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王法
產業發展有了金融“活水”,保障了產業鏈條的完整銜接,真正做到了“扶持一個產業,帶動一批農戶,致富一個村莊”。
“春雷響,萬物長。”3月6日,適逢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務川自治縣涪洋鎮前進村村民開始了今年的辣椒育苗。
“辣椒產業真的好,去年我家種了5畝辣椒,有1萬多元的收入。”73歲的老人王考章說。
前進村位于涪洋鎮西南,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土地面積2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只有4475.8畝,建檔立卡貧困戶343戶1614人,是典型的貧困山村。
為了脫貧,村支“兩委”以前曾多次帶領村民搞小規模種植養殖業,但由于種種條件制約,都沒有取得成功。
前兩年,經過仔細研究,村支“兩委”決定抓住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幫扶和全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機遇,因地制宜發展辣椒產業。
有了想法,說干就干!利用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幫扶資金,前進村修建了14個辣椒育苗大棚。
“為了發展好辣椒產業,村里還成立了宏和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統一提供辣椒苗,統一簽訂訂單合同,統一栽植管護,統一采收、烘干,統一組織銷售。”前進村村委會副主任王太軍說,村里免費為農戶提供辣椒苗、化肥、農藥、薄膜及技術指導,農戶自行種植,按1.4元/斤協議價格保底收購,初步預算每畝經濟效益在3000—5000元之間。
有了辣椒產業,前進村看到了“前進”致富的希望,但仍然面臨貯存困難、產品附加值不高的問題。
“當地群眾有積極性了,錢包卻還是鼓不起來,更大的利益被外地的商販賺了。”王太軍說。

遵義辣椒產業繁榮,農信社等金融機構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圖為遵義蝦子鎮“中國辣椒城”的紅火交易。(秦剛/攝)
對此,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捐贈960萬元資金,支持前進村開辦辣椒加工廠,將捐贈資金和政府財政投入資金量化到貧困戶后,入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建三條辣椒烘干線、冷庫、育苗大棚。
前進村辣椒加工廠依托幫扶捐贈資金、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形式,在不打破家庭經營格局情況下,實行統種統收、統防統治甚至統銷統結,以服務規模化彌補經營細碎化的不足,實現了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進而實現了基于社會化服務的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
2018年,前進村共賣出53萬斤辣椒,1000多位農戶嘗到了辣椒種植帶來的甜頭。
王考章說:“以前只能種植玉米,一年到頭也沒有幾個錢。如今種辣椒,收益比以前好多了,現在種植1畝辣椒,比以前種植5畝玉米的收益還要高。”
除了捐贈資金幫助前進村建立加工廠發展辣椒產業,務川農商銀行還對前進村所有種植辣椒的農戶進行評級授信,發放信貸資金予以支持。
截至2018年底,務川農商銀行對前進村農戶評級授信1070戶,授信金額7743萬元;累計發放辣椒等產業及生產生活貸款902戶4335萬元。
目前,前進村種植辣椒1084畝,覆蓋全村10個組,助推全村貧困戶343戶1614人加速脫貧,貧困戶戶戶都有產業增收,預計總產值300萬元以上。
“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和務川農商銀行為村里辣椒等產業發展注入了金融‘活水’,保障了產業鏈條的完整銜接,真正做到了‘扶持一個產業,帶動一批農戶,致富一個村莊’,金融扶貧成了前進村脫貧攻堅戰中的有力支撐。”王太軍說,下一步,前進村將繼續整合資源、精心組織,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帶領貧困戶早日脫貧奔小康。
金融扶貧是扶貧開發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實施金融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發展普惠金融的客觀要求,也是扶貧攻堅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貴州金融系統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緊緊圍繞大扶貧戰略行動,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力度,加強部門協調合作,在產業扶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積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