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小林,周一早晨起床后自感全身不適,咽干和肚臍周圍輕微疼痛,尚能忍耐。媽媽給小林服了一包抗病毒沖劑和半片止痛片后,小林覺得疼痛有所減輕,就背著書包去了學校。上完第一節課后,小林感到疼痛好像由肚臍轉到了右下腹部,并有明顯加重的趨勢。老師急忙和小林的媽媽聯系,將小林送去市人民醫院急診科。
急診科大夫初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將小林收治入院。但主任醫師懷疑小林所患并非急性闌尾炎,而可能是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因為查體時發現小林咽喉部輕度紅腫,右下腹部的痛點并不完全固定,可隨體位的改變而改變,沒有典型的腹肌緊張體征,同時白細胞總數顯著升高。這些與急性闌尾炎的早期臨床特點不相符,故而建議先保守治療,給予抗感染和對癥處理,以觀后效。經過數天的觀察,主任醫師的診斷被證實是對的,小林的病情得以好轉,疼痛明顯減輕,一周后痊愈出院。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是一種腸道的淋巴結炎癥,可見于任何年齡,但以8~12歲的兒童多見。其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可與上呼吸道感染、腸炎、腸寄生蟲病和皮膚化膿性感染同時發生。其病理改變主要是回腸末端淋巴結腫大和腸系膜充血腫脹,極少發生嚴重的變性與壞死,因此,此病大多具有自限性,自然病程為7~14天。
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發熱和急性右下腹痛。由于急性闌尾炎的主要癥狀也是急性右下腹痛,所以易被誤診為急性闌尾炎,需要加以鑒別診斷。本病常與上呼吸道感染同時存在,多數是先發熱、后腹痛;腹痛呈持續性,但比急性闌尾炎輕,沒有腹絞痛現象;疼痛部位主要在右下腹,但痛點常不固定,可隨著體位改變而改變;疼痛可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所減輕,且無腹肌緊張體征。
由此可見,當人們出現以急性右下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時,不要單純認為就是急性闌尾炎。特別是出現與腹痛同步或先于腹痛的發熱,或發熱、腹痛與上呼吸道感染并存時,尤其要想到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可能,認真做好鑒別診斷和進一步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