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艷 張銀 沈艷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蚌埠,233000)
重癥監(jiān)護室(ICU)屬于醫(yī)院重要科室,ICU收治的都是重癥患者,尤其是ICU清醒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加重患者病情,影響患者預后[1]。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睡眠質量顯得極為重要。為了解前瞻性護理干預在ICU清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我們選取了70例ICU清醒患者進行研究,對其常規(guī)護理和前瞻性護理效果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ICU清醒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2~70歲,中位年齡(43.1±3.6)歲;疾病類型為心肌梗死11例,車禍傷10例,心力衰竭6例,重癥胰腺炎4例,其他疾病4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1~69歲,中位年齡(42.9±3.8)歲。患者疾病類型為心力衰竭5例,心肌梗死10例,車禍傷12例,重癥胰腺炎5例,其他疾病3例。所有患者均清醒,均知曉本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嚴重肝腎系統(tǒng)疾病、認知功能障礙和惡性腫瘤患者。2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2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方式護理,對照組給予ICU常規(guī)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注意保持病房清潔,做好ICU儀器監(jiān)測工作。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和滅菌,做好醫(yī)院感染預防。嚴格按醫(yī)囑用藥,加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護理和飲食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實施前瞻性護理干預,具體為:1)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前瞻性護理能力,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情緒變化情況,一旦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熟練掌握吸痰、導管固定以及口腔護理等方法,減少不良護理事件發(fā)生。2)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給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疾病發(fā)生原因、治療方法以及應注意的事項等,增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對疾病的緊張和恐懼感,提升患者對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的依從性。3)給患者營造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保持病房安靜整潔,降低監(jiān)護儀音量,減少各種噪聲對患者的影響,并控制燈光亮度,為患者入睡提供良好環(huán)境。給患者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提高患者睡眠質量。4)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的緊張、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及時給予有效疏導,給患者介紹臨床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心態(tài)。尊重患者隱私,給予患者尊重和關愛,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增強患者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2組護理前后的情感狀態(tài)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患者睡眠質量使用匹斯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進行評定,主要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時間、時間功能、催眠藥物以及睡眠障礙等維度,各維度得分為0~3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采用自制調查問卷統(tǒng)計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根據(jù)其得分情況分為滿意(>80分)、基本滿意(60~80分)和不滿意(<60分)3個層次,比較2組總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2.1 2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比較 從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的睡眠質量總評分為(5.7±0.6)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9±1.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護理后各維度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3%,對照組滿意度為74.4%,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40,P<0.05)。見表3。
ICU作為醫(yī)院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場所,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較重,患者由于受疾病影響很容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患者病情恢復造成不利影響。ICU所使用的搶救儀器經(jīng)常會發(fā)生各種報警聲會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造成較大影響,進而加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臨床療效。因此,加強對ICU清醒患者的護理干預顯得極為重要[2]。有研究顯示,ICU清醒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自卑、無助和自殺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個性化護理干預的實施有助于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減輕患者睡眠障礙,改善患者預后[3]。

表1 2組患者SAS與SDS評分比較分)

表2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前瞻性護理是一種現(xiàn)代化護理模式,強調對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針對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消極情感和睡眠障礙等情況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及時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睡眠質量[4]。有資料顯示,對患者的心理需求進行正確評估,并實施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滿足患者的多樣化護理需求,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5]。有研究證實,將前瞻性護理干預應用于ICU清醒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且有助于減輕患者睡眠障礙,提高患者生命質量[6]。前瞻性護理干預通過對ICU清醒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可有效改善患者消極狀態(tài),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配合臨床工作[7]。通過給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積極了解患者睡眠狀況,并通過有效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睡眠障礙,能夠有效縮短患者入睡時間,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加速患者恢復[8]。
我們通過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前瞻性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SAS評分為(28.6±2.9)分,對照組為(36.7±3.7)分,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的SDS評分為(29.2±2.6)分和(37.8±3.9)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前瞻性護理在ICU清醒患者中的應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緩解患者負性情緒。觀察組護理后PSQI總分為(5.7±0.6)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9±1.5)分,2組PSQI總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前瞻性護理干預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從2組滿意度來看,觀察組滿意度顯著較高,說明前瞻性護理干預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認可,有助于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對ICU清醒患者實施護理時應用前瞻性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減輕不良情緒對患者的影響,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可在臨床加強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