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成明 孫秀萍 韓志福 康東飛
摘 要 :本文重點解讀檢驗監督有關規定和相關標準,分析制約監督和服務效率的“瓶頸”,列舉部分車管所在檢驗監管中應用智能圖像比對新技術的成功案例,提出優化搭建檢驗監督“圖像比對(智能+人工)+處罰違法”模式新架構。
關鍵詞:智能圖像比對;檢驗監督模式
公安部發布的行業標準《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19)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鼓勵各地在應用全國統一版“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管系統”聯網核查檢驗數據的基礎上,采用符合規定的機動車檢驗智能審核(智能圖像比對新技術)監管方式來提升檢驗監督效率。各級公安交管部門車輛管理所依據行業標準《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遠程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上傳的檢驗照片(包括檢驗項目照片和檢驗資料照片)或視頻進行比對,以及通過現場或遠程視頻抽查檢驗過程等方式,監督檢驗行為是否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和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準的要求,對違規檢驗、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的安檢機構予以處罰。
在實際工作中,車管所檢驗監管現有模式制約著監督與服務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將從搭建檢驗監督新架構的法律規定、必要性以及技術實現效果上,提出優化檢驗監督模式的建議。
1對檢驗監督相關規定和要求的解讀
1.1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不按照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進行檢驗,出具虛假檢驗結果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所收檢驗費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并依法撤銷其檢驗資格”。
解讀:安檢機構對機動車的檢驗實質上是通過其檢驗系統與“專網服務系統”(含檢驗監管系統)聯網實施的,“其檢驗資格”應該理解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取得資質認定證書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申請代辦交管業務(遠程執行核發或補領檢驗合格標志、補換行駛證副本、申請臨時號牌等等業務的指令)的授權和許可。
1.2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質量技術監督(現為市場監管)部門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實行資格管理和計量認證管理,對執行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由公安部門會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規定)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規定“檢驗檢測機構未經檢驗檢測或者以篡改數據、結果等方式,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資質認定部門應當撤銷其資質認定證書”。
解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機動車檢驗進行監督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百Y質”和“資格”雖是近義詞,但其內涵與外延上還是有區別的,資格是指從事某種活動或工作,所應具備的條件、身份或從事某種工作或活動的經驗與資歷。而資質的原意是指一個人身體上的稟賦,后泛指從事某種活動或工作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并經相關機關書面許可。資質需要認證和文件許可來確認,資格的授權要以資質認定證書為前提。所以,機動車安檢機構(中介)的資質認定證書是市場監管部門對其開展機動車檢驗合法性的許可文書,應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四條所指的“檢驗資格”區分開來。
1.3 其他規定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范(試行)》明確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督。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存在出具虛假檢驗結果的,應當依法處罰”;《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19)將2014版“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上傳的檢驗照片(或視頻)、檢驗數據和結果進行審核”的提法修改為“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上傳的檢驗照片(或視頻)、檢驗數據和結果進行監督”(詳細規定見圖1)。
解讀:《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的修改,進一步理順了車管所的職責定位,與“由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對檢驗結果承擔法律責任”的法律法規規定有效銜接。同時,也意味著今后檢驗監管工作的重心,應該由只側重日?!皩徍恕钡幜P的一條腿走路、一邊倒的被動局面,向“比對+抽查+處罰”的更科學、更合理、更均衡的“監督”模式進行轉變。
2搭建檢驗監督模式新架構的必要性
2.1 車輛管理所在檢驗監督中的職責定位有待落實
2014年底,全國撤回駐安檢機構核發檢驗合格標志的查驗員以來,地、市級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在實際的機動車檢驗監督工作中,投入大量警力和時間遠程審核檢驗機構上傳的照片(或視頻),淡化了對安檢機構違法檢驗行為的處罰。2019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強制性行業標準《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19)新修訂了舊標準關于“檢驗監督”的表述,進一步明確了車輛管理所的職責定位,標志著機動車檢驗監督模式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見表1)。也對車輛管理所落實職責定位,加強執法履職提出了新要求。
2.2 檢驗監督效率和服務群眾“瓶頸”亟需突破
按照公安部“放管服”關于優化機動車檢驗流程的改革要求,車管所必須對面包車外的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實行“先發標后監督”的便民措施,存在問題的由檢驗機構負責召回重新檢驗。在實際工作中,多數檢驗機構因為擔心審核不通過(違規檢驗或上傳的檢驗照片不規范)而滯留打印好的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加上監管中心警力不足效率不高,不能即時審核,形成檢驗監督效率和服務群眾的工作“瓶頸”,造成群眾長時間等待,便民措施大打折扣。
2.3 搭建遠程視頻監管組織架構,優化檢驗監督模式
綜上所述,要提高檢驗監督效率,向科技要警力顯得尤為迫切,大力推廣應用符合規定的機動車檢驗智能審核(智能圖像比對新技術)監管方式是必由之路。在此基礎上,還要科學合理地搭建遠程視頻監管組織架構(見圖2)并明確崗位職責分工,加強日常監督組、分析研判組、法制協調組之間的業務銜接,使檢驗監督符合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切實有效地履行法律賦予的監督職責,打擊違法機動車和機動車檢驗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的交通安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2]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范(試行)
[3]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19)
[4]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19)條文釋義
[5]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
機動車銷售企業快捷代辦登記工作進一步完善
11月4日,公安部交管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機動車銷售企業快捷代辦登記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19〕511號),進一步推進機動車銷售企業快捷代辦登記工作,保證今年9月公安部下發的《關于推行公安交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群眾企業6項措施的通知》改革取得惠民實效。涉及登記查驗實際操作的主要內容如下:
(1)推廣兩種機動車銷售企業代辦登記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提升群眾體驗。一是全程代辦、現場制證模式。對銷售規模較大的企業或集團公司,推行車輛預查驗、業務受理、選號登記、牌證制作全流程代辦,申請人可現場領取行駛證、登記證書和臨時行駛車號牌,正式號牌可郵寄送達。二是網點受理、集中制證模式。對銷售規模較小的企業,可以在代辦網點開展車輛預查驗、業務受理、選號登記、發放臨時行駛車號牌,由車輛管理所集中制作行駛證、登記證書和正式號牌并郵寄送達;對沒有建設查驗區的,也可以選擇附近車輛管理所或其他登記服務站設立的查驗區預查驗車輛。選擇集中制證模式的,代辦服務網點無需配置制證設備、減少代辦人員、降低建設成本,提升銷售企業代辦服務積極性,也有利于規范牌證管理。
(2)拓展進口車等代辦登記服務。有條件的登記服務站可以開展進口小微型載客汽車、進口摩托車,以及貨車(含掛車)預登記。登記服務站代辦進口車預登記的,可以由社會查驗員查驗車輛,民警查驗員通過查驗監管系統復核確認。登記服務站代辦貨車(掛車)登記的,應當由具備相應車型查驗資格的民警查驗員現場查驗,并做好安全技術檢驗、車輛查驗、登記審核等流程銜接。
(3)鼓勵靈活設置查驗區域。要優化預查驗工作流程,鼓勵有條件的銷售企業實行“多點查驗”,在車輛售前停放場所設立多個查驗區,減少未銷售車輛移動距離。鼓勵就近的登記服務站共用同一查驗區開展車輛預查驗,減少查驗區建設投入。
(4)優化預查驗車輛照片采集。對貼有車身保護膜、裝有輪轂保護裝置等外觀防護的小微型載客汽車開展預查驗時,應當嚴格查驗實車,采集實車照片,查驗記錄表、行駛證的照片可以使用與車輛外觀特征一致的同型號車輛標準照片。對預查驗車輛加裝、選裝符合規定部件,導致車身外觀特征發生改變的,制作行駛證時,應當重新核對車輛識別代號、采集車輛標準照片。
(5)登記服務站設立查驗區的,要根據查驗車型需求配置查驗工具,對僅開展小微型載客汽車、摩托車查驗的,應當配置查驗工具包;對開展貨車(掛車)查驗的,還應當按照標準配置查驗工具箱。對查驗過程進行視頻監管時,可以采用場地固定式視頻監控裝置,也可以采用便攜式音視頻記錄裝置;查驗過程視頻信息應當留存登記服務站備查,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將查驗過程視頻上傳交管部門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