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輝
家在福州的退休老人趙奶奶,每天習慣到小區周邊綠地散步。最近換了新鞋,走路時間久了會感覺腳痛,而且鞋底的外側磨損明顯。看到網絡上有傳言稱,脊椎有問題的人愛磨鞋底,趙奶奶揪心不已。
的確,鞋底的磨損程度反映走路方式和負重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個人的健康狀況,但單純以鞋底磨損來判斷骨骼健康不夠科學。穿鞋的磨損程度是與走路姿勢及習慣有關,如走路強度過大,腳掌外側磨損容易造成踝關節扭傷、足底筋膜炎。
前腳掌的磨損大多數情況是正常的。腳掌內側磨損過多,反映的可能是膝脛痛、內側腿足疼痛、足底筋膜炎等。鞋底外側磨損較多,說明受力集中于足弓的外側緣,磨損嚴重可能是小腿脛骨內翻。鞋底內側磨損較多,說明腳往外翻,壓力集中在足弓的內側緣,有形成X型腿的風險。兩邊磨損差異大,可能是長短腿,由于兩條腿的長度差異,造成兩邊受力不同。
正常人步行,鞋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磨損,而且磨損位置多集中于后跟外側,這與走路姿勢有關。建議走路時保持端正的姿勢,抬頭挺胸,微微收腹,背部挺直放松,兩肩自然向后拉。雙腳邁步時,前腳掌落地,借以緩沖地面對人體的沖擊力,對保護關節有好處。盡量直式邁步,腳尖指向正前方,不邁八字步。正常人外八字走姿,角度一般在10~20度,如果大于30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在走路節奏上也應做好調整,尤其是女性,不應有小碎步、拖拉著腳后跟的走法。
選一雙合腳的鞋子很關鍵。選大號的鞋子,腳后跟那里空太多;選小號的鞋子,腳掌又太擠。如果一開始鞋子穿著不舒服,一定要換,鞋子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得舒適,只是腳的感受“妥協”了。建議嘗試運動鞋墊,彈性相對較大,有很好的緩沖、支撐和穩定作用。如果運動后腳疼,建議去醫院定制矯正鞋墊。另外,如果一雙新鞋在三個月內就磨損掉了二三成,就要去醫院進行檢查,確認是否存在腳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