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供稿
近期,42輛科技感、時代感十足的純電動公交車在常州公交B23路全面投放使用,成為常州市首條全面采用純電動能源的BRT線路,常州公交在綠色公交、科技公交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
該款純電動公交車的動力驅動系統由高效永磁同步直驅電機和錳酸鋰動力電池組成,車輛動力強勁、充電速度快,有效解決了純電動公交車使用過程中的“里程焦慮”問題。相比傳統的柴油和天然氣車輛,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2100噸。車輛安裝了冷暖一體空調,車窗使用防紫外線隔熱玻璃,底盤采用六氣囊空氣懸掛、一級踏步低地板結構,為乘客帶來更舒適的乘車體驗。此外,還配備了駕駛區封閉式包圍、整車自動噴淋滅火系統、電池箱專用滅火裝置、低速提醒裝置等安全設施,可以最大程度確保車輛安全運行。
為保障新型純電動車高效運營,常州公交集團在鐘樓、白蕩河公交中心站安裝了智能頂置下壓式充電弓系統。相比于傳統公交充電站,下壓式充電弓系統布設在公交場站的候車島上,占地面積大幅減少;采用大電流快充技術,最大充電電流達到800A,可利用公交發車班次間隔快速補充電量,大大提高充電效率;充電操作更加智能,駕駛員只需將車輛停在指定位置,通過車載觸摸屏操作即可完成整個充電過程,無需使用沉重的充電電纜和槍頭進行插拔槍操作。以B23路為例,該線路往返全程約30公里,車輛間休約8分鐘,間休期充電弓每分鐘可以為車輛充電4度,每公里行車用電約1度,這樣折算下來充一次電恰好滿足一個全程的用電量。與傳統充電樁慢充電相比,下壓式充電弓屬快速充電,是慢充充電速度的4倍,極大提高了充電效率,保障了車輛的運營效率。
為了保障駕駛員的人身安全和行車安全,這批純電動公交車安裝了“全包圍式”透明玻璃隔離門,相較于以往“半包圍”式圍擋欄桿來說,有利于保障駕駛員在行車中免受乘客干擾。
截至目前,常州公交集團共有運營車輛2388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672輛,占車輛總數的28.1%;清潔能源公交車866輛,占車輛總數的36.3%。
2月28日,《常州市公共汽車客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培訓會在常州公交集團召開,來自常州市交通運輸局及局屬各機關事業單位、常州公交集團、金壇公交主要領導、干部、職工參加了培訓。會議邀請江蘇省立法學研究會理事、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副主任許玲為本次培訓授課。會議由常州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周旭棟主持,常州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杏娣,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吳強出席會議。
《條例》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法規作為常州市擁有地方立法權后第一部交通方面的地方性法規,體現了市人大、市委市政府對常州公共交通行業發展的重視。在2月27日召開的《條例》新聞發布會上,市局領導對這部法規的制定進行了精辟闡述,即規范公共汽車客運活動,提高服務質量,引導綠色出行,提升生活品質。
召開《條例》培訓會就是要進一步引導、促進交通系統上下尤其是廣大公共汽車客運從業者,了解好、學習好、研究好、宣傳好、運用好這個條例,推動常州市公共交通事業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培訓會上,許玲對《條例》的立法背景、立法意義、法規運用以及重點法條進行了解讀和說明。她從公交客運的建設規范、運營管理、品質服務、安全保障及法律責任中擇出關鍵點以及需要進一步細化或是實踐探索的要點和參培人員進行了交流,希望廣大公交客運行業從業人員、企事業單位可以依法為本,規范服務,提升品質,實現公交客運的高質量發展。
周旭棟總結本次培訓會,他指出,《條例》的出臺凝聚著3年來常州關心公共交通客運行業的領導、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共同付出的心血,體現著人大立法的導向性。他要求公共交通客運行業深入研究法規的核心精神和內涵,運用好法規對行業發展的指導作用,落實好法規的各項要求,保障常州城市公共客運的有序平穩發展。(楊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