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鄭潔

龍里縣全面開展“螢火蟲”志愿服務活動,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圖為“螢火蟲”志愿者在田間地頭向村民們傳授農技知識。
3月20日,記者走進龍里縣冠山街道平西村西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螢火蟲”志愿者在田間地頭向村民們傳授農技知識。
龍里縣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改變以往“灌輸式”的培訓模式,通過“螢火蟲”志愿者收集群眾志愿服務需求,設置志愿服務項目,科學合理開展志愿培訓活動,基本實現群眾喜歡在哪里,文明傳習活動就覆蓋到哪里;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傳習陣地就建到哪里。
“龍里縣圍繞打造‘德行龍里·志愿黔行’志愿服務品牌,健全完善工作體系,全面開展‘螢火蟲’志愿服務活動,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制度化、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龍里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雷毅介紹,龍里縣利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現新時代文明傳習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務項目管理發(fā)布、志愿服務活動時長記錄、志愿者活動后續(xù)評價一站化管理,使活動發(fā)布更便捷、項目存檔更規(guī)范、動態(tài)考核更公開。
志愿服務項目內容涉及政策宣傳、文體活動、科技惠民、醫(yī)療衛(wèi)生、法律援助等方面,通過搭建全縣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體育服務等平臺,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法治觀念等。
“全縣從建立完善機制、營造社會氛圍、優(yōu)化工作環(huán)境三個方面推進該項工作,建立鎮(zhèn)(街道)和行業(yè)系統文明實踐所共15個,通過設置村(社區(qū))文明實踐站及村寨、樓宇文明實踐點,形成“1+15+N”文明實踐層級管理模式,已經明確縣級示范點16個。”掛任龍里縣委副書記、冠山街道平西村駐村第一書記的曹澤祥說。
“做志愿者去!”現已是很多龍里人不約而同的行動。龍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不斷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吸引了工人、農民、黨員干部、鄉(xiāng)賢、大學生、企業(yè)家等人群參加,志愿者隊伍迅速壯大。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活躍在龍里的大街小巷、居民小區(qū)、田間地頭。
據了解,作為全國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之一,龍里縣目前實名注冊志愿者已有27800余人,志愿者組織745個,志愿服務活動時長超20萬小時。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溫暖一座城。志愿服務已經成為龍里人的自覺行動。
志愿服務總隊長說

劉華龍
黔南州政協副主席
龍里縣委書記
龍里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
2018年8月,中央明確龍里縣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縣以來,龍里縣按照“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聚焦文明創(chuàng)建、文化發(fā)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疏導精神困惑上下功夫,引導廣大農村基層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在總結提升“德行龍里·一路有你”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基礎上,著力強化“機制建立、實踐內容、項目提質、總結提煉、工作調度”,確保文明實踐工作有序開展;全面落實收集、分類、發(fā)布等六步志愿服務工作法,切實規(guī)范工作規(guī)程;全力打造“螢火蟲”志愿服務工作品牌,精準收集群眾需求信息;全面推進“五步五心”“五樹五送”“五個文明”志愿服務模式,實現精準服務;積極開展“一月一主題”系列文明實踐創(chuàng)建活動,豐富工作載體。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常態(tài)化開展,努力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在解決問題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實提升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yǎng)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動員和激勵廣大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