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基礎,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在其運營過程中仍存在部分無法忽視的問題,只有國家推動惠民政策不斷施行,才能使城鄉居民養老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有效且合理的措施能夠推動城鄉養老保險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障力度;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F842.6?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4-0000-00
0 前言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我國為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的基本保障體系,以傳統觀念的改變對社會體系進行完善,進而實現對社會的穩定維護,推動社會經濟的不斷的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進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在近幾年國家的不懈努力中獲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效,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了新機制為主,規范經辦管理工作。但在目前,由于農村現有居民居住較為分散且人口流動較大,使得制度構建的推動較為緩慢。
1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農民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心存疑慮,導致參保意愿不強且在年齡結構上偏高。國家之前推廣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相比,部分農民認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是國家的惠民政策,比農村養老保險更為優惠。但就實際調查情況分析,在農村中以年輕人為首的部分農民參保意愿不夠強烈,而主要原因則是年滿60周歲之后才有回報,時間跨度長達十幾年或幾十年連續參保繳費,使部分農民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延續性極為擔憂。部分農民擔心政策難以得到長期保持,憂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會重蹈農村養老保險的覆轍,從而使得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也有部分農民認為保險費用會逐年增加,長此以往自身的經濟能力無法承擔[1]。削弱農民參保積極性的原因是由于城鄉居民社會養老政策的穩定性與延續性的疊加,進而增加擴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范圍的工作。(2)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保障水平較低,且缺乏明確的增長機制,使參保人員的積極性降低。處于較低水平是目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基礎養老金的現狀,其較現行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而言明顯過低。如:參加城鄉居民養老需要連續繳費15年,且每年不得低于現行最低繳費100元的繳費標準,根據國家現行政策,現在年滿60周歲時,養老金也僅約為110元/月左右。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明顯高于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水平,進而降低了參保人員的積極性,并且不夠明確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增長機制也使城鄉居民的參保自主性受到影響。(3)政策激勵機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多繳多補的優勢沒有得到發揮,使得大多數農民在繳費時多選擇低檔次繳費。就參保農民連續繳費能夠獲得政府補貼的情況而言,無論縣市對哪個繳費檔次進行選擇,每年每人30元是繳費補貼的基礎標準,使得多繳多補的激勵效果無法得到突出,大多數農民仍然認為更加合算的是低繳費檔次。據相關調查統計,多數選擇低繳費檔次的農民占參保農民總數的90%,剩下10%中,愿意選擇高繳費檔次的農民不足3%。(4)60周歲以上老人受捆綁繳費限制無法享受國家基礎養老保障金。國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實施建議與辦法中明確規定,在其制度實施時,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且已年滿60周歲的老人,雖不用繳費仍可以按月得到養老金,但其子女一旦符合參保條件則需要參保繳費。老人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能夠享受基礎養老金的補貼政策,而其符合條件的子女想要享受政策補貼則要參保繳費。雖然這一規定能夠促進參保費用征繳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就現實意義而言,要使所有年滿60周歲以上老人的子女積極參保繳費仍存在較大困難,這也使農村老人領取基礎養老金補貼受到直接影響。(5)影響城鄉居民參保繳費積極性的主要原因是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與其他社會型保險關系之間存在轉移接續的困難。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鄉統籌的步伐日益加快,使得城鄉二元結構被組件打破。城市的發展帶動著農村經濟的進步,使得農村人口流動率較大,其就業發展的機會日漸增加,也使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與其他類型社會保險之間轉換與銜接的要求越發迫切。但是,國家就其方面至今為止未出臺預期相關的政策與規范,使得各個險種之間仍然存在轉移、續存的障礙,使得多數農民不愿意參保繳費。(6)當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工作與基層機構建設的新形勢與新目標不相符。雖然人員配置的不斷加強是各個地區當前的首要任務,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原勞動保障機構作為當前城鄉居民保險經辦機構的主力軍,多以村干部兼職的形式開展工作,使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工作管理平臺較為脆弱。其不僅體現在缺乏專業的人員編制,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及落后的管理平臺及體系,又體現了當前經辦機構管理人員的學歷、業務能力及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水平相對較低的問題,導致其基礎工作要求與繁重的管理任務無法匹配,降低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效果與質量。
2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創設共同投入機制?保障整體水平
從2011年我國就開始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最近幾年間不斷對基礎養老金的標準進行調整,國家每年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逐步上調的方式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做出保障。雖然我國對待養老金上調的政策極為重視,但其整體保障水平仍沒有得到大幅度提升,離完全解決城鄉居民的養老問題還有很長一段要走[2]。因此,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政策扶持的力度,創設共同投入機制,形成分析負擔模式。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納入國家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的戰略規劃中,在各地政府年度預算中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政策留有一席之地,通過一定比例專項資金的投入保障居民養老的整體水平。
2.2保障城鄉居民保險政策的穩定性
國家政策的朝令夕改是城鄉居民在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過程中最為擔憂的問題,只有相對穩定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才能充分體現國家立法形式的嚴肅性與嚴謹性。國家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參保對象、參保范圍及公民的法定權利、城鄉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責任、現行財政撥款的支持額度及不斷增長的參保比例等等,只有對保費管理及城鄉經辦機構所持有的職能及性質進行定位,通過具體的規定將國家政策貫徹落實到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為其創設良好且嚴肅的法制環境,保障城鄉居民在參保繳費后的實際權益,改變當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只能依靠政府力量發展的局面[3]。除此之外,在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城鄉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參保繳費的意識,通過對政策的逐步探索,不斷對其進行總結與完善,為其后續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2.3建立待遇增長機制?提高參保積極性
繳費激勵制度是當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中設計中的基本體現,但其沒有將自身“多繳多得、多繳多補”等政策的優勢進行體現,較為籠統的規定使得城鄉居民無法清晰理解繳費檔次及補貼檔次之間的區別,在繳費檔次之間多選擇低檔次繳費,而繳費年限、繳費檔次及基礎養老金之間遞增額度之間的關系則使激勵機制的強制性得到充分體現,但在“各地自行解決所需資金”的政策規定下,使得激勵機制極易落空[4]。因此,將建立明確的基礎養老金與個人繳費檔位、年限及水平之間的聯動關系,對參保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居民采取獎勵制度,對其適度、適當的加發地方性基礎養老金,充分體現“多繳多得、多繳多補”的優點。促使城鄉居民能夠深切體現到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惠民政策,使其參保人員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國家應當建立待遇增長機制,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基礎養老金標準進行適當提高,使其個人賬戶中的養老金標準得以提升,且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進行參考,對養老金待遇的標準進行調整。其參考值以往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標準,通過有效的調整機制,使養老金待遇標準得到長效且穩定的發展。在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中設置多個檔次繳費,使基礎養老金待遇補貼的檔次得到拉開,充分凸顯不同檔次繳費的激勵制度,吸引城鄉居民,使其選擇較高檔次,實現長期繳費。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標準的調整應當和諧且同步,使其在發展中真正實現統籌共進,使城鄉居民的疑慮得以打消,提高人民群眾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2.4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全面推進養老保險工作
就目前而言,多個部門負責城鄉居民社會養老體系的建設是我國的主要形式,政出多門不利于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如,人社部門負責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民政部門負責城鄉低保、五保、優撫對象;計生部門負責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養老資源過度分散使其缺乏資源合力,其中主要包括:養老資源、養老政策、養老平臺等,統一管理機制的建立能夠使其合力強大,并充分發揮其內在優勢,使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得到保障,進一步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的問題。國家加大工作人員及財政的投入,對經辦組織人員的薪資福利及政治待遇進行重點關注,使經辦單位基層干部及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在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工作的發展與推進中工作人員在其中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其不僅對本地的政策及風土人情極為熟悉,還能創新溝通方式積極做好城鄉居民的思想工作,對其工作職能進行充分發揮的同時也承擔著相應責任[5]。因此,建立相應的獎勵考核機制,根據其工作的實際情況及完成程度,對工作人員給與福利與補助,充分調動工作人員在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工作中的熱情,進而提高城鄉居民參保繳費的積極性。只有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為工作人員提供相應保障制度,才能全面推進我國養老保險工作的順利開展。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步增加,因此,國家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城鄉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基礎保障進行探索,積極調整制度,創設有效的工作模式,使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從根源上得到解決。政府面對新問題、新挑戰進行深度分析,堅持可持續發展觀,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主力,在時代變革中“保民生、促發展”,全力推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為其發展與進步提供重要保障,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健康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裴德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農家參謀,2019(21):7.
[2]丁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9(17):87-88.
[3]王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監管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納稅,2018,12(31):203-204.
[4]邵繼紅.建立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8(14):140.
[5]陳玲.淺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17(08):67-68.
收稿日期:2019-11-13
作者簡介:張有臣(1975—),男,吉林梨樹人,本科,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師,從事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勞動力登記、勞動力轉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