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煒
智能交通技術在交通管理領域的應用
道路交通執勤執法
以視頻監控、圖像識別、網絡傳輸、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為支撐,通過研發應用的緝查布控系統、集成指揮平臺以及公安交通指揮中心等系統,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形成了“情報、指揮、勤務、督考”一體化現代勤務新機制,在公路交通管理方面形成了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立了新型公路執法勤務機制,大大釋放了警務效能。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以流量檢測、信息通信、集成可視、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為基礎,以交通指揮中心為載體,通過實時采集車速、流量等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數據,監測城市交通運行狀態,研判道路交通運行態勢,為居民提供出行和停車信息服務,為科學優化交通信號燈配時提供基礎,為制定交通管控方案、調度勤務力量、優化配置資源提供支撐,為應對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提供保障,實現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與暢通。
區域公路交通管控
以圖像識別、信息通信、數據挖掘、環境感知等技術手段為依托,通過利用智能交通技術對區域公路交通系統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區域公路交通運行狀況、交通安全態勢以及團霧冰雪等惡劣天氣影響,為長距離出行提供信息服務,為區域公路交通管控、惡劣天氣及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保障提供支撐,實現公路交通系統的安全有序暢通。
道路交通安全防控
以信息通信、地理信息、圖像模擬、三維標定等技術手段為架構,通過對交通事故現場進行全面調查與實時還原,精準采集交通事故信息要素,智能科學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實現對交通事故的處置效率和統計分析能力的雙提升,為深層次挖掘事故成因和科學鑒定事故責任提供了支撐。
交通管理窗口服務
以“互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等技術為先導,通過最新研發的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交管12123”手機APP、語音服務熱線等應用,打通線上線下交管業務流程,為群眾提供在線預約、辦牌辦證、違法處理、事故處理等10大類130余項交管便民服務。
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以信息通訊、數據挖掘、實景虛擬等技術為突破,通過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平臺系統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一改傳統依靠被動式、運動式宣貫手段,為滿分駕駛人、重點駕駛人、新駕駛人等不同群體提供精準化、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內容,提高宣傳教育質量,切實提升駕駛人安全文明駕駛水平。
此外,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機動車注冊登記查驗、大型活動安保、重點車輛和駕駛人監管、隊伍管理等方面,智能交通技術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有效支撐了各業務流程的順利開展。
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成效
實踐證明,智能交通技術顯著提高了交通管理效能,提升了事故防控水平,加快推進了公安警務機制改革和交通管理模式的創新,讓決策更科學、讓管理更智能、讓指揮更精準,為實現道路交通安全、高效、有序、便捷提供了有力支撐。
有效支撐了現代交通治理體系的建立
智能交通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在交通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強化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的手段與措施,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夠的企業、安全隱患突出的路段、安全性能不高的車輛、安全意識不強的駕駛人等風險要素,逐一分析比對研判預警,在法治體系的主導下,充分依靠信息引領、科技支撐的治理方式,打造全環節、全過程監管鏈條,促進了現代交通綜合治理局面的逐步形成。
切實保障了道路交通管理效能的提升
視頻監控、卡口、移動終端等智能交通設備的廣泛應用確保了信息采集的及時性與精準性,為研判分析警情、制定方案預案、快速應急處置提供了支撐條件。大數據分析研判、數據挖掘分析等智能交通技術確保了信息情報處置方案的科學性與全面性,為精準定位警情、研判趨勢、信息推送、扁平化指揮提供了豐富的管控手段,實現了交通執勤執法、事故預防預警、交通管控誘導、交通組織優化、停車秩序管理等管控效能的提升。
全面服務于現代警務機制改革的推進
傳統的定時、定點、定線、定人勤務模式已難以適應當前的變化,依靠信息集成與多點定位技術,促推傳統勤務向現代勤務機制的轉變,實現了情報主導警務的預警研判機制、高效精準的勤務指揮機制、路面立體網格化的勤務機制,以及科學合理的勤務監督考核機制。在服務群眾方面,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交管服務模式已由傳統的線下業務窗口辦理轉向線上網上和掌上辦理,推動交管業務流程整合再造,滿足了廣大群眾辦的了、辦的快、辦的好的切實需求,形成了一系列交通管理“放管服”惠民措施。
交管工作的核心是法治,一方面,大量的公安交管非現場執法設備對各類違法行為進行自動比對抓拍,同時輔以其他警種的治安視頻卡口、交通部門的視頻監控和重點車輛動態監控平臺,形成了共管共治的線上執法系統,有效填補了警力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大量精準成套的執法數據也為進一步修法立法完善法律體系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城市交通源頭治理中,大量交管部門通過信息采集設備獲取的流量、車速、延誤、需求分布等信息,通過信息互聯互通等技術方式,可為城市規劃提供重要編制修編依據,推動完善城市交通規劃、改善交通出行結構,在源頭上破解交通擁堵難題。(本文原題為:智能交通技術應聚焦實戰應用,避免被概念虛化和技術左右。登載內容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