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 要】鋼琴即興伴奏是將鋼琴演奏技能與即興伴奏理論融于一體的課程,且越來越受到社會及用人單位的歡迎。然而高校的這門課程卻遠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本文就以民辦高校為例,分析這一課程的開設現狀。
【關鍵字】高校,鋼琴,即興伴奏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1-0155-02
鋼琴即興伴奏作為我國一個新興而又被廣泛需要的專業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育教學方面,從幼兒教育開始一直到專業音樂教育,鋼琴即興伴奏都是不可或缺的專業技能。但在高校的音樂教育中,這門課程的專業化、系統化及重要性卻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民辦高校更是如此,作為以培養應用型、創新性人才為目標的新型高校,其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開設與研究至關重要。民辦高校的音樂專業起步較晚,很多沿用了專業音樂院?;驇煼额惔髮W的教學模式,在鋼琴即興伴奏這門課程上,很難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及理念,其原因是多樣的,既有觀念方面的、也有課程構建、師資、教材、學生等多方面的因素。針對這一現狀,本人對目前鄭州市民辦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進行了調查研究,主要從課程體系構建、師資、教材以及學生學習情況這四方面進行了現狀分析。
一、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體系構建
對于民辦高校的音樂教育而言,設置課程體系首先要明確學科構造、培養目標、學生的水平及社會需求等,民辦高校的音樂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出優秀的音樂教育者與傳播者,并非培養演奏家,絕大部分畢業后是在社會音樂培訓機構、事業單位相關部門或中小學工作,因此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設置對于學生來講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及適用性的。然而通過調查發現,民辦高校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從各個方面來說都屬于鋼琴的范疇,并沒有其獨立的學科概念,更有甚者認為即興伴奏是鋼琴專業不好的人投機的選擇,能否正確理解這門課程的內涵是課程設置的首要問題。近年來不斷有專家提出應該在師范院校把鋼琴即興伴奏這門課程提升為主干課程,其他課程的設置應該圍繞鋼琴即興伴奏為中心,明確課程建設的目標,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專業技能課,而是通過技能課、專業理論課如和聲、曲式、織體等內容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通過這些相關專業課程的知識支撐,來達到整合、運用的目的,具體體現在鋼琴即興伴奏中和聲的編配、織體的運用、演奏音色的把握、作品的分析、與合作者的配合等多方面。
此外,課程體系的構建也要充分考慮到本校學生的程度與接受能力,鄭州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相比公辦院校程度較差,大多是高中突擊一兩年考的音樂,沒有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對鍵盤、調式不熟悉等因素制約了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開展。民辦高校這門課程的開設設在大三,學生經過大一大二兩年的技巧課及理論課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論與演奏能力,對于鋼琴能力較高的學生而言,一年的即興伴奏課程學習基本能達到編配簡單作品、自彈自唱,掌握不同風格編配技巧的能力。然而統一的大課授課模式以及不同主修學生參差不齊的鋼琴水平,大大制約了這門課程的進度及效果,這也是目前民辦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電鋼琴教室統一授課的模式可以用于講授原理性的知識,但其即興性又決定了多種編配的可能性,加之學生深淺不同的鋼琴程度,使得這種模式大大增加了課程實施的難度,很難做到針對性的講解與輔導,從而使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師資情況
目前,我國院校的鋼琴即興伴奏專業非常少,尚屬于新興、發展階段,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很多學校的鋼琴即興伴奏專業歸屬于鋼琴范疇,任課教師也是由鋼琴老師或理論作曲老師擔任,這些老師雖然具備很好的鋼琴演奏水平或作曲能力,但即興伴奏屬于一門具有交叉性質的學科,具有獨立性、系統性的學科,有其特定的內在規律與研究方向,并不能單純地等同于鋼琴演奏與和聲作曲的疊加。即興伴奏中演奏技巧的高超并不是第一位的,它需要對鍵盤熟練的掌握與運用,需要對各個調式、各種作品風格的快速、準確把握,需要學習歌曲寫作、作品和聲分析、自彈自唱、織體學等等,還需要大量的藝術實踐、不斷地與合作者磨合等,這些都是作為一個即興伴奏專業的學生應該學習的。然而現狀是民辦高校的這門課程大多由鋼琴教師或理論教師擔任,且授課教師不穩定,從而導致缺乏系統性、專業性,授課思路不清晰、授課理念不明確、重點不突出、難點不清楚、示范講解不靈活等問題。有些學校這門課程即使由即興伴奏很好的老師擔任,但由于沒有系統的學習,缺乏理論的支撐,使得教授的效果差強人意。目前缺乏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極大的阻礙著鋼琴即興伴奏這門課程的發展,優化師資、改變觀念、強調師資的專業性,是鋼琴即興伴奏專業教學步入正規化、系統化不可或缺的關鍵。
三、教材情況
雖然高校鋼琴即興伴奏專業起步晚、缺乏專業性、發展尚不成熟,但多年來在授課教師的不斷摸索和實踐中,創立了各種教學方式,并配合出版了一些即興伴奏教材。盡管如此,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在高校音樂教育中仍是薄弱環節,集中體現在教材編配上,如缺乏合理性、即興性、系統性、靈活性、時代性等,其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缺乏即興性。
即興伴奏是中國特有的,為符合簡譜的運用而發展起來的,一般模式是為簡譜或五線譜單旋律來伴奏,然而學校有些采用的即興伴奏教材則是五線譜伴奏模式,還有些為大師創作的藝術歌曲的正譜伴奏,這些雖可以給予學生提示與啟發,但卻從根本上誤導了學生對于鋼琴即興伴奏的定義,學生長時間閱讀此類教材,其“創造性”、“即興性”會被慢慢腐蝕,導致脫離了線譜無從下手,沒有正確理解簡譜伴奏的概念與認識。如今的鋼琴即興伴奏教材眾多,但真正能夠為教師所用、符合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卻很少,有些教材從譜面形式上雖符合即興伴奏的要求,但其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選曲過于陳舊,風格不夠多樣,觀念陳腐老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教材專業性強,但也有較大的難度和深度,符合音樂學院或師范院校的學生情況,對于民辦高校學生來說缺乏可實施性,利用度不高。
四、學生學習情況
高校音樂教育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存在的問題,是由多方面原因構成的,除了教學理念、設備、師資、模式等等,講授對象學生的觀念與接受能力也是影響其教學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通過走訪調查鄭州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發現大部分對于鋼琴即興伴奏的重要性并沒有深刻的認識,也沒有認識到這門課對于以后工作的意義,而是僅僅把它作為一門普通的必修課,應付考試,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遠沒有主修專業一樣多。此外,民辦高校中這門課程均為大三開始開設,學生前兩年通過學習鋼琴專業課以及一些理論課,為大三的鋼琴即興伴奏打下了基礎,然而實際情況則是在鋼琴即興伴奏這門課中,學生對于鍵盤調式及和聲編配等知識并不能做到較好的整合,即使有些學生程度較好、接受力強,但大三一年的學習僅僅能夠學習一些簡單的歌曲編配彈奏,剛入門就結業了,很難體會到鋼琴即興伴奏的精髓與樂趣,且缺乏大量的舞臺藝術實踐,導致學而不精,使實用性、創造性都大打折扣。
鋼琴即興伴奏需要對理論與演奏有較高的要求,但并不是高處不勝寒且遙不可及的,它可以在學習鋼琴的初級階段后同步切入進行,但目前我們國內的師資仍存有觀念的沖突和技術的屏障,要開闊思維和理念,針對民辦高校音樂教育學生的特點,努力提升對音樂全方位的掌握力和應用能力,改變即興伴奏課程現狀,突破教師及學生的傳統觀念,避免這門課的結業效果僅僅為會彈幾個曲子,無法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目前,在新形勢的就業模式下,鋼琴即興伴奏的地位顯得日益突出,高校如何更好地設置、教授這門課程,是我們所需要不斷努力思考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吳啟健.應用型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改革思路和創新探索[J].當代音樂,2018(12).
[2]馮媛.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探討[J].黃河之聲,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