微”的現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積極作為,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少堵多疏,少灌輸,多交流,趨利避害,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媒介素養,幫助培養大學生進行校園微信平臺的管理運營,提升大學生甄別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如何合理的使用微信平臺的大眾傳播功能,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合理適度的使用微信,才能提升學習、服務生活、拓展社交,以期達到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隊伍的微能力與微素養
微信在大學校園中的廣泛普及,對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熟練應用微信相關功能,才能有效利用微信平臺的積極因素,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和手段,切實解決大學生價值觀問題,開辟微信環境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其次在與學生進行微信交流互動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從學生碎片化的語言以及日常朋友圈狀態中及時捕捉、分析判斷學生意識形態可能會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輔導,及時幫助學生化解相關矛盾,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觀念和立場。
(三)健全校園微信平臺的監管制度
目前多數校園微信平臺還處在起步狀態,缺乏專業運營人士,內容更新緩慢,人氣不高,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導致推送的信息質量和效果有待加強。微信平臺相對于其他傳統媒介來講,隱蔽性和自發性更強,這就導致主管部門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控。一些真偽不明或者意識形態不清的信息不經嚴格篩選就推送給了學生群體,不但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嚴重者還會影響校園的安全管理[5] 。高校相關部門應該聯合網絡專業技術人員、微信平臺建設運營人士以及學生干部組建一支專門的核查監管隊伍,定期對微信平臺消息進行監控和審查,從源頭上制止不良信息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邵璀菊.微信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沖擊與應對[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1).
[2] 劉海平.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科教文匯,2014(03).
[3] 王永敏.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課程教育研究,2014(05) .
[4] 李冰.SNS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08).
[5] 魯昆洪.論校園微信平臺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09).
基金項目: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2018年度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項目批準編號: HMXHDJL20180045。
作者簡介:王小琳(1990- ),女,河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