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 劉艷翠 孫平 趙微 申維喜
(1 牡丹江醫學院解剖教研室,牡丹江,157011; 2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哈爾濱,1500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由于早期診斷和治療技術的發展,乳腺癌的存活率和存活時間逐年增加[1-2],如何提高乳腺癌幸存者的生命質量越來越重要。研究顯示,睡眠障礙在乳腺癌患者中也很常見。睡眠障礙不僅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還會誘發抑郁和焦慮,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舒適度,并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不利于其生命質量的改善。我們針對乳腺癌患者分析了康復期睡眠情況及其對抑郁、焦慮的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有無睡眠障礙分為睡眠障礙組和睡眠正常組,每組40例。睡眠正常組患者年齡43~67歲,平均年齡(54.24±2.26)歲。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10例、高中12例、高中以上9例。睡眠障礙組患者年齡43~68歲,平均年齡(54.11±2.01)歲。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10例、高中13例、高中以上8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全面護理方案。1)心理護理。溫馨的家庭式護理:用家人般的關愛照顧患者,并增強患者與家屬的直接溝通,陪伴患者一起看電視、聊天,舒緩患者因病痛帶來的疼痛和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接待乳腺癌患者時,要采用禮儀化服務,時刻注意自身的儀表和談吐,面帶微笑,細心講解相關疾病的基本情況和治療方案,以提高乳腺癌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緩解因醫院陌生、嘈雜的環境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感,穩定患者情緒。2)個體干預。結合每位乳腺癌患者的自身情況,包括患病情況、文化教育水平,家庭情況,制定包含飲食、環境、健康指引等多方面的個性化的護理方案。3)良好環境。為患者創造良好舒適的環境,室內安靜,溫濕度適宜,盡量集中白天進行護理操作,減少人員走動和探訪,為患者創造良好睡眠環境[3]。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滿意問卷測評值;平均住院的天數以及患者康復鍛煉的依從性;護理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護理投訴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滿意問卷測評值 睡眠正常組的滿意問卷測評值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睡眠正常組的滿意問卷測評值是(94.67±3.46)分,而睡眠障礙組的滿意問卷測評值是(80.11±2.68)分。
2.2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 護理前睡眠正常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顯著低于睡眠障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睡眠正常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優于睡眠障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分析分)
2.3 平均住院的天數以及患者康復鍛煉的依從性 睡眠正常組平均住院的天數以及患者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優于睡眠障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數以及患者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分析
2.4 護理投訴發生率 睡眠正常組護理投訴發生率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睡眠正常組護理投訴發生率有1例,而睡眠障礙組護理投訴發生率有8例。
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發病率遠遠高于同年齡組的健康人群,即使在臨床恢復后,睡眠障礙仍然存在很長時間。研究顯示,睡眠障礙與抑郁和焦慮呈正相關[4]。隨著睡眠障礙程度的增加,抑郁和焦慮的可能性越大,我們的研究將存在睡眠障礙的患者40例作為睡眠障礙組,睡眠正常組則無存在睡眠障礙,結果顯示,睡眠正常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顯著低于睡眠障礙組,可見乳腺癌患者睡眠情況和焦慮抑郁之間關系密切。這也為我們臨床治療與乳腺癌患者相關的情緒障礙提供了方向[5]。經由采取相關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可有效改善其焦慮和抑郁心理,因此,在護理時,需要充分考慮這3者的關系,以更好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加速康復的進程。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礙越嚴重,其焦慮和抑郁程度越高,而實施有效的護理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并提高其依從行為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