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
小汽車對于現代家庭來說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正是因為如此,我國小汽車的保有量也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仍會經常出現租賃、借用機動車的情形,甚至是未經允許駕駛他人機動車的情形。如果在租賃或借用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時應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案例簡介
2018年1月16日16時許,姜某駕駛京AM2122號牌轎車沿容固公路由東向西行駛至定興縣北太平莊路口時,因路面濕滑,車輛失控后與由西向東駕駛電動自行車的楊某發生刮碰,造成楊某受傷,電動自行車損壞。姜某駕駛的京AM2122號牌轎車在某保險公司投保了機動車交強險。2018年1月23日,交通警察大隊對上述交通事故作出的定公交認字(2018)第0007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該事故認定書認定:本次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姜某駕駛機動車上路未確保安全駕駛導致,駕駛人姜某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楊某無責任。經查,姜某系車輛駕駛人,孫某系該車所有人。事故發生后,楊某先后被送往縣醫院和北京宣武醫院治療,住院治療18日,其傷經診斷為:左髕骨骨折、腓骨骨折、頭皮開放性損傷等,治療期間的醫藥費及其他相關費用均是由楊某自行墊付。鑒定中心出具鑒定文書,結論為:楊某的傷殘等級為十級,賠償指數為10%。楊某出院后與肇事者姜某、車輛所有人孫某協商賠償事宜未果后,將姜某、孫某及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賠償楊某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傷殘賠償金、精神損害賠償金等共計23.6萬元。
庭審時,孫某辯稱:其雖然是京AM2122號牌轎車的所有人,但車輛已借給姜某用,在借給姜某機動車及發生事故時無任何過錯,姜某是實際的使用人,應由姜某承擔責任,與孫某無關。
姜某答辯稱:其所駕駛的京AM2122號牌轎車是借用孫某的,該車上有交強險,首先應該在交強險的范圍內由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不足部分可由其承擔。
孫某和姜某的答辯是否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律師分析
一、孫某雖然是機動車的所有人,但無需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中,孫某雖然是京AM2122號牌轎車的所有人,但其已將該車借給了肇事者姜某,姜某是實際的使用人。而且孫某在借給姜某機動車與給楊某造成損害之間并無任何過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在機動車所有人孫某對損害的發生無過錯的情形下無需承擔責任。
二、姜某作為本案的肇事者,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應先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再由機動車實際使用人姜某承擔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再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在租賃、借用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才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楊某在起訴孫某、姜某的同時起訴了承保的保險公司,因姜某是實際的使用人,車輛所有人孫某又無過錯,楊某同時起訴侵權人姜某和保險公司,應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再由機動車的實際使用人即侵權人姜某賠償。
車輛出借注意事項
駕駛有風險,借車需謹慎!只有概不出借,才能從根源上把風險消滅。倘若實在是在礙于情面,無法拒絕他人的用車之請,那么請仔細了解和審查清借車人的情況,再將車輛借出。
車主將車輛借出前,首先要確認自己的車輛沒有故障,其次,要明確借車人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駕照、是否符合準駕車型、借車時是否飲酒、吸毒、服用精神或麻醉藥物。車主將情況審查清楚之后再將車輛出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風險。另外,如果車主盡到了此類審查義務,司法實踐中一般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不再判決車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但若車主在明知對方無駕照、過期、吊銷,或者駕照類型不符合、酒駕醉駕的情況下把車借給對方。出了事故保險也是可以拒賠的,這個在保險的免責條款當中同樣有明確的規定。
為了進一步避免麻煩,車主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問清借車時間和目的,便于作出判斷評估風險;
2.告知相關證件位置,介紹車輛狀況;
3.擬一份借車協議,分清雙方責任;
4.提供備用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