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梁曉琳
陽春三月,春風送暖。在貴定縣云霧鎮茂云花椒基地里,一棵棵冒著嫩芽的花椒樹苗,在陽光的照耀下迎風生長。
移民新村村民雷文芳拿著鐮刀,熟練地給花椒地除草。“村里介紹我來這里上班已經3年了,每天能賺80元左右,一個月也有2000多元。村里好多貧困戶都靠在基地上班,脫了貧呢,大家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黨員群眾有決心,脫貧攻堅打得贏!”走進貴定縣云霧鎮燕子巖村,寨門上方的紅字十分醒目。
村支書羅榮富告訴記者:“自從縣里實施‘6334’政策以來,村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家戶戶門前都是水泥路,山上有茶園,山下有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大棚,樹林里有蜂箱,池塘里還有小龍蝦。”
羅榮富口中的“6334”好政策,是2017年以來貴定打出的脫貧攻堅組合拳。
“6334”涉及脫貧攻堅的方方面面。物質扶貧“六個山”行動,即“山區公路組組通,山寨道路戶戶連;山間清泉家家到,山上產業村村有;山鄉環境處處美,山中危房棟棟除”。思想扶貧“三做到”,即“思想扶貧做到戶、黨恩教育做到人、文明創建做到家”。干部情感扶貧“三加強”,即“干部經常走村寨要加強、干部經常訪農家要加強、干群經常拉家常要加強”。最后實現扶貧結果“四個好”,即“群眾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好、群眾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好、群眾收入結構和增收質量好、干部作風和干群關系好”。
隨著氣溫的回升,貴定縣27萬余畝茶園已進入春茶豐采期。
鳥王村村民金宗鼎告訴記者:“如果手快的話,一天可以采摘四五斤,能得到200多元。”
近年來,貴定縣緊緊圍繞“強龍頭、創品牌、占市場、促脫貧、帶農戶、增效率”的基本思路,提高貴定云霧貢茶的市場占有率,發揮茶產業在產業扶貧中的龍頭帶動作用。
圍繞“6334”組合拳,貴定縣全力聚焦基礎設施、產業扶貧、人居環境、社會保障、創業就業、生態扶貧“六大攻堅戰”,做實摘帽退出實體支撐。
目前,貴定縣茶葉發展達27.67萬畝、刺梨達18萬畝。2018年,實現農業產業產值21.93億元,受益群眾15.75萬人次。

隨著氣溫的回升,貴定縣27萬余畝茶園已進入春茶豐采期。圖為貴定云霧貢茶茶葉基地。(貴定縣委宣傳部供圖)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思想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先導。貴定縣各級干部通過多種形式帶動群眾,幫助群眾轉變思想,提高脫貧致富的主動性。
在燕子巖村,曾經游手好閑的祝江被村干部三番五次的談心感動,決定“浪子回頭”,不僅學會了泥水工手藝,還到處承包建筑小工程,手下已有10多個工人。
“以前我家窮,甚至不敢帶朋友回家。現在,我自己已經蓋好新房了。”祝江指著百米外的一棟兩層新房向記者介紹,說話很有底氣。
數據顯示,5年來,貴定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81.35億元。從2014年到2018年底,全縣累計減貧11067戶41678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6%。全縣8個貧困鄉、5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7197元,提高到2018年的1079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