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華姝

清鎮市創新開展“文明實踐日·相約星期三”志愿服務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地生根。圖為2月19日,清鎮紅塔社區“愛心媽媽”陪伴社區兒童過元宵佳節。(支倩倩/攝)
3月20日,星期三,春暖花開,晴空萬里,清鎮市紅塔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人頭攢動、熱鬧不已。一場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演出活動正有序開展。
“孝老人,奉雙親,中華民族美德行。父母慈,子女孝,和諧美滿一家人……”舞臺上,河堤村苗族歌舞隊身著盛裝,載歌載舞,悠揚的歌聲傳遞著新時代孝老愛親的內涵。
“本來我覺得自己在家庭關系方面處理得挺好的,但自從唱了孝老愛親歌,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陳開碧今年67歲,是河堤村苗族歌舞隊的一員,學會孝老愛親歌之后,開始對標找差距,查找自己的不足。
“我們緊緊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要求,結合社區實際,總結了孝老愛親、文明辦酒、誠實守信、崇尚科學、鄰里互助和掃黑除惡六首歌謠,鼓勵和引導群眾進行傳唱,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紅塔社區黨委書記周茜說,為更好地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紅塔社區自發組建志愿服務隊,幫助和關愛困境兒童,免費為70歲以上的老人理發,為鰥寡孤獨特殊人群提供送餐服務,實施國學體驗志愿服務項目,讓群眾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2018年,清鎮被確定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第一批試點。為抓實抓牢建設工作,促進文明實踐落地生根,清鎮市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工作責任制,向群眾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并將每周星期三確定為全市的文明實踐日。
創新開展“文明實踐日·相約星期三”志愿服務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地生根,實現“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標,搭建起文明實踐與群眾之間互動溝通的橋梁。“文明實踐日改變了以往各志愿服務隊單打獨斗的狀況,讓群眾在活動中真正得到實惠。”清鎮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張箭說。
志愿服務總隊長說

李瑞
清鎮市委書記
清鎮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
作為全國首批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之一,清鎮市以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樣板為目標,以誠信清鎮建設為切入點,以志愿服務為抓手,以群眾需求為核心,確保工作推進蹄疾步穩。
連三級陣地、搭實踐橋梁。打造了市級文明實踐中心1個、鄉(鎮)級文明實踐所16個、村(居)級文明實踐站222個。
強實踐隊伍、展志愿風采。成立了志愿服務總隊1支、大隊59支、小隊222支,定期對志愿者進行業務培訓,提升志愿者的服務能力。
抓誠信建設、顯清鎮特色。在全國首創“誠信農民建設”,將誠信建設作為亮點貫穿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打造“誠信清鎮·志愿之城”。
聚所站力量、促實踐落地。充分凝聚實踐所(站)力量,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積極探索創新黨員聯系服務工作方式,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地生根。
清鎮市將按照“系統化設計、模塊化運行、常態化實踐、點單式落地、志愿化服務”的運行模式,扎實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為全國試點工作闖出新路子、積累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