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仲省
胃病是人群中最多見的疾病之一。治療胃病的藥物種類也很多。不同種類的胃藥作用機制不同,適應人群也不同,應當如何選擇、正確使用呢?
胃藥有五種作用不相同
一是抗酸藥物:如氫氧化鋁、氧化鎂、三硅酸鎂、碳酸鈣等。主要作用是直接中和胃酸,可迅速緩解胃痛。吃得太辣會刺激胃酸分泌,導致燒心、胃灼熱、疼痛等,這時可選擇這類藥物服用。抗酸藥物一般應在餐前半小時或胃痛發作時服用,但一些復方制劑如胃舒平、蓋胃平、胃必治、胃得樂(其中主要成分為抗酸劑)等主張在飯后1~2小時后服用,理由是當胃內容物在胃內消化后接近排空時,即進餐后1~2小時,服用療效最佳,可維持緩沖作用達3~4小時。若餐后立即服用,則藥效只能維持1小時左右。胃舒平、蓋胃平等為咀嚼劑,嚼碎后服下效果更好。
二是抑酸藥物(H2受體阻斷劑):目前常用有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和泰胃美等。這些藥能選擇性地阻斷組織胺H2受體,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達12小時。主要用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手術后潰瘍、良性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約80%的藥物經尿排出體外,因而有嚴重腎病者和孕婦最好不用。在與抗酸藥物合用時,服藥間隔時間應多于1小時。一般于飯前或飯后立刻服用,睡前要加服1次。
三是促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嗎丁啉)、胃復安(滅吐靈)、西沙必利(普瑞博思)或莫沙必利等。其主要作用是促進胃腸蠕動,對泛酸、噯氣和胃脹等有較好的療效。如出現一吃就飽,飯后腹脹、惡心、愛打嗝,還時常便秘,很可能是胃腸動力不足惹的禍,這時需要服用這類藥物。胃腸動力藥最好在吃飯前半個小時服用,這樣,進餐時藥物正好和血液相溶,使藥物能充分發揮療效。但應注意促胃動力藥與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顛茄片等)對胃的作用相反,二者不可同時服用。孕婦與一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宜用嗎丁啉。
四是胃黏膜保護藥:常用有替普瑞酮、鋁碳酸鎂(達喜)、硫糖鋁等。這類藥物能在損傷的黏膜表面形成保護層,減輕患者的疼痛,加快黏膜修復。主要治療胃潰瘍、胃酸過多、胃炎、神經性消化不良、胃腸痙攣等。還可調節胃腸脹氣、改善大便秘結、增進食欲和改善消化功能。如果胃里有食物,會降低藥物濃度,減弱藥效;而且食物能減慢胃排空藥物的速度,延長藥物與胃黏膜的接觸時間。因此在兩餐之間或睡前服用效果最佳。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藥物,應間隔半小時后再吃胃黏膜保護劑,以免相互影響。鋁碳酸鎂宜在餐后l小時及晚上睡時嚼服,可根據病情隨時加服。
五是抗幽門螺桿菌藥:常用的抗菌藥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也可與奧美拉唑或膠體鉍制劑等聯合用藥。奧美拉唑的吸收利用多受到胃內食物的干擾,故在晨起或睡前空腹狀態下服用最佳。膠體鉍制劑只有與胃黏膜直接接觸,才能起到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故應在兩餐之間服用;阿莫西林口服不受食物影響,餐前、餐時、餐后均可服用;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則應在餐后服用,以避免或減輕消化道不適癥狀;食物會延緩克拉霉素的吸收,因此克拉霉素在餐前空腹服用效果最佳。
正確治胃病六要當記清
一要確診后再選藥:用藥前應當先明確是哪一種胃病,只有在原因很明確(如吃了過辣、過涼食物或吃得過飽)、癥狀較輕時,才可即時用藥。但這只是為了緩解癥狀,用藥后需認真觀察。如果胃痛劇烈,或用藥后效果不佳,或癥狀反復出現,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要避免用藥不當:長期用藥也會造成胃腸不適,因此用藥要謹慎,及時調整用量用法。如抗酸劑和抑酸劑只適用于胃酸分泌過多的人,如果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長期吃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會加重病情,導致患者胃酸分泌減少、食欲變差、腹脹加重。
三要保護胃腸黏膜:胃腸黏膜非常嬌嫩,酒精及酸、辣、粗糙多渣的食物都會使其受到刺激和磨損,因此在用藥的同時必須戒煙、戒酒,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保護胃腸黏膜的藥往往和抗酸藥一起服用效果才明顯。
四要堅持按醫囑服藥:要遵醫囑按療程服藥,不要一見好轉就停藥。有的胃藥可能伴隨副作用。如促進胃腸動力的藥可能出現口干、頭痛、皮疹等。可咨詢醫師采取防治辦法,不可中斷對胃病的治療。
五要選對服藥時間:如抗酸劑一般在餐后1~1.5小時服用,可維持緩沖作用長達3~4小時;如果服用后效果不明顯,可在睡前加服1次。胃黏膜保護劑通常在飯前服用,能夠使藥物和胃黏膜充分接觸,提高藥效。促胃動力藥一般在餐前半小時服用,目的是加快胃排空。有的人服用胃藥時喜歡用飲料送服,這會影響藥物的效果,最好是喝白開水,不要太熱。也不要大量喝水,以免稀釋藥物和沖淡藥物形成的保護膜。有的胃藥嚼碎吞服即可,無需喝水。
六要消除引起胃病的病因:如做到生活規律,飲食按時定量,營養均衡,避免過飽和暴飲暴食,要戒煙限酒,勞逸結合,適當運動,睡眠充足,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