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經濟、人口、交通大省,全省道路通車里程27.6萬公里,其中農村道路通車里程24.8萬公里,占比為89.9%,但路況相對較差;農村地區機動車保有量927萬輛,占全省機動車總量的34.8%。2018年以來,農村地區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比分別為21.5%和24.1%。機動車等各種交通要素快速增長與警力不足的矛盾凸顯,交通安全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持續增長,成為全省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2018年前,山東省農村交通安全管理相對較弱,且東部和西部發展不平衡,存在薄弱環節,例如,一些公路巡邏民警中隊人員配備嚴重不足、營房建設欠缺、裝備落后、科技應用水平較低,不能滿足正常執法需要;農村交通安全管理網絡建設相對滯后;交通安全協管員配備不到位等。為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山東交警將加強公安交通管理基層基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以數字化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建設為突破口,以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建設為重點,創新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10月中旬,山東已建成投入使用410個數字化交警中隊和355個中隊交警執法站。今年以來,全省有79個交警執法站查處嚴重違法數量進入全國前十,公路嚴重違法查處量和重點車輛管理登記量同比分別增長8.93%和24.64%,農村地區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減少33%,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穩定。
那么,山東交警具體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強化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建設、創新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呢?
強化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建設提供警力和執法保障
針對山東省東部和西部發展不平衡,一些公路巡邏民警中隊人員配備嚴重不足、營房建設欠缺、裝備落后、科技應用水平較低,不能滿足正常執法需要的問題,山東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按照“增強中隊實力、激發中隊活力、提高中隊戰斗力”的要求,將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建設列入《山東省公安機關基層基礎建設三年攻堅戰實施意見》,狠抓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建設,為農村交通管理提供警力和執法保障。
科學布建改建公路巡邏民警中隊提高交通管理和違法干預能力
規范中隊布建
為規范中隊布建,山東交警制定了《山東省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建設規范》,根據公路里程、交通流量和交通管理任務,按照1個中隊管轄不超過3個鄉鎮的標準調整中隊布局,在中隊轄區主要公路或交通樞紐處建設中隊營房。
為有效提高中隊交通管控和違法干預能力,按照“規模適度、布局科學、站隊合一、便于實戰”的建設原則,每個中隊至少建設1處交警執法站,在轄區國、省道沿線選擇便于快速出警和日常執法的地點規劃建設交警執法站,并通過對物流運輸市場調研和車輛運行軌跡分析,結合轄區路網結構特點,協調土地、電力、規劃等部門,優化交警執法站點位置。截至10月上旬,全省共有公路巡邏民警中隊635個,交警執法站355個。
落實警力和裝備配備
面對農村警力普遍不足的問題,通過精簡機關、警力下沉等形式充實公路巡邏民警中隊警力,交警系統新進人員須先到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工作,確保每個中隊民警不低于3名。同時,推動省政府出臺《山東省鄉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員招錄辦法》,按照每個中隊12人的標準,共招錄交通安全管理員3.2萬人,納入中隊輔警隊伍統一管理使用,有效緩解了中隊警力不足問題。
此外,山東交警將中隊辦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全額保障,推動屬地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為每個中隊配備2輛以上制式警車、交通違法取證設備以及必要的事故勘察處理和安全防護裝備,如移動警務終端、執勤執法記錄儀、測速儀、酒精(毒駕)檢測儀、交通事故勘察箱、交管業務自助辦理設備、單警裝備等,確保中隊民警執勤執法裝備和安全防護裝備配備齊全。
建設數字化交警中隊 提升中隊作戰效能
從前,山東省智能交通管理主要覆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國省道,農村道路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尚屬空白。為實現農村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山東交警推動建設“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和數字警務室。
統籌構建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
山東交警借鑒高速公路和國省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建設和應用經驗,推動建設“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一方面,推動省委、省政府將“縣鄉道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寫入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并以省政府名義下發《加強全省縣鄉道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工作的通知》,合力推動系統建設和應用實施;另一方面,制定《山東省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建設規范》和指導意見,規范系統建設,實現省、市、縣系統的順利對接和互聯互通,避免多頭投資、重復建設。
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具有交通運行狀況監測、交通違法行為視頻取證、交通氣象環境監測等功能,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科技平臺保障,為數字化中隊建設奠定基礎。截至10月上旬,已有4.2萬公里縣鄉道接入該系統。
推進建設數字警務室
為提升中隊作戰效能,山東交警推進建設公路巡邏民警中隊數字警務室,向中隊民警開通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等4個公安業務平臺的1191項功能,可調用視頻監控點達到5732個,為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實戰奠定基礎。數字警務室還將轄區鄉鎮勸導站、村莊出入口等視頻信號全部接入,基本實現轄區重點路段和重點部位視頻全覆蓋、管理無縫隙,各道路交通狀況、重點車輛通行情況等可在數字警務室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目前,全省共建成數字警務室410個,今年年底將實現每個公路巡邏民警中隊有1個數字警務室。
依托數字化交警中隊創新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以數字警務室為支撐,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可開展交通狀況實時視頻動態巡檢,對交通違法、重點車輛和重點違法實時管控,還可以及時接收支隊、大隊實戰中心推送的情報信息和工作指令,對重要警情及時響應。
視頻動態巡檢提升交通違法管理力度
中隊數字警務室值班民警依托“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對轄區道路交通情況實時進行視頻動態巡檢。
及時處理交通違法和交通事故
數字警務室值班民警如在視頻動態巡檢中發現交通違法、交通事故等情況,通過對講機告知路面執勤民警及時到現場處置,有效提高交通違法查處的針對性和及時性。
聯合交安辦對交通違法勸導處罰
數字警務室還可通過視頻動態巡檢及時取證貨車違法載人、機動車無牌上路、客車超員等交通違法,并以交安辦名義推送至所屬村(居)委會或學校,從交警和政府兩方面對交通違法進行勸導處罰,改變了以往單純依靠路面警力巡邏管控的模式,有效提升了中隊的動態交通管理能力。今年年初至十月份,全省共查處農村地區各類交通違法678萬起。
實時管控重點車輛和重點違法
通過視頻動態巡檢機制,中隊可加強對通行營運客車、危化品車等重點車輛的動態化、信息化、實時化管理。
中隊在執法站前2至10公里處建設緝查布控卡口,接入全省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卡口采集的重點車輛和重點違法信息可實時傳輸到中隊數字警務室,警務室及時指揮執法站民警對可疑車輛進行攔截,實現對重點車輛和重點違法的實時管控。今年年初至十月份,全省實時推送重點車輛通行信息135.3萬余次,檢查登記率達70.98%;發現、預警重點車輛1.34萬余次,處罰1.03萬余起;共查處公路涉牌涉證違法1062起,逾期未年檢重點車輛2375輛,逾期未報廢車輛755輛。
與支隊、大隊實戰中心實時聯動 實現重要警情“一呼百應”
為充分發揮交警中隊數字警務室作戰效能、實現對農村地區重要警情的精細研判、精準發布和精確指導,山東交警將中隊數字警務室納入交警實戰中心,形成由支隊信息化實戰中心、大隊指揮中心、中隊數字警務室組成的三級交警實戰中心。中隊數字警務室全天候接收支隊、大隊實戰中心推送的情報信息和工作指令,實現三級實戰中心、執法站、民警等實戰單元實時聯動和同步響應,做到重要警情“一呼百應”。
建立農村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機制 加強安全源頭監管
依托基層黨建網格管理,由中隊長和民警分別擔任路長、段長,依靠村(居)警務助理,按班組劃定責任區,實現對交通基礎信息采集、隱患排查治理、交通宣傳教育等基礎工作的網格化管理。
此外,落實中隊與交通安全協管員、交通安全勸導員(“兩站兩員”)常態化運轉機制,應用“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對違法勸導、隱患排查、宣傳教育等日常工作的動態監管和跟蹤考核。截至10月上旬,全省已采集農村交通信息1280余萬條,對運輸企業、學校、醫院等有車單位推送提示短信2047余萬條。
智慧交通為管理插上翅膀
在濟南市交警支隊的大樓里,有整整一層都被改造成了該支隊的“數創中心”:AI聯創工程技術部、靜態慢行交通云平臺、交通智信公眾參與融平臺、警務督察平臺……在濟南,科技應用已經深入到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
說起濟南的智慧交通,“會思考的信號燈”令市民們印象深刻,濟南馬路上信號燈都在“學習”根據路況自己做“決定”。
濟南交警支隊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試點開發計算機控制下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交通信號控制模式,逐步實現交通信號配時智能化和區域信號多點聯動自適應化。截至2018年7月,濟南市區已有交通信號燈控路口1000余處,信號平峰綠波帶77條,高峰紅波帶39條,納入區域自適應協調控制的道路42條。
對許多基層地區而言,警力不足、基層科技實戰應用效能低是現實問題。但在淄博的張店、周村確實另一番景象,這里創新數字化中隊建設,一方面做強科技運用,將科技平臺前移,向交警中隊開通使用權限,最大限度將科技支撐推向基層中隊;另一方面又把所有鄉鎮中隊全部建成數字化中隊,推行數字勤務室與多個線下勤務組相互配合的“1+N”勤務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
“交通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交通參與者服務。”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介紹,濟南2018年年初正式上線了濟南交警公眾參與平臺,除了事件上報互動服務外,還有兩項頗為亮眼:一是市民“隨手拍”,利用行車記錄儀、手機等進行違法舉報,一旦交通違法行為被核實,市民還能收到一定金額的“政務紅包”作為獎勵;二是優化事故快速處理功能,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動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線上線下一體化,一場事故堵了一條街的情況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