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李永生
(陜西省鎮安縣木王國有林場 陜西 鎮安 711500)
落葉松鞘蛾又名落葉松筒蛾(Coleophora lariCella Hb),屬鱗翅目鞘蛾科,是落葉松重要害蟲之一。樹木被害后,雖能再生新葉,但降低了樹木生長量和結實量,如連續發生,可使樹木枯死。為防治此蟲為害,筆者進行了落葉松鞘蛾發生規律及防治試驗,現總結如后。
在陜西省鎮安縣1年1代,以幼蟲帶著筒巢在樹干、樹枝、芽苞附近或葉層下越冬。次年4月末至5月初,越冬幼蟲爬到芽苞上為害。5月上中旬老熟幼蟲在筒巢內簇葉間或針葉表面化蛹,5月中、下旬出現成蟲,雌蟲羽化后1~2 d即交尾產卵,6月上旬為產卵盛期。6月中旬幼蟲開始孵化。9月末至10月初幼蟲外出,為害樹葉,直至10月中下旬幼蟲做筒巢越冬。成蟲飛翔力強,有群集性和趨光性。在陽坡、林緣和疏林的孤立木上發生較為嚴重。
2.1 試驗林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鎮安縣木王國有林場的落葉松林,該松林為天然次生林,林內混有云杉、秦嶺冷杉、櫟類、樺類以及華山松等樹種,落葉松成片狀分布。試驗面積1 000 m2,樹齡10~20年,樹高4.5~15.7 m,胸徑8.4~18.5 cm,生長中等,郁閉度0.8,林內發生落葉松鞘蛾為害,危害較嚴重。
2.2 試驗方法
2.2.1 黑光燈誘殺成蟲防治試驗。5月中下旬成蟲發生期,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夜晚8:00~10:00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試驗設置黑光燈和對照(CK)未設黑光燈2個處理組,做對比防治試驗,誘殺成蟲后調查防治效果。
2.2.2 施放2%敵敵畏煙劑熏殺成蟲防治試驗。5月中、下旬成蟲羽化盛期,在已郁閉的落葉松幼林內,在微風和無風的條件下,施放2%敵敵畏煙劑熏殺成蟲,施放量為1 kg/667 m2,并設置未施煙的處理組作為對照(CK),對照區設置在距試驗區5 000 m以外的林地。熏煙7 d后調查防治效果。
2.2.3 兩種藥劑噴霧防治試驗。于春季幼蟲開始活動時,試驗設置50%滴滴涕可濕性粉劑3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2 000倍液和清水(CK)3個處理組,做噴霧對比防治試驗,10 d噴1次,連噴2次,最后一次噴霧后7 d調查防治效果。
2.3 結果與分析
2.3.1 黑光燈誘殺成蟲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在成蟲發生期,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成蟲死亡率為90.5%,防治效果明顯。

表1 黑光燈誘殺成蟲防治效果
2.3.2 施放2%敵敵畏煙劑熏殺成蟲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在已郁閉的天然次生落葉松林,施放1 kg/667 m2的2%敵敵畏煙劑后,成蟲死亡率為83.1%,防治效果良好。

表2 施放2%敵敵畏煙劑熏殺成蟲防治效果
2.4.3 兩種藥劑噴霧防治效果比較。從表3可知,春季幼蟲開始活動時,用50%滴滴涕可濕性粉劑3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2 000倍液噴霧,其幼蟲死亡率分別為90.5%、92.0%,防治效果明顯。

表3 兩種藥劑噴霧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黑光燈誘殺成蟲,其成蟲死亡率為90.5%,防治效果明顯。施放2%敵敵畏煙劑,成蟲死亡率為83.1%,防治效果良好。春季幼蟲開始活動時,分別用50%滴滴涕可濕性粉劑300倍數、80%敵敵畏乳劑2 000倍液噴霧,幼蟲死亡率為90.5%、92.0%,防治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