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花蘭
已過耄耋之年的鄭老太,因左腳呈紫色并劇痛,被家人送進醫院急診。檢查后得知,鄭老太因房顫形成血栓,并隨血流沖刷至下肢動脈,因血栓阻塞在動脈分叉部位,造成遠端血流中斷,肢體急性缺血,大量細胞壞死,使鄭老太的一只腳呈現出紫色。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很快發展為黑色,即臨床所謂的“壞疽”,肢體基本失活,只能截肢。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簡稱房顫。房顫會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逐漸加重,且發作次數越來越多,發作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嚴重的可發展為持續性房顫、永久性房顫。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衰等患者是房顫的高發人群。
房顫患者在發病時通常會出現胸悶、心悸、出汗等癥狀,心跳頻率可達到每分鐘100~160次,除了心跳比往常快以外,心房的收縮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房顫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還可能危及生命。人體的心血管系統是一個密閉的管道系統,心臟是泵血的動力器官,血管就是血液的運輸管道。心臟搏出的血液經動脈輸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而各個組織的血液又經過靜脈回流到心臟,循環往復,維持生命活動。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是不會形成血栓的。但房顫患者由于心房跳動太快,形成不了有效收縮,導致部分血液總是停留在同一位置,長此以往便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隨著血液流到全身的大血管內,當遇到血管變細時,便會堵在那里。堵到四肢血管會形成壞疽,堵到顱內血管便會引發腦梗。但臨床上以下肢血管堵塞最常見,被人們稱為“腿梗”。
房顫可以分為分為陣發性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發生時間小于7小時,可自行轉復為竇性心律)、持續性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發生時間大于2天,多需電轉復或藥物轉復)和永久性心房顫動(不可能轉為竇性心律)。藥物只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可減少房顫發作的次數或幫患者減輕房顫發作時的痛苦,但不能根治。射頻消融手術是目前治療房顫的根治方式,該手術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內膜及心內膜下心肌凝固性壞死,以阻斷囚房顫引起的心臟快速跳動。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房顫患者,通過射頻消融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對于存在器質性心臟病的房顫患者,治療房顫需先控制原發病。但房顫會損害其心臟功能,加重原發病的病情。所以此類患者進行射頻消融治療后的復發率較高。
房顫患者注意觀察足部皮膚的顏色變化,可以及時發現下肢血栓阻塞,使所謂的“腿梗”發作得到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