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文
“五四”是一股不曾冷卻的熱流,一直流淌在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血脈間,只不過它不再是以堅銳的棱角和決絕的姿態展露在一場場聲勢浩大的社會變革運動里,而是以更加堅韌、綿柔和理性的精神形象根植在我們的心靈中,大寫在新時代人們每一個奮進的姿勢上。
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有人把“五四精神”寫進一頓簡單樸實的飯菜中。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春濤鄉黃泥小學有1名校長、5名老師和25名學生。2019年1月,在這里從教25年的校長章站亮以很潮的方式成為“網紅”,也在公眾視野里點亮了又一根教育“紅燭”。他自掏腰包,每天下午為孩子們親自做一頓增加營養的飯菜,并在網上直播加餐過程。熱騰騰的視頻,超過102萬的播放量,比任何一場華麗的舞臺演出更精彩。在這個令人遺忘的角落里,這群師生以獨特的方式讓自己幸福和期盼,也讓我們注目和感動。
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有人把“五四精神”寫進一場為病殘送教的顛沛路途中。彎彎山路通向農家,堂屋里一張課桌,一塊黑板,一盆炭火,9位老師輪流給1個孩子上課。在全國1600多萬名教師和2.7億名在校生的龐大教育數據里,這絕對是最溫情的一幕。2018年2月8日,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九位老師對一個學生的義務輔導》的故事在《光明日報》頭版報道以后,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為了祖國的下一代,這些老師勇于擔當,不計得失,齊心協力奔赴在義務送教的路途上,這就是我們新時代的教育人把對祖國的熱愛融化在職業熱情里的真實寫照。
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有人把“五四精神”寫進一部永遠再也無法親手關閉的電腦上。“備課的電腦開著,右手還保持著握筆的姿勢,草稿紙上的習題尚未解完……”2018年7月15日的《光明日報》報道了湖南省益陽市一中胡進文老師的感人事跡。初讀這段文字,熱淚忍不住奪眶而出。在和平年代里,在人們心目中最安逸的崗位上,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再也無法親手關閉光標閃爍的屏幕,生命終止在56歲這一年。胡進文老師堅守育人不倦的初心,堅守奉獻不輟的信念,演繹新時代教書育人的擔當,用生命求證崇高,這個曾經的青年用生命在踐行“五四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有人把“五四精神”寫在一堂笨拙而令人淚奔的課堂里。“apple,apple……tree,tree……”,這是一堂怪異的英語課,沒有師生互動與交流,只聽見錄音機的范讀后孩子機械的跟讀。透過窗口望去,57歲的楊老師尷尬地笑笑:“我跟我兒子學過,聽得懂,但是讀不出口。一堂課都不能少,我就放錄音教,確保孩子們都讀得差不離,不能因為沒有老師就耽誤娃娃。”這是湖南省漢壽縣一個鄉村教學點,3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守著一至三年級20幾個孩子。因為撤校并點以后會更不方便,在村民們的強烈要求下,這個教學點得以保留下來。在支教的青年教師沒有到來之前,楊老師一直堅持用這種方法為孩子打開英語世界的大門。他絲毫沒有考慮到自己即將退休,根據自己的特長,把這所“點小”里的音、體、美和實踐課程全開齊了,課上得有聲有色。
100年前,教育隊伍里的師生勇敢走上街頭,用生命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偉大革命當然可貴。但今天,我們要看到許許多多的教育人,他們作為曾經的青年、現在的青年,正在用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為自己心愛的教育事業和偉大祖國的發展在大寫“五四”的精神。他們也曾經或正在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譜寫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