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于起重機械的檢驗工作來講,實際檢驗的高級空作業會導致墜落事故,電氣設備的不良接觸、漏電等會導致安全事故等,探析起重機械檢驗工作中存在的危險源,并且闡釋怎樣在起重機械檢驗工作中進行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希望能夠為起重機械檢驗工作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起重機械;檢驗;危險源;防護;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TH2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4-0000-00
起重機械在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其屬于能夠被移動的一種大型運輸設備,所以在檢驗工作的實際開展中一定要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這是非常關鍵的。在起重機械檢驗工作中,存在起重機實際應用中的安全隱患和其他不明確因素導致的安全事故等諸多危險源。基于此,對起重機械實際檢驗中的危險源進行探析,并且提出對應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
1 起重機械實際檢驗中存在的危險源
1.1 高空作業
起重機械屬于大型的運輸機械,制動器、鋼絲繩和吊鉤等主要構件都在非常高的位置上,主梁、車架以及臂架等也在高空當中(如圖1所示),所以,在檢驗起重機械構架設施的時候,需要在半空當中來進行。檢驗工作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檢驗工作者發生意外事故。比如在檢驗主梁、吊臂的質量時,檢驗工作者需要通過爬梯等攀爬到高空中對相關參數進行測量,有些吊臂檢驗要求檢驗工作者在半空懸浮狀態中進行工作,會因為爬梯某些位置松動、檢驗工作者身體失衡等產生墜落事故。針對起重機械車的軌道固定性進行檢驗,這是起重機械檢驗工作中的關鍵所在,通常來講,檢驗其固定性要使用精密式的測量儀器,在實際檢驗中,檢驗工作者會向半空中探出身體,因為半空中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存在,比如風速,比如檢驗工作者自身的協調性,如果其中某個環節中存在問題,就會導致檢驗工作者墜落的安全事故,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對其予以高度重視。
1.2 實際應用中
起重機械的整體結構非常復雜,其中不但有負責移動的吊臂,還包含負責旋轉的車架、底盤等相關構建,在鋼絲繩、滑輪處在高速旋轉的時候,檢驗工作者會因為不當操作知識自身身體被纏繞或擠壓,在檢驗制動器等機械設備的時候,制動性能的優良情況,會對起重機械的慣性管控程度產生直接影響。在對制動器進行檢驗的時候,要將起重機械啟動,這個時候會有很大的慣性,如果制動器的性能不好,制動器檢驗工作者會同起重機械產生撞擊,會對檢驗工作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危害。起重機械的實際應用不夠標準,也會導致安全問題的產生,此外起重機械因為外部因素的影響,部件被損壞也會在實際應用中產生安全問題,起重機械的工作環境通常都比較復雜,因為外部環境中空氣溫度、濕度、風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導致相關部件的螺絲出現松動,對某些構件產生損壞影響。所以,檢驗工作者在對起重機械進行檢驗的時候,會遇到螺絲松動、部件損壞等情況,如果對其不進行重點關注,那么起重機械承載重物的時候會因為部件松動等諸多原因出現墜落事故,威脅地面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產生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對于起重機械的檢驗工作來講非常不利。
1.3 漏電或者電氣設備接觸不良
在起重機械的檢驗工作中,出現漏電或者電氣設備基礎不良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危險源,起重機械的構件設施比較多,所以其中的線路布局會比其他機械更加復雜,這為檢驗工作的實際開展帶來影響,對起重機械進行檢驗測試的儀器屬于精密儀器,內部電氣線路的布局非常復雜,容易產生安全事故。起重機械的啟動電壓要管控在安全電壓的范圍,電壓處在安全范圍之內才能夠讓起重機械實現安全啟動和運行,在檢驗起重機械的時候,檢驗工作者在對一些構建進行檢驗的時候會使用較高的電壓,容易出現高壓電擊的情況,導致更為嚴重的安全事故。起重機械在雨天、超市環境中會產生接觸不良的 情況,同時起重機械的司機室、管控室相關線路都是裸露著的,會降低安全電壓,檢驗工作者在對其進行檢驗的時候,會觸碰到裸露著的線路發生觸電事故。此外,在檢驗起重機械大電容的時候,檢驗工作者會忽視電容在未通電的前提下能夠放電的事實,所以,因為電容放電對自身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同時會給檢驗工作的實際開展產生不良影響。
2 起重機械檢驗工作中防范危險源的有效措施
2.1 強化對檢驗安全的監管
為了實現起重機械檢驗工作中危險源的有效防護,一定要提升針對檢驗工作實際開展的監管力度,相關部門基于檢驗工作者自身保護意識的強化提升,對檢驗工作者進行專業培訓。
2.1.1 強化提升檢驗工作者的安全防護意識
針對起重機械容易產生安全事故的構件來講,尤其是在檢驗底盤、車架等構件的時候,檢驗工作者要對自身生命安全進行著重保護,需要在高空中開展檢驗工作的時候,要對爬梯、吊繩等工具進行細致檢查,確保其是完好無損的,確保其能夠承受檢驗工作者的身體重量,在對起重機械車歸到固定性進行高空檢驗的時候,檢驗工作者一定要對自身平衡性進行有效管控,這不但能夠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時也能夠對測試儀器進行正確使用,讓測量儀器能夠在高空作業中測量出精準數據,為檢驗工作的實際開展提供便利。此外,針對處在高速旋轉狀態中的機械構件,檢驗工作者一定要明確制動器的制動性能,避免因為制動性知識不合格起重機械產生巨大慣性,而撞擊到檢驗工作者的身體,導致嚴重的危險事故。
2.1.2 強化對檢驗工作者的培訓力度
基于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讓檢驗工作者對起重機械的所有構件、工作原理等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強化起重機械構件檢驗工作相關的知識儲備,此外,先關部門要要針對實際檢驗中易于產生的安全事故向檢驗工作者進行詳細說明,讓檢驗工作者對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不良影響等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在雨天、超市環境中對起重機械進行實際檢驗的時候,會因為控制柜的線路裸露在外部環境當中,易于產生觸電事故等,相關部門要把這樣的情況向檢驗工作者進行詳細闡明,提升其對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視,讓其能夠對自身職責進行明確認知,能夠更好地將起重機檢驗工作做好。要在培訓內容中增加檢驗工作者面對突發狀況時的應變能力,讓其可以在復雜環境當中對自身安全進行有效防護,并且要盡量減少因為突發情況對檢驗工作產生的非必要性影響。
檢驗工作者對自身安全意識進行有效提升,相關部門增加專業的培訓工作,這樣能夠讓檢驗工作者對起重機械有更透徹的了解,知道容易產生的安全隱患以及對應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讓檢驗工作者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基礎之上,更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起重機械的檢驗工作。
2.2 基于安全標準對起重機械進行檢驗
檢驗工作相關的安全標準,是檢驗工作者進行實際檢驗的參考依據,產生觸電或者碰撞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檢驗工作者未依據相關標準進行實際操作,所以,檢驗工作者一定要對檢驗工作相關的安全標準進行通透了解,這樣才能夠在起重機械檢驗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據。比如,在對起重機械的電容進行實際檢驗,檢驗工作者要在檢驗工作開始之前明確其處于斷電狀態,同時要對電容放電過程進行精準預估,保證其已經完成放電,并且不會對檢驗工作者的檢驗工作產生影響。這樣檢驗工作者才能夠對起重機械中的線路鋪設、損壞情況等進行檢驗,避免觸電安全事故的產生。在對常見危險源進行實際檢驗的時候,相關工作者可參照既有危險源排除的成功案例、經驗等進行檢驗,不但能夠強化提升起重機械檢驗工作、數據信息的精準程度,更能夠強化提升檢驗工作實際開展中的成效,以免因為檢驗工作者操作上的事物而產生安全事故,要求檢驗工作者嚴格遵照安全標準對起重機械進行檢驗,推動檢驗工作的現代化發展。
2.3 排除檢驗工作環境中的安全隱患
不僅要提升起重機械檢驗工作安全檢查力度、依據安全標準實施檢驗工作,還要在對起重機械開展檢驗工作以前,先對檢驗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排除,這是提升檢驗工作質量的有效措施。因為起重機械實際檢驗的工作環境比較復雜,其中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存在,更會威脅檢驗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檢驗工作者需要在開展檢驗工作以前對安全隱患進行有效排除。如果起重機械處在高溫環境當中,車間內部有大量有毒氣體,要求檢驗工作者及時打開窗戶進行通風,避免因為有毒氣體過多沉積而對檢驗工作的有序開展產生影響。在很多檢驗工作環境當中,相關位置的螺絲、尖銳物會出現松動、墜落的情況,檢驗工作者在對起重機械進行實際檢驗以前,要對其處在的地面實施深度清理,尤其是針對地面上散落的螺絲、鋼筋、鐵釘等尖銳的物體,對其要進行重點清理,確保檢驗環境地面中不存在鐵釘等尖銳形式的物體,這個時候檢驗工作者才能夠進入到車間中對起重機械進行檢驗,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檢驗工作者對檢驗環境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排除,羌胡提升的檢驗工作者實際檢驗工作中的安全性,更能夠減少高空墜落、電梯安全事故等產生的概率,確保起重機械檢驗工作的有序開展,為起重機械的安全運行提供保證。
3 結語
起重機械的檢驗工作有很多環節,屬于非常復雜的一項工作,因為很多檢驗工作者存在操作失誤或者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會讓檢驗工作中又很多安全隱患存在,對檢驗工作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檢驗工作的實際開展中有很多安全隱患,對檢驗工作者的生命安全產生不良影響。當前檢驗工作者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在不斷強化,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的安全標準,檢驗工作者需要嚴格遵照安全標準對起重機械進行檢驗,同時要檢驗工作開展之前盡量排除可能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來避免點擊事故的產生,為起重機械檢驗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霖強.起重機械檢驗中的危險源及防護分析[J].中國高新科技,2019(15):101-103.
[2]白坤橋.探析起重機械檢驗中危險源的辨識與防護[J].山東工業技術,2019(02):5.
[3]溫溢恒.起重機械檢驗中的危險源及防護措施分析[J].科技風,2018(19):158.
[4]郭志強.淺談起重機械檢驗中的危險源及防護[J].南方農機,2018,49(05):141.
[5]王俊山.起重機械檢驗中的危險源及防護[J].中國設備工程,2017(03):36-37.
收稿日期:2019-11-08
作者簡介:李泉(1982—),男,江蘇連云港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