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研學活動要深入推廣下去,最大的障礙在學校的主動性方面。
“我們希望把這些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還有傳統文化、非遺技藝等充分地挖掘出來,研發相應研學課程,形成適合中小學生認知的研學旅行資源,這樣才能保證研學旅行有效開展下去。”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國新表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更多是旅行,缺少研和學的過程。”
今年兩會,張國新提交了一份提案《關于中小學研學旅行實施的建議》。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中小學要將研學旅行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各地中小學也積極行動起來。如何讓研學旅行更好地開展?如何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等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近日,全國兩會期間,未來網舉辦了“2019全國麗會熱點大家談·共商教育關切題”主題交流會,全國人大代表與專家一起交流探討,共同為進一步推進研學旅行,規范研學旅行發展建言獻策。
研學旅行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什么意義?
“研學,關鍵在研,還要在學,而且是一種實踐的課堂。”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研究員劉衛兵認為,研學旅行是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一種我們學校課程體系之外的課程,學生需要從學校走出去,將自己的所聞所見與實用結合。
他舉例,比如說中小學研學旅行安排的燒制陶瓷的項目,讓孩子們在完全參與的過程中就把相應的知識掌握了,在動態中學習,可能更有助于學生整體知識的穩固,這是素質教育的關鍵點。
“研學旅行首先可以增長知識。”對于研學旅行,作為一個80后家長,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鶴峰縣金泰牧農場宋慶禮認為,其次,通過研學旅行,不僅在身體素質方面得以提升,孩子的自理自立方面也能得到提升;第三個是興趣的培養,通過研學旅行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
“我覺得我們所有的科研都可以跟研學結合起米。高中低海拔不同的基地,針對不同作物,融合起來其實非常簡單。”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州農科院副院長沈艷芬表示。
“我們結合科研成果和設施,在科技園區做了一個文化長廊。學生們通過這樣一個文化長廊,可以了解每一個季節、每一個成果是怎么成長起來的。比如春天有綠茶,夏天有麥芒,秋天有稻花香,然后冬天也有溫室大棚里的鮮花,整個過程都滿足了學生耳朵聽和眼睛看的需求。”沈艷芬說。

“我們在國家層面上推行的研學旅行,它是具有教育意義的。但研學旅行的關鍵,還在研學旅行課程化。不光是學校要有責任感,還要使全社會認識達到一定的高度。”張國新建議,課程的開發要組織各方力量,要充分發揮當地大學特別是師范院校對研學旅行的指導作用,研學機構和景區要共同開發出合適的研學線路和課程,學校的老師,特別是參加研學的同學們也要參與研學課程的編寫和修改。“江西師大附中多年來致力于挖掘地域歷史文化內涵,將贛鄱文化融入課堂,構建課程體系,讓傳統古色綿延傳承,讓生態綠色持續發展,讓英雄紅色發揚光大,現在已經成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張國新說道。
“好的研學課程,要適合學生的學情,要體現出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要體現整合知識、知行合一的能力。我們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如果我們的研學還停留在感官觀看的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張國新強調。
關于課程設計,作為家長,宋慶禮認為,不管研學旅行的課程如何設計,如何與當地機構結合,兩個字是需要放到最前面的,首先是“動手”,就是體驗和動手能力;再一個是團隊之間的“協作”;第三個是“自立”。這幾個詞一定是要貫穿到研學旅行里面,才能讓家長感受到孩子的變化。
“我本身是個醫生,我覺得在研學過程中還要加一點中醫方面的知識。”對于課程設置,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咸豐縣清坪鎮醫生楊芳這樣說道。
“我覺得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特別好,因為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宅在家里,看看電視,看看手機,有了這個活動的話,可以出去開闊視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從安全角度講,我覺得應該在學校里,老師就要把在野外的一些注意事項及知識普及給學生。”楊芳說。
“研學活動要深入推廣下去,最大的障礙在學校的主動性方面。作為學校一方,因為考慮到安全問題,學校會非常顧及把孩子送出去。”考慮到研學旅行中的安全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州衛生學校副校長楊琴這樣認為。
“所以,我希望從制度方面,國家要給學校減壓。另外一方面,家長和學校一定要堅持雙方自愿的原則,要簽訂相關協議,要把雙方的責任劃分清楚。另外就是社會保障,基本的保險一定要跟上。”楊琴建議。
河南省淅川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方松海對此也表示,“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像我們這樣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怎樣能夠更好地承接研學旅行這樣的大機遇。”
在方松海看來,研學旅行很有必要,要跟脫貧共建攻堅、鄉村振興這兩件大事緊密地結合起來。“因為研學旅行,總是要讓孩子們去看待外面的大干世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旅行,讓大家深刻地了解一下國情。我們的最大國情其實在農村,特別是我們現在正在如火如荼做的脫貧攻堅這件大事。—方松海表示。
——摘自《未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