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楊剛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杜朋城 張麗

全國人大代表、遵義市市長魏樹旺
遵義農村有多美?接天茶葉無窮碧,遵義辣椒別樣紅!在種上生態茶葉、竹子、辣椒之后,我們的生態變得越來越好,黔北大地山更綠、水更清、氣更凈、土更潔、鄉村更美。遵義擁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地處北緯27度、800米至1200米的海拔高度、15℃的年平均氣溫、82%的年平均相對濕度、pH值5.5至6.5之間的土壤酸堿度,遵義不僅種什么長什么,而且長出來的全都是綠色的、干凈的。目前遵義茶園面積達200萬畝、常年種植辣椒200萬畝,均居全國地級城市第一,高效經濟作物種植覆蓋了90%以上的農村地區。我們按照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上連市場、下連農戶的優勢,堅持“龍頭大戶帶小戶,大家走好小康路”,引進培育龍頭企業來經營基地、規范標準、深化研發、運作品牌,讓龍頭帶領農民闖市場。一方面,按照“一個產業、一個集團、一個品牌”的思路,在招大引強的同時,采取兼并、重組、入股等方式,培育壯大市屬國有農業龍頭企業,組建了遵義茶業集團、辣椒集團,統一打造“遵義紅”“遵義綠”茶葉品牌。
遵義東部的湄潭縣,依托60萬畝集中連片茶園,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思路,大力推進茶旅一體化發展,既賣茶葉,也賣風景,去年已經順利脫貧退出。實踐證明,只要路子走對了,就能走得快、走得好。

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市長李剛
在1月25日“水城春”20周年慶暨“早春茶”推介會上,我們對第一鍋3斤干茶進行拍賣,拍賣收入近30萬元,全部用于脫貧攻堅。今年春節前,“水城春”共生產早春茶120斤,是上年的2.35倍,這些茶在節前就被搶購一空,均價在4800元以上。截至3月6日,六盤水全市生產的“蟄前”早春茶大約4800斤、是上年同期產量的10倍以上,銷售收入可達700萬元左右。2018年,六盤水僅“水城春”一個品牌就實現銷售收入1.74億元,比上年增長41.7%,帶動1萬3000多農民增收,其中有1900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所以說,喝“水城春”,不僅喝出了尋常人家姹紫嫣紅的春天,也喝出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春天。
水城春茶的產銷兩旺,正是得益于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水城春早春茶,喝著喝著,春天就來了。

全國人大代表、黔南州州長吳勝華
都勻毛尖是貴州的名片,是中國十大名茶,具有2200年種茶史、1000多年貢茶史、100多年品牌史,曾于1915年與貴州茅臺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素有“北有茅臺、南有毛尖”之美譽;獲毛澤東主席親自命名、習近平總書記點贊。2018年,都勻毛尖榮獲中國產業區域品牌價值十強;2019年又榮獲全國綠色農業十佳茶葉地標品牌,成為貴州唯一入選的茶葉品牌,是當之無愧的貴州第一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黔南是“生態之州”,是長江、珠江兩江上游生態屏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天然大空調、大氧吧。都勻毛尖產于苗嶺山脈中段的斗篷山、云霧山等區域,這里山間云霧繚繞,飛瀑流泉,非常適宜茶樹生長。正是這樣特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都勻毛尖生態健康的天然標簽。歡迎各位朋友常來生態之州、幸福黔南“打卡”,觀中國天眼、品都勻毛尖、賞世遺風光、體驗一場影視穿越之旅。

全國人大代表、普安縣江西坡茶場社區農民韋波
普安縣,是中國古茶樹之鄉,是全國采茶最早的茶區之一,春節前普安就開始采春茶,被譽為“黔茶第一春”,其品質非常優秀和獨特。“普安紅”是普安縣充分利用世界唯一的四球古茶資源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打造的支柱性扶貧產業。近年來,普安重點發展“普安紅”,緊抓貴州省委、省政府建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助推“黔貨出山”的大好機遇,依托獨特的茶資源,著力發展茶產業,積極打造“普安紅”茶葉品牌。目前,普安茶產業發展喜人,“普安紅”已躋身“中華文化名茶”,獲得了貴州省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證書、黔茶第一春等榮譽。普安縣2015—2018年連續四年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獲得了中國茶文化之鄉、十大魅力茶鄉、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等榮譽。
現在,普安縣幾乎每家每戶都種茶,種茶有政府補貼,賣茶也有人上門來收,每畝茶葉收入約5000元,比之前翻了整整五倍。村民的生活像“普安紅”一樣越來越“紅火”了。我的心愿是:讓“普安紅”走得更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喝到“普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