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袁航
水城民營經濟覆蓋各行各業,與全縣脫貧攻堅相互交織,壯大民營經濟的過程也是助推脫貧攻堅的過程。2018年,水城縣民營經濟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3.52%,提供就業占比高達90%以上。
2018年,水城縣民營經濟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3.52%,提供就業占比高達90%以上。民營經濟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支柱。
“水城民營經濟覆蓋各行各業,與全縣脫貧攻堅相互交織,壯大民營經濟的過程也是助推脫貧攻堅的過程。”水城縣副縣長任廣向說,近年來,水城縣積極落實國家各項政策,做優民營企業成長環境,壯大民營經濟主體,不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企業融資困難”“希望相關政策盡快落地”“一些辦事流程希望再簡化”……在去年的一次民營企業家座談培訓會上,水城縣民營企業家紛紛說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以及希望相關部門幫助解決的困難。
在水城,召開企業培訓會、企業家座談會是常規工作。內容分為兩類: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傳播企業管理知識和市場知識。
“過去,唱衰民營經濟的聲音此起彼伏,一些企業家受其影響,思想滑坡,導致發展信心不足。”水城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王權表示,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是讓企業家不忘初心,堅定發展信念;另一方面引導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全縣脫貧攻堅助力。
記者了解到,第二類培訓主要針對企業自身發展,幫助梳理企業存在問題,理清發展思路,傳遞現代化企業經營和管理理念,拓展企業家眼界、思路和人脈。
“通過培訓和會議,既能給民營企業充電,也能發現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王權表示,他們在培訓中發現,多數民營企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發展階段,存在市場開拓、企業資金運轉難,后勁不足,效益不明顯,承擔社會責任能力有限等問題。
“同時,我們也發現部分政府機構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理解不透,為企業協調、解決問題力度不夠。”王權說,“這也讓我們警惕,要刀口向內,厘清利益關系,不斷改善工作方法,真正想企業之所想,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同時,水城縣通過干部聯系服務重點企業聯席會議機制,將全縣90戶重點企業,25個“百企改造”的工程重點項目納入聯系服務范圍。
“聯席會議的目的就是要督促各成員單位通過采取每季度走訪調研、座談研究等形式開展一次聯系服務企業工作,研究解決企業困難,助力企業發展壯大。”任廣向說。
2013年,經過六盤水市引進,貴州華泰中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紀勝把公司搬到水城縣經濟開發區。
剛開始,王紀勝心情忐忑。“之所以忐忑,和公司發展理念有很大關系。一方面,我們是做污水處理的綠色產業,和貴州的發展理念相同,這里存在無數商機;另一方面,也擔心來了后發展受阻,比如營商環境好不好、審批流程快不快、政府服務優不優等。”王紀勝說。
從東部山東來到西部貴州發展,王紀勝坦言:“當時確實考慮了很久。”
但來到水城后,王紀勝的很多顧慮,都被一一消解。
“項目登記、審批等環節,都有工作人員代辦,我沒操過心。”王紀勝說,水城的優質服務令他驚嘆,“沿海城市有些方面做得還沒這里好。”
得益于水城縣優質的營商環境和發展市場,貴州華泰中信在短短幾年間取得了較快發展。2018年,貴州華泰中信科技有限公司被成功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做好引進企業服務的同時,水城縣還延伸服務觸角,引導民營企業向其他市場空白領域拓展業務,培育新產業。
2017年8月,水城縣鑫運通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縣工商聯和縣交管局的幫助下,注冊成立了水城縣首家道路交通事故快賠服務中心,承接水城縣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服務,打破了此前水城縣交通事故賠處需去六盤水市中心城區的局面。
王權說:“很多行業都有關聯業態,但企業往往因為很多原因找不到拓展發展空間的路徑,因此,我們不僅要落實好各項政策,還要積極為企業發展壯大鋪路搭橋,出謀劃策。”
貴州黔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也是受益者。
“兩年前,我們遇到了銷路難題,滯銷特別嚴重,公司損失較大。2018年以來,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我們一邊穩住國內市場,一邊積極拓展海外銷售渠道,不僅解決了銷路問題,還將350噸紅心獼猴桃銷往俄羅斯市場。”貴州黔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昌勇笑著說,“我沒去過俄羅斯,不過我的水果去了。”
不惑之年,正在創業的岳朝陽接連遭遇了人生中的兩次打擊:一次,產業差點沒了;另一次,命差點丟了。
岳朝陽是水城縣蟠龍鎮發貢村岳家種植場的當家人。
2012年7月,在外闖蕩多年的岳朝陽利用蟠龍獨特的地形、氣候、溫濕度和富硒土壤等優勢,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等形式,組織村民投工投勞,搞起種植業,帶領當地村民走上了種植致富的道路。
一切似乎步入正軌,岳朝陽卻不知道命運和他開起了玩笑。
2013年,剛過40歲的岳朝陽迎來創業之后的第一次考驗。
“由于產業成效不明顯,大部分員工以及村民消極怠工,產業幾乎到了放棄狀態。”岳朝陽認識到,問題出在村民的認識觀念上,“很多人抱著混日子心態工作,導致種植過程中很多細節被忽略,細節決定成敗,種植業更是如此。”
為此,岳朝陽通過申請建立非公黨支部凝聚村民、積極談心等方式,不斷轉變村民的傳統觀念。

水城縣蟠龍鎮發貢村岳家種植場的當家人岳朝陽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等形式,帶領村民種起富硒茶、烏米核桃、板栗、油桐等,走上了種植致富的道路。圖為岳家種植場的炒茶師傅正在炒茶。(受訪者供圖)
觀念一轉天地寬。岳家種植場陸續種植了美國提子83畝、富硒茶葉244畝、烏米核桃150畝、板栗40畝、優質油桐200畝、五星枇杷20畝。
觀念變了,發貢村的產業逐漸紅火起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底氣更足了,岳朝陽卻遭遇了創業以來的第二次考驗。這一次,生死一瞬。
2014年5月,岳朝陽在拓展茶產業市場的途中,遭遇嚴重車禍,致使左腳髕骨骨折、右腳脛骨骨折,頭部淤血小腦萎縮。
“當時住院治療83天,進行大小手術6次。”岳朝陽心有余悸,“命是撿回來的。”
逆境,有的人倒下了很難再站起來,有的人卻直面人生,以不服輸的精神再次站起來。
岳朝陽正是后者。恢復期間,他一邊加強鍛煉配合康復治療,一邊通過書籍學習種植技術。
一年后,岳朝陽靠著雙拐重新出現在產業地里,與村民一起筑夢小康。
目前,岳家種植場年產值達300萬元以上,惠及周邊200戶農戶1000余人。
“岳朝陽身殘志堅、敢想敢做的精神,特別值得大家學習。”水城縣工商聯主席董靜說,很多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不足,畏懼心理嚴重,殊不知,逆流而上,迎來的將是一片廣闊新天地。
董靜表示,目前水城在貫徹好相關政策的同時,正在積極培育和宣傳典型,為民營經濟發展加油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