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公安部交管局多次強調加大交管科技應用
推廣杭州應用大數據創新城市交通治理經驗
2018年11月20日,公安部交管局在浙江杭州召開深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警務機制改革現場會,推廣杭州應用大數據技術創新城市交通治理和深化警務機制改革經驗做法,就深化拓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警務機制改革進行部署,要求各地在“情指勤督”現代勤務機制改革基礎上,在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框架內,主動擁抱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努力打造“數據研判+秩序管控+信號控制+交通優化+信息服務+N”的現代警務機制改革升級版,積極構建適應新時代城市交通治理的新模式,不斷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會議指出,各地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落實科技強警戰略,以36個大城市為重點,科學制定本地深化拓展現代警務機制的遠景規劃,努力構建適應新時代城市交通治理的警務機制新模式。
要結合實際推進交通大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系統建設,真正實現城市交通管理“用數據研判、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治理”。
會議要求,各地要突出實戰引領,推動城市交通治理模式提檔換代。要深化“數據研判+秩序管控”應用,大力應用AI、人臉識別、二次識別等新技術,建設完善重點交通違法檢測設備,嚴格通行秩序管理,逐步構織全覆蓋、全時空的城市交通監測管控網絡。
要創新“數據研判+信號控制”應用,推廣數據驅動下的交通控制技術。要拓展“數據研判+交通優化”功能,實時采集、加工、分析、挖掘、研判交通“大數據”,最大限度挖掘道路時空資源。
要提升“數據研判+信息服務”能力,及時將交通擁堵、交通事故、占路施工、交通管制以及停車泊位等信息,實時向社會發布,引導駕駛人合理規劃出行時間、線路和泊車。
要扎實做好智能交通的基礎工作,緊抓“基礎+創新”治理,統籌“傳統+現代”治理,推動“科技+人文”治理,科學推進智慧交通建設。
深入推進智慧交管建設
2019年2月22日,在重慶召開的全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會議要求,要深入推進智慧交管建設,加快現代科技與交通管理深度融合,實現信息主導警務,數據引領服務。
7月9日至10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廣東省廣州市和深圳市召開全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現場會,會議要求,要狠抓科技應用,助力智慧預防,助推決策部署智能化、預測預警智能化、執法管控智能化和事故處理智能化。
科技應用讓城市交管更高效
突破瓶頸 創新開拓管控實戰智能化
交通流檢測、事件監測的缺失或失效,始終是各地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應用難以取得持續實效的癥結。寧波交警為突破這一瓶頸,運用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在路面前端采用高清視頻監控,不僅可以檢測交通流量、車速等特征,多指標判別運行狀態,而且實現了車輛特征識別、違法抓拍、車牌識別、高清監控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更為重要的是,實時監測獲取了交通運行和事件的動態特征“大數據”,為智能化應用夯實了基礎,為路面及時響應控制以及中心平臺分析研判和警務實戰提供了智慧支撐。
突破常規 科學挖潛調控大流量交通
大中城市快速路、主干道高峰期間流量劇增、短時集聚快、并線交織沖突加劇擁堵等現象,始終是各地交管部門面臨的客觀難題。重慶交警主動作為、因地制宜攻堅研究的快速路多車道合流自適應控制系統,為破解難題探索了有效解決方案。試點應用成效也表明,立足客觀實際,優化路口交通組織、提高信號控制智能化程度,可以明顯緩解交通擁堵。
突破概念 務實運用大數據優化信號
廣州交警借力出行大數據,在優化信號控制領域,理性找準了應用的著力點。運用高德交通大數據,準確列出可以監測預警的若干異常交通運行狀態,準確掌握和描述“畫像”各時段交通特征規律;科學采用監測預警、數據研判+工程師優化、人工智慧干預的方式,務實助力了信號控制策略優化和路網交通均衡疏堵。實踐證明,利用互聯網出行大數據,并非直接調控信號燈,而是有助于精準研判和預警全路網交通運行規律特征,可以為信號方案優化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評估。找準應用著力點,才能真正發揮大數據在交管實戰中的作用。
城市交通開啟“智”理時代
杭州
2016年,杭州正式宣布啟動建設“城市大腦”;2017年完成城市大腦1.0版本;2018年9月升級為2.0版;2018年12月29日,杭州城市大腦綜合版3.0,有望解決杭州城“停車難”問題。
“城市大腦”可實現紅綠燈智能調控;實時自動發現交通異常事件;數據融合找到交通堵點;數據會自動進行判斷,例如高架匝道,數據就會自動判斷前面車流的速度和后面車流的速度,可以判斷是否擁堵;發現交通治理亂象,可以對如亂停車等違法行為進行實時抓拍;支撐特種車輛優先通行。
廣州
作為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道路里程長,人口數量大,機動車保有量大,潮汐特點突出,交通管理形勢非常嚴峻。
為應對交通管理的問題,廣州從2001年開始起步建設智能交通系統,至今主要經歷了一期、二期兩個建設階段,經過近20年的發展,構建了較穩定的智慧交通體系,高度集成了視頻監控、單兵定位、接處警、GPS警車定位、信號控制、集群通信等近百個應用子模塊。今年以來,廣州交警探索“智慧新交管”實現途徑,創新探索出“DG(數據治理)警務”理念。
深圳
2017年9月5日,深圳的城市“交通大腦”工程正式啟動。
第一,實時檢測交通流量,全城交通流量感知。
交通出行規律實時分析、優化信號燈。基于交通時空引擎,融合卡口、浮動車等數據,城市“交通大腦”提供城市所有信號交叉口的實時監控系統,制定精準的交通信號管控模式。
對交通流量數據、交通事件數據、交通信號控制等數據,進行多維度時空分析,覆蓋范圍從20個路口到 20000個路口,支持超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需求,支持實時擁堵發現和信號優化。
第二,挖掘情報,高效支持數據打擊。
通過城市“交通大腦”的大數據平臺及交通分析建模引擎,創建“失駕”“毒駕”、 多次違法等大數據分析模型,30分鐘就能形成情報精準推送,開展數據打擊專項行動精準查處,定向清除。
第三,人工智能分析交通圖片,提升10倍審核效率。
城市“交通大腦”的人工智能平臺實現了對卡口數據運算的秒級響應,基于對車輛外觀特征識別的二次識別技術日處理圖片能力達到一億張,對于違章圖片的識別達到 95%以上。
佛山
南海區“城市大腦”作為佛山智慧城市建設先行核心項目,以“構建宜居宜業智慧新城,完善精細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搭建高效透明政府服務平臺,打造標桿智慧城市試點”為目標,項目基于南海區各部門政務數據,輔以企業數據、互聯網數據、物聯網數據、公民數據,結合政策導入、專項指標層層梳理,以及多維數據碰撞分析,將構建集決策中心、指揮中心、預警中心及服務中心為一體的智慧城市運行中心。
智慧城市運行中心,作為“城市大腦”的核心平臺子項,整體規劃了態勢感知、決策分析、事件管理、監測預警、應急指揮五大功能模塊。
成都
據《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成都作為全國汽車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城市,在全國100個主要城市第二季度擁堵排名中位列第32名。2018年上半年,成都推進“城市智慧交通云腦”,建設“蓉e行”發動群眾治堵。交管部門加快推進“城市智慧交通云腦”、成都市交通運行協調中心、智能交通二期、電子警察一期升級改造以及共享單車、網約車、建筑垃圾運輸車監管平臺建設,提高交通治理智能化水平。
衢州
2018年12月,衢州城市數據大腦一期建設項目啟動,一期建設項目總體目標是在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框架下,以城市數據大腦2.0為技術支撐,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打造城市智慧交通。
衢州城市數據大腦2.0智慧交通項目基于城市數據大腦2.0的數據處理與視頻分析能力,借助物聯網感知能力,充分利用北斗高精定位,以事件實時感知、交通流量監測、出行智能誘導、智能化管理等為突破口,開展信號燈配時優化、車輛精準管理、公眾出行服務等示范應用,實現綜合指揮、信號控制優化、設備智能管理、公眾信息服務、視頻智能分析、交通數據引擎等建設內容。
合肥
2018年12月14日發布“合肥交通超腦計劃”,目前,“城市超腦示范區”處于一期建設階段。在二期項目中,交警部門將把示范區擴大到整個市區范圍。
當“超腦”偵測到某個路段出現擁堵后,就會立即形成若干個道路優化方案,包括警力配置、繞行引導、信號燈配時調整等,并自行對這些方案進行模擬推演,從中選擇出最優方案。“交通超腦”平臺系統還可以實現交通狀態精準感知、交通擁堵成因深度挖掘、交通事件研判、交通信號實時優化等功能。下一步信號配時優化工作將由“交通超腦”提供支撐,實現交通信號配時自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