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良
【摘 要】學生寫作是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的一項,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提升寫作水平尤為重要。語文課本選材范圍廣,范例典型,每篇課文都滲透著豐富的寫作知識。挖掘其中的寫作因素,結合課堂教學加以引導,并在習作或課堂作業中進行訓練,將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范文;啟迪思路;導練仿寫;提高技巧
一、課題入手,啟迪學生的作文思路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透過課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文章要寫的主要內容,或探索文章的行文線路、寫作主題。教學時抓住一些示范性強的課文,緊扣課題積極做些嘗試性實踐,將會啟迪學生的作文思路,提高審題能力。教學《松鼠》一文,緊扣課題引導啟發:這是一篇寫動物的文章,如果讓你寫這篇作文你會怎么構思?如何開頭,重點要寫什么?怎樣結尾呢?在學生激烈的爭議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讀者與作者思維火花得到碰撞,想法與作者貼近的同學產生了成就感,求知欲望會更高,也啟迪了其它學生的思維。
二、內容著眼、導練仿寫,拓寬學生的作文思路
探究課文,細心揣摩范文中的習作因素,學完一課后適時進行習作訓練,或仿寫或仿寫片段,不斷積累,是培養學生敏捷的寫作思維,提高作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如何讓學生練得有成效、有興趣:
命題力求新穎,讓學生感受到接受“新命題”的喜悅,這樣學生往往有試一試的欲望,符合學生的好奇心理。如學了《談禮貌》可命題完成《講文明》;學了《一張珍貴的照片》可命題完成《幸福的回憶》……
形式要靈活多變,讓學生有興趣,避免給學生造成習作的心理壓力,教學《小音樂家楊科》后,安排完成《楊科,我真佩服你》的小練筆訓練,讓學生寫出佩服的理由。如《窮人》一課學完后,我讓學生續寫窮人。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后,課文就嘎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著學生的心,我告訴學生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思想品質不能變,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然后把故事寫下來進行續寫。
小學生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群體,不管是在接觸周圍的世界中,還是接觸課文,他們的頭腦中都會產生許多新鮮奇異的想法,想象總是充滿了靈性只有放飛了學生的心靈,才能開發無窮的潛能,課堂小練筆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下鍋之米”,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材可寫,變“苦作”為“樂作”,更重要的是小練筆會大大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為作文打下扎實的基礎。
練習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有寫頭。學了《鳥的天堂》一文后,我讓學生寫一篇《我們的樂園》,大榕樹給鳥兒帶來勃勃生機,那我們的樂園在哪里?是怎樣的樂園?在這個樂園里我們又怎么快活地生活著?讓他們去觀察、去思考,給他們這個命題他們的思維火花會從《鳥的天堂》一文的學習、感受中得到碰撞,學生會一下子寫出來。
要依學生不同知識層次布置差異性的習作練習。中上等學生從作文的整體構思,學困生可以進行片段訓練。
三、以寫作特點為切入點,輕描淡寫,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教材所編排的每一篇課文都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某些課文在遣詞造句方面有特色,有些課文在謀篇布局方面有特色。這諸多寫作因素教師須細心推敲,讓學生學一點用一點通過作業和習作兩個渠道,適時進行練習,努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遣詞造句方面的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堂作業去訓練,學完一課后,可以讓學生積累詞語,照典型例句寫話,用某些修辭手法練習仿寫,歸納整理寫作特點等,如《林海》一文,讀了后使人不僅感受到祖國自然風光的美,而且欣賞到老舍先生質樸而優美的語言。“的”字結構用得好,文中連續使用“的”字結構:作者在寫大興安嶺的“嶺”時,用“……橫著的,順著的,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六個“的”字結構,形成三組對比,以突出嶺的形態之多。安排作業時可以這樣去完成:1.家鄉的山真美呀? ? ? ?,校園花壇里顏色真艷麗呀? ? ? ?,照作者“的”字結構寫法寫一寫。2.“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這是對大興安嶺景物的綜合描述,顯然是把興安嶺當作一個溫柔而美麗的姑娘來寫的,這樣寫,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相信你也有能力把一處靜物讓她動態化,拿起筆來試一試。
謀篇布局方面的可以通過小練筆去滲透。《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運用打比方、列舉數字等方法,展現了一幅關于鯨的生動畫面,學完課文后指導學生及時寫一篇《鯨的自述》的短文,此時學生會興趣盎然,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梅花魂》通過身在異國他鄉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開篇寫“我”看見梅花就會想起漂泊他鄉的外祖父,結尾又寫了每當我看到珍藏的梅花圖和手絹,就想到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的結構使文章首尾連貫、結構嚴謹,學習后可以安排讓學生進行首尾呼應方法的構思訓練,或列提綱或放手自由練習。寫《幸福的回憶》可以用從《一張珍貴的照片》中學到的倒敘手法去探試,寫某一物品,可以讓學生從《新型玻璃》一文學到的每段先講特點,后講用途的方法嘗試練寫。《落花生》借落花生表明自己像落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人,贊美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學習后可以借助借物喻人的寫法進行狀物訓練,照樣子寫一寫。
例:落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長在地上,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
向日葵:? ? ? ? ? ? ? ? ? ?。
小草:? ? ? ? ? ? ? ? ? ? 。
《新型玻璃》前五自然段結構上有明顯特點,每一段先介紹特點后講用途,學習之后讓學生照此方法寫一物,即鞏固了寫法又升華了知識,一舉兩得。
習作因素處處滲透,教師只要潛心挖掘,不失時機進行訓練,必將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