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推進 “認車”又“識臉”
近年來,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實現卡口、視頻和執法取證設備聯網接入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預計2019年底將實現交通監控視頻“全國聯網”。
與此同時,建立25種違法分析模型和車輛特征庫,從通行軌跡數據篩選各類違法行為。集成指揮平臺的成功運用,也令套牌車無所遁形。通過對車輛進行標簽化“畫像”,集成指揮平臺可以對4700億條軌跡數據進行分析,篩選出12余萬假套牌嫌疑車,并對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進行再篩選。數據同步各省市后,通過跨區域時空分析鎖定假套牌。
不僅是“認車”,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平臺還可以實時精準發現相關涉證違法行為,準確“認臉”。涉證違法行為多分為三類:無證駕駛、失駕行為(注:駕駛人在失去駕駛資格后仍駕駛機動車上路行駛的交通違法行為,如“醉駕”吊銷駕照、“毒駕”注銷駕照、“超分”未學習、逾期未審驗等)及準駕不符。事實上,對此類人員若是僅通過交警執法遠遠不夠,難度很大,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可以通過數據比對、分析與研判,系統預警失駕人員開車上路的行為并進行處理。
“黑科技”助力城市交通痼疾治理
多措“智”理行人闖紅燈
電子警察抓拍
為進一步實現紅綠燈路口行人通行秩序的智能、高效管理,同時節約社會管理成本,深圳交警經過前期調研,結合視頻識別技術,針對行人闖紅燈問題,創新研制出“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證系統”。該系統實際上就是“斑馬線上的電子警察”,通過對斑馬線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管。
該系統主要通過視頻檢測到行人闖紅燈的行為,深度學習人臉技術,對人臉進行實時提取和識別,自動儲存闖紅燈的人臉數據,并通過實時搜索比對,結合大數據運算,查找出同一個人是否有多次闖紅燈行為,通過數據對接手段,核實違法人員的身份。對系統核實出來的相應違法信息,會在路口的系統大屏上進行實時顯示。系統顯示大屏將起到宣傳、取證、警示的作用。
智能斑馬線應用
斑馬線能亮“紅綠燈”,秘密是人行道白線與白線之間增設的發光地磚,這是上海警方最近推出的行人過街提示系統中的路面發光設施之一。地磚由特殊材料制成,采取LED光源發光,不發光時呈灰白色。除了這個發光地磚之外,路面發光設施還包括人行橫道燈光帶與機動車道停車線發光帶。
當人行道前的行人信號燈亮紅燈時,人行道上的LED發光地磚也會閃紅,同時與之配套的人行橫道燈光帶紅色長亮,提醒行人禁止通行;而與之對應的,是機動車行駛道前的停車線燈光帶亮起綠色,表示機動車可以通行,對原有的機動車信號燈綠燈形成補充。
除了路面發光設施之外,這套行人過街提示系統還有配套的行人警示立柱,可以實現行人視頻檢測、動態投影、定向擴音等多種功能,力求實現精細化管理,大大緩解了熱點區域交通壓力。
“聲吶抓拍”讓“違規鳴喇叭”行為無所遁形
由于取證難等原因,機動車違規鳴喇叭一直是交通治理的難題,對此,深圳交警全面嚴查機動車“違規鳴喇叭”違法行為。為切實破解“違規鳴喇叭”查處難題,深圳交警在借鑒上海等地經驗的基礎上,在鹽田率先引入“聲吶抓拍”設備。
這套設備是通過利用基于聲吶列陣檢測的聲源定位、視頻檢測等技術,可對三個車道內前后50米范圍內的機動車違規鳴喇叭違法行為進行實時采集,一旦有違規鳴喇叭車輛被抓拍,其車牌號便會在大屏上顯示。在交警后臺的控制軟件上可拍下違法的圖片。回傳以后一般兩個工作日會通過審核,之后錄入庫內,將以短信方式告知車主違規使用喇叭的行為。
“護欄巡邏機”抓違法占道
高速公路應急車道被非法占用的情況屢見不鮮,由于違法行為取證難等原因,很多駕駛人抱著僥幸心理“知法犯法”。
為破解這一難題,浙江省紹興高速交警支隊發明了一個“神器”——“護欄巡邏機”。
“抓拍神器”一動一靜,一臺固定,一臺可在高速護欄上移動。執勤時,警員用手機掃描巡邏機上的專屬二維碼,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可移動的“護欄巡邏機”沿高速護欄前行、倒行和停止,并通過手機端控制巡邏機上的攝像頭,用以觀測實時道路通行狀況。
一旦發現擁堵路段或車禍,警員可指揮巡邏機迅速趕往事發路段。若發現有社會車輛違法駛入應急車道,警員還能通過遠程對講功能發出語音警報,對違法者進行警告勸離。不聽勸告者,警方可直接拍照取證。
“天眼”查車輛涉牌違法行為
天津市交管部門在全國率先啟用類似“天眼”的電子警察設備,通過“二次識別+大數據+云計算”,治理機動車涉牌交通違法行為效果明顯。
交警和平支隊利用“天眼”查獲的一起變造前號牌的違法行為中就是在天津市交管局科研所提供的一組“天眼”照片中發現的線索。有多張照片顯示,黑夜中行駛的一輛出租車前號牌數字第二位為“3”,而另外幾張在白天拍攝的照片則顯示,該車的前號牌第二位數字卻是“1”。交管部門通過“天眼”照片、信息等資料分析發現,該車真實號牌的第二位數字為“1”,但駕駛人經常用磁鐵號牌貼將其變造為“3”,并在變造號牌期間多次違法駕駛。
隨后,交警和平支隊立即成立專案組,通過具備二次識別功能的新型電子警察采集數據,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查詢比對分析,迅速確定了上述違法出租車及其駕駛人的身份。最終,交管部門對該車駕駛人依法進行了傳喚,并對其處以罰款5000元、記12分、行政拘留15天的處罰。
在“天眼”攝錄的違法車輛照片中,還有不少屬于遮擋號牌違法。一輛出租車在夜間行車時,前號牌尾數被遮住,而在其他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被攝錄的照片中,該車的號牌則完全顯露出來;一輛在黑夜中行駛的五菱牌面包車前后號牌尾數均被遮擋,但另一組電子警察抓拍的照片中,該車前后號牌尾數卻清楚地顯示為“3”。
具備二次識別和大數據分析功能的“天眼”電子警察設備已在天津市各區設置,后續還將陸續增加投放量。交管部門一直以來對涉牌等嚴重違法保持“零容忍”和高壓嚴管態勢,而“二次識別+大數據+云計算”等“黑科技”的投用,更讓涉牌車輛無處遁形。
“交警法智”APP上線
2019年1月8日,“交通警察規范執法智能輔助系統”——“交警法智”APP,該款APP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與江蘇省公安廳交警總隊聯合發布,能提供精準搜索、輔助執法、風險預警以及數據分析等功能服務,具備高度的權威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先期在江蘇、四川、武漢、深圳等執法規范化合作基地進行了試點,效果良好,有效地解決了違法案件同案不同處、同案不同罰,群眾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多等問題。
主要功能
智能知識檢索,最大化滿足信息查詢需求。“交通警察規范執法智能輔助系統”共收錄了1000余部道路交通相關法律規范和內部文件、4200余份外網公開文件、168萬篇交警官方公眾號優秀資訊文章、30余萬篇法院裁判案例。搜索引擎可通過模型運算對民警輸入的關鍵詞進行自動分類和概念聯想,及時推送最精準、最需要的法律法規、訴訟判例、經典案例等信息,實現權威、及時、全面的知識投送,最大化滿足日常執法辦案信息查詢需要。
執法辦案指引,真正實現隨時隨地查詢、一鍵線上查看。“交通警察規范執法智能輔助系統”收錄了各類案件辦理的操作流程、證據規格、法律法規、經典案例、立案標準等模塊,通過對部局指導意見、省總隊和支隊執法指引等規范性文件的整合分析,司法典型案例資源的深入挖掘,實現行政、刑事疑難案件類案推送,為民警執法辦案提供借鑒參考,切實減少線下業務查詢帶來的程序繁瑣、業務量大、效率低下等問題,真正實現隨時隨地查詢、一鍵線上查看,大大提升了執法辦案效率。
法制學習交流,最大程度為民警執法決策做好輔助。針對一線民警在執法辦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交通警察規范執法智能輔助系統”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問題進行初步解答,對疑難問題通過在線交流平臺直接與部局、省總隊、支隊的法律專家和法制民警進行互動溝通,實現在線交流、多級問答和輔助決策。民警也可通過瀏覽文章、查看案例、線上考試的方式,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執法預警提示,助力法治學習考核工作實現高效能、全覆蓋。針對執法考評、法制檢查中發現的各類異常數據、執法不規范等問題,“交通警察規范執法智能輔助系統”可以點對點地向民警進行信息推送和預警提示,實現執法監管全流程、高效能、全覆蓋,有效防范執法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