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以建筑工程行業為例,各種類型的建筑工程項目逐步增多,施工單位不僅要追求工程建設的高質量,還必須在建設過程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減少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安全事故,提高工程項目的整體效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程建設領域,安全生產管理的創新策略,有利于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重視安全生產,解決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安全隱患,促進工程建設的安全、高效進行。
關鍵詞: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4-0000-00
近年來,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得人們在工程建設中越發關注項目管理的實效性。項目管理能夠保障工程建設中各種工程要素、資源等的合理利用,實現人、財、物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實現工程建設的總體目標。但是,我國工程建設中出現的一個突出性問題就是安全事故頻發,造成了極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嚴重阻礙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因此,工程建設中安全問題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借助于安全技術標準、規范與規程等,以實現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的創新。
1我國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的現狀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逐步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建筑行業逐步轉變了以往的發展模式,傳統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逐步轉向精細化發展,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各項工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為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等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與借鑒。但是,工程項目增多的同時,各種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頻率與死亡人數等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造成了巨大的工程損失。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工程建設事故的發生中,其事故原因往往表現在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起重傷害、坍塌等方面。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安全問題是工程單位必須重視的問題。在我國,河南、新疆、青海等地區的工程建設安全事故死亡的發生概率相對較低,且死亡人數相對較少,而廣東、上海、浙江等地的工程建設事故頻發,且死亡人數較多,這就要求各個省市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推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創新。
2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引發安全事故的原因
工程建設中,引發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1)國家在工程建設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使得在工程建設中,工程建設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規約束與指導。(2)相關管理部門對安全生產問題不重視,導致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缺乏對安全隱患、問題等的識別與處理,使得工程建設中存在著各種安全風險。(3)工程建設單位缺乏安全生產的意識,使得在工程建設中缺乏安全生產監督。(4)工程建設人員的專業素質有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各種不規范的施工行為,比如偷工減料等。這些現象的出現都使得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安全隱患,安全事故頻發。因此,為改善這種情況,工程單位需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著手,逐步提高自身的安全生產管理能力,相關部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使得在工程建設中,工程單位、建設人員等能夠以法律法規為指導,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積極實施安全生產,并形成相互監督的工程建設模式,推動安全生產在工程建設全過程中的嚴格落實。
3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的創新方式
3.1認識安全風險的時變性,形成安全 “動態管理 ”觀
對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風險與安全隱患的出現具有明顯的時變性,隨著各種工程建設活動、環境等的差異性而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從其變化表現來看,風險因素的種類、數量、性質會發生變化,甚至安全風險量也表現出明顯的變化特征。比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技術風險在不同的工程建設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工程建設中安全風險的存在與施工進度等有著明顯的關系,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實現良好的安全生產管理,有關工程人員必須做好相應的跟蹤管理,實現安全風險的全過程評價與分析,掌握安全風險的具體情況,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策略,實現安全風險的預防與控制。因此,安全生產管理的創新要從安全生產的動態管理著手,實現安全風險的事先預測評價、事中安全風險監控等,主要從以下方面來實施:(1)制度建設。制度是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動態安全生產管理的實施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因此,工程單位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著手,建立完善的動態安全管理制度,在該制度中應該包含安全生產預評價制度、建設過程安全風險再評價、風險監控等。(2)安全生產預評價。預評價主要是在正式的工程建設開始之前,有關人員根據工程建設的整個過程等,對后期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風險等加以綜合評價,并根據風險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控制策略。(3)建設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再評價。主要是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針對工程建設環境的實時變化等進行的風險評價,是在預評價基礎上的補充與完善。(4)建設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監控。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生產管理的實施主要是要保障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安全控制。從安全風險的產生過程來看,其屬于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為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將生產流程與安全風險相結合,做好安全風險因素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保障監控參數、報警限值等設置的科學性,并根據安全事故的表現,做好安全風險的等級劃分,采取有針對性的安全風險控制策略。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事故的出現具有一定的突發性、隱蔽性等,由于其發生過程的動態性,這就使得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遵循動態管理的原則,將安全生產理念滲透到工程建設的各個細節中,實現有效的安全風險預測與管理。
3.2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近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生產管理的實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安全生產管理,而是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安全生產管理。在工程建設領域,安全生產管理的實現需要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建立工程信息化管理平臺、工程建設施工視頻監控系統,使得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有關人員能夠充分應用該管理平臺與監控系統來實現良好的安全生產管理。此外,在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的實施過程中,有關人員還需要結合當前最為先進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來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相關要求,實現對安全風險因素的識別與控制。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實現需要有關人員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實時掌握工程建設的整體情況,將一些施工進度等及時導入管理平臺,使得后臺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此外,安全生產管理的實施還需要做好工程現場的管理,將安全生產理念滲透到每個建設人員的實際行動中,使得在工程建設中,能夠做好工程建設的細節處理,保障施工活動的有序進行。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內,要嚴格實施動態管理,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比如自動識別違規施工等,提高安全生產管理的總體水平。
3.3建立視頻監控體系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單位要逐步建立視頻監控體系,使得在該體系下,有關人員能夠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實施監控管理,及時發現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等。在視頻監控體系下,監控中心要實施輪班制度,值班人員由不同部門的人員所構成,比如安全管理部門、項目管理部門等,保障在輪班制度的實施過程中,這些不同部門的值班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的項目經驗,判定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安全問題,保障安全生產管理的順利實施。值班人員在實施視頻監控的過程中,必須要具有責任心,密切關注視頻情況,注意各個監控點的情況,做好安全生產管理與現場管理。視頻監控體系的實施可以實現對工程建設情況、作業 條件、重大危險源等的控制與管理。
3.4建立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的實施具有必要性。對工程建設單位而言,需要在發展中逐步將安全教育培訓制度作為企業的一項基本制度,提高工程建設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生產管理的總體水平。從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發,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并不是孤立性事件,其發生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安全事故與這些因素之間存在的連鎖反應關系,這些因素主要包含了遺傳與社會環境、人的缺點、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事故、傷害等。如果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前期的第一個因素出現,后期的因素會陸續出現,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如果在該連鎖反應鏈條中,其中的一個因素被剔除,那么此連鎖反應就會中斷,也就不會造成后期因素的出現,進而也就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設中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而從工程建設的角度來看,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控制最為可行,這也就使得在工程建設中,可以從這方面著手,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提高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使得其能夠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嚴格規范自身的行為,及時發現工程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等,創造良好的工程建設環境,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在安全教育與培訓的過程中,要向有關人員傳輸先進的施工工藝等,提高工程建設人員的專業水平。
4結語
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生產管理的實施具有現實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安全生產管理不僅能夠保障工程的整體質量,還能夠提高工程的整體效益,減少工程建設中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各個工程建設單位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著手,加強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創新,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將安全生產的理念滲透到工程項目的整個過程中,使得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能夠實現安全風險因素的識別與處理,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陶海明.關于提高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的策略探究[C]// 2015年6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2015.
[2]徐朝銳.關于當前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6):96-96.
[3]李忠財,郭文英.關于全省安全生產“五個一工程”建設活動開展情況的思考[J].吉林勞動保護,2018,391(7):13-15.
[4]羅曉華.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創新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8,20(18):177.
[5]陳曉興.新時期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創新[J].工程技術研究,2016(8):169.
[6]吳微珊.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創新[J].科學技術創新,2015(2):129.
收稿日期:2019-11-05
作者簡介:李繼(1985—),男,山東沂水人,本科,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集團化建設工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