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凱 劉萬彥
摘 要 :機動車報廢與注銷登記,是機動車管理的重要環節,關系到機動車的使用年限、號牌使用、使用性質變更、報廢監銷等諸多方面,影響著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公共安全,必須全面理解、系統把握,規范執行。
關鍵詞:機動車報廢;機動車注銷登記
機動車報廢與注銷,是機動車按照有關規定報廢解體或滅失后,為申請取消上路行駛資格而依法進行的登記,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機動車進行登記管理的末端環節。因為報廢與注銷登記事關廣大車主的切身利益和公共交通安全,所以在登記實踐中應務求規范、嚴謹、細致。
1 相關規定概覽
1.1道路交通安全法
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國家實行機動車強制報廢制度,根據機動車的安全技術狀況和不同用途,規定不同的報廢標準。應當報廢的機動車必須及時辦理注銷登記。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不得上道路行駛。報廢的大客車、貨車及其他營運車輛應當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監督下解體。
1.2機動車登記規定
公安部2012年9月12日發布的第124號令第二十八條規定,除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外,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地車輛管理所申請注銷登記:
(一)機動車滅失的;
(二)機動車因故不在我國境內使用的;
(三)因質量問題退車的;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記地車管所應當辦理注銷登記:
(一)機動車登記被依法撤銷的;
(二)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標準的機動車被依法收繳并強制報廢的。
第二十九條規定,機動車所有人申請注銷登記的,除提交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外,還需提交機動車滅失證明,或出境證明(其中屬于海關監管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海關出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車輛進(出)境領(銷)牌照通知書》),或機動車制造廠或經銷商出具的退車證明。
1.3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
由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部、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自2013年5月1日起實施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中:
第二條規定,根據機動車使用和安全技術、排放檢驗狀況,國家對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實施強制報廢。
第四條規定,已注冊登記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強制報廢,其所有人應當將機動車交售給報廢機動車回收企業,由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按規定進行登記、拆解、銷毀等處理,并將報廢機動車登記、號牌、行駛證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注銷:
(一)達到本規定第五條規定使用年限的;
(二)經修理和調整仍不符合機動車安全技術國家標準對在用車有關要求的;
(三)經修理和調整或者采用控制技術后,向大氣排放污染物或者噪音仍不符合國家標準對在用車有關要求的;
(四)在檢驗有效期屆滿后連續3個機動車檢驗周期內未獲得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的。
第五條規定,各類機動車使用年限分別如下 :

第六條規定,變更使用性質或者轉移登記的機動車應當按照下列要求確定使用年限和報廢:
(一)營運載客汽車與非營運載客汽車相互轉換的,按照營運載客汽車的規定報廢,但小、微型非營載客汽車和大型非營運轎車轉為營運載客汽車的,應按照公式計算累計使用年限,且不得超過15年;
(二)不同類型的營運載客汽車相互轉換的,按照使用年限較嚴的規定報廢;
(三)小、微型出租客運汽車和摩托車需要轉出登記所屬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的,按照使用年限較嚴格的規定報廢;
(四)危險品運輸載貨汽車、半掛車與其他載貨汽車、半掛車相互轉換的,按照危險品運輸載貨車、半掛車的規定報廢。
距本規定要求使用年限不足1年以內(含1年)的機動車,不得變更使用性質、轉移所有權或者轉出登記地所屬地市級行政轄區。
1.3關于做好《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
公安部交管局于2013年4月9日發布《關于做好〈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13〕109號)中規定,機動車連續3個檢驗周期從2013年5月1日起開始計算。新規定實施后,對教練車、旅游客車、公交客車等縮短使用年限的車型,強制報廢日期在2014年4月30日以前的,使用年限可按規定延長至2014年4月30日。
1.4 關于貫徹《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做好配套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通知
公安部交管局于2018年8月30日下發的《關于貫徹〈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做好配套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18〕449號)中第五條規定,從9月1日起,對因自然災害造成機動車滅失的,辦理機動車注銷登記時,不再審核街道、鄉、鎮以上政府部門出具的機動車滅失證明,由機動車所有人自主申報機動車已滅失,對有嫌疑的進行核查處置。
2 需要把握的問題
實際工作中,機動車通過修理或調整后,仍無法通過安全技術檢驗或環保檢驗而導致報廢的情況并不多見,涉及最多的,無非是由使用時間、使用性質變更、檢驗周期等因素導致的車輛報廢,而這些因素都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的信息為依據,這就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如何辦理機動車報廢與注銷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1關于報廢時間計算的問題
要明確起始時間。對于大多數機動車而言,機動車使用時限以注冊登記時確定機動車號牌號碼的日期為準,其中海關監管或者沒收的機動車按照機動車出廠年份錄入年,按照確定機動車號牌號碼的月、日錄入注冊登記的月日,即行駛證上簽注的注冊登記日期時,“年”采用的是出廠日期對應的“年”,“月和日”采用的注冊登記日期對應的“月和日”。
要明確終止時間。這一點主要體現在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和大型轎車變更使用性質后累計使用年限的計算上。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中的計算公式如圖2:
在實踐應用中需要明確對“累計使用年限計算結果向下圓整為整數”的理解,即計算過程可以保留兩位小數(或小數部分不計),但計算結果的小數部分應全部舍去,而不是傳統計算中的“四舍五入”。還有,年份確定之后,報廢日期采用的是注冊登記日期。
例如:2016年9月26日注冊登記的小型轎車,使用性質為“非營運”,車主于2019年9月23日申請變更使用性質為“出租客運”,其報廢年限應為2025年9月26日。
因該車已使用2年多但不滿3年,所以公式中“原狀態使用年限”取值為“3”,出租客運使用年限為8年,公式中“狀態變更后年限”取值為“8”,所以其計算過程為:
2016+9=2025,即報廢日期為2025年9月26日。可見,其行駛證簽注的“強制報廢期止:2024年9月26日”有誤。通過在系統內核查“使用性質變更”記錄發現,其注冊登記時的“非營運”數據丟失,應通過“檔案更正”中的“使用性質更正”功能進行維護。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出廠日期超過2年未辦理注冊登記手續的機動車,因為其使用年限起始日期按照出廠日期算,盡管其行駛證簽注的“注冊日期”是實際確認號牌號碼的年、月、日,但在其“強制報廢期止”的計算中,會減去注冊前的使用年數,即機動車的“使用年數”少于“強制報廢期止”與“注冊日期”之間的差值。
2.2關于使用性質變更的問題
轄區內的使用性質變更。尤其是與轉移登記一并進行的營運客車與非營運客車之間,不同營運種類的客車之間,危險品運輸載貨汽車、半掛車與其他載貨汽車、半掛車之間相互轉換的,會涉及到機動車報廢年限變短的問題,需要提醒車主加以注意。
跨轄區的使用性質變更。此類業務多數是因轉移登記而發生,尤其是小、微型“出租客運”汽車在不同使用年限的地區間轉移時,比如有的地區小微型出租車使用年限是6年,有的地方出租車使用年限是8年,根據“按照使用年限較嚴格的規定報廢”的規定,工作中應正確處理,及時提示車主注意事項,防止出現“買完就報廢”問題的發生。
2.3關于連續3個檢驗周期的問題
首先,應該明確檢驗周期的界定。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機動車應當從注冊登記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進行安全技術檢驗:(一)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二)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三)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超過1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四)摩托車4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4年的,每年檢驗1次;(五)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車每年檢驗1次。
其次,應該明確新車免檢的界定。2010年9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公安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和注冊登記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產業〔2010〕453號),要求自2010年10月1日起,所有轎車產品以及經工業和信息化批準、具備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的企業生產的其他乘用車、兩輪摩托車等車輛產品,在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前,不再進行安全技術檢驗。但出廠后兩年內未申請注冊登記,或者注冊登記前發生交通事故的,仍應進行安全技術檢驗。2014年4月29日,公安部、質檢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的通知》(〔2014〕138號)中,將新車免檢范圍擴大到所有新出廠的轎車和其他小型、微型載客汽車;同時規定,自2014年9月1日起,試行6年以內的非營運轎車和其他小型、微型載客汽車(面包車、7座及7座以上車輛除外),每2年需要定期檢驗時,機動車所有人提供交通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憑證、車船稅納稅或者免征證明后,可直接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領取檢驗標志,無需到檢驗機構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6年內”表示小于6年,第6年不免檢;免檢,是指免上線檢測,但需要按年檢周期領取檢驗合格標志,否則是“逾期未檢驗”,有面臨交通違法處罰的風險。
最后,應該明確連續3個檢驗周期的界定。連續3個檢驗周期有兩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基于法理角度,檢驗周期是由法律規定的,“放管服”改革只是免去了上線的實車檢驗,但車主還應按時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領取檢驗合格標志,完成檢驗登記,即連續3個檢驗周期從應當領取檢驗合格標志的日期起算;另一方面,基于客觀實際考量,機動車的安全技術狀況并不因車主是否領取檢驗合格標志而發生改變,所以連續3個檢驗周期從機動車應當上線檢驗的檢驗日期開始計算。可見,后一種計算方法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更便民,是“放管服”改革的初衷和目的,這也是當前“六合一”系統中所采取的計算方法。而連續3個檢驗周期的結束日期,則是第三個檢驗周期的期滿日期。
2.4關于使用原號的問題
這一點主要是體現在因轉移登記而同時產生使用性質變更的問題,可以說是“機動車報廢與注銷登記”工作的“副產品”。現車主在辦理轉移登記的過程中,因使用年限,或排放標準的問題,在辦理相關業務時會提出“轉出恢復”申請。依據現行登記規范和“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即六合一)版本,操作時有“恢復原車主(使用原號)”和“恢復現車主(重新選號)”兩種選擇,但依據最新政策規定,使用原號是以每次車輛使用號碼的時間進行計算,而不是在同一車主下使用時間進行累加計算,所以在選擇“恢復到原車主(使用原號)”時,會重新計算號碼的使用時間,影響到車主再次能否繼續使用原號的問題,所以應當提示或告知車主,慎重進行選擇。
2.5關于注銷登記的問題
注銷登記,是取消機動車道路行駛資格的登記。《機動車登記規定》(公安部124號令)規定,注銷登記的程序應是機動車所有人向機動車回收企業交售機動車,機動車回收企業確認機動車并解體后,向機動車所有人出具《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并將《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副本提交車輛管理所,申請注銷登記。同時,除124號規定的機動車滅失、不在境內使用、因質量問題退車、撤銷機動車登記等原因的注銷外,實踐中還應規范和解決如下問題:
注銷主體的問題。雖然124號令中規定,向車輛管理所申請注銷登記的主體是機動車回收企業,但機動車所有人在申請注銷登記所需資料齊全、有效的情況下向車輛管理所申請注銷登記,車輛管理所也應當受理。這既是客觀事實的正確反應,也是“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
注銷原因的問題。雖然《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中明確規定,連續3個檢驗周期未檢驗的機動車達到報廢標準,但現實中應區別對待,要充分考慮機動車所有人受“不可抗力”因素的干擾,對既有結果不能一概而論,不應一廢了之。比如機動車所有人被羈押,機動車被查封、扣押、被盜搶等司法原因不能按時進行安全技術檢驗而達到報廢標準的,應以地市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集體研究、會議紀要的方式,逐級上報解決,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車主的切身利益。
注銷執行的問題。盡管124號令中對車輛管理所辦理注銷登記審核、留存的材料進行了明確,但在實際中還有許多現實困難需要破解和完善。比如,對轉出過程中因事故報廢、未檢驗而報廢的,車管所不能通過“虛假轉入”“虛假轉出恢復”后辦理注銷登記,車主應在報廢地辦理“車輛異地報廢”業務后,在登記地車管所辦理“注銷異地報廢車輛”業務;對機動車滅失的,除已規定的自然原因外,還應增加機動車所有人自行變賣廢鐵的內容,由機動車所有人提交相關證明或申請,辦理注銷登記;對發生多次所有權轉讓而未辦理機動車轉移登記的,應由現機動車所有人(占有人)和注冊登記時的所有人共同申請,辦理注銷登記;對異地報廢并無禁止性法規條款,不應因業務性預警而拒之不辦,尤其是對監銷機動車,可以與監銷地車管所充分溝通后,在“六合一”系統內輸入注冊地查驗員姓名,并留存相關資料備查。
2.6關于報廢監銷的問題
監督解體的對象。通過梳理相關的法規、標準可以發現,現行制度框架下,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監銷的具體車型有大型客車、重型貨車、中型貨車、校車以及《機動車行駛證》記載的使用性質為“營運”(即公路客運、旅游客運、出租客運、公交客運、貨運、危化品運輸、租賃、教練)的其他類型機動車。
監督解體的方式。可以是查驗員現場監督,也可以是遠程視頻監督,可以考慮將報廢監督管理視頻接入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管中心,或機動車查驗監管中心,數據保存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中心負責人由民警身份的中級以上查驗員擔任,中心工作人員對機動車報廢的過程時行監督,待實現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與報廢企業網絡互聯、信息共享后,遠程視頻監督更是大勢所趨,將來也可以實現機動車報廢信息與登記信息的自動比對,對盜搶嫌疑車輛及時預警。
監督解體的內容。按照GA 802-2014中的規定,使用了報廢機動車的發動機(電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后橋、車架等五大總成之一組裝的機動車,應按拼裝車處理,所以在監督報廢時,應重點監督“五大總成”的解體。《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即國務院令第715號)于2019年6月1日起實施后,拆解后的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具備再制造條件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出售給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業經過再制造予以循環利用;不具備再制造條件的,應當作為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冶煉原料。同時規定,拆解后的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以外的零部件符合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等強制性國家標準,能夠繼續使用的,可以出售,但應當標明“報廢機動車回收件”。可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如何監督解體、應監督解體哪些部件、解體到什么程度,還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還需等待《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配套規定出臺;同時,可以考慮由報廢回收企業確定哪些總成、部件可以回收利用,哪些應解體,最后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據“清單”進行監督;最后,還應做好“六合一”系統的升級,重點解決VIN、發動機號碼重復、對再利用件是否進行標注等問題,才可以更有效地行使法律和規定賦予職責,做好機動車報廢監銷工作。
參考文獻
[1]應朝陽.《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若干要點解讀.汽車與安全,2019(5).
[2]《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
[3]《機動車登記規定》
[4]《〈關于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公交管〔2014〕138號)
[5]《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7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