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鄭潔
在黔西縣中建鄉巍峨的群山頂上,居住著數千彝族、苗族同胞,這里海拔高達1600米,地勢高寒。全國營養午餐的發源地紅板村便坐落在這里。
近日,記者走進紅板小學,一探這個曾經因貧困而廣受關注的校園。
汽車沿著盤山公路一路行駛了30多分鐘,紅板小學就呈現在記者眼前,校園內干凈整潔,教室里書聲朗朗。
上午最后一節課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走出教室,前往食堂排隊就餐。
“今天中午有苞谷炒肉絲、洋芋炒肉、西紅柿蛋湯和白菜炒豆腐,‘三菜一湯’的標準,每天孩子們吃的午餐都不一樣?!奔t板小學老師馮梅說,自從營養餐辦起來后,孩子們就沒再餓著肚子,上課精神多了。
7年前,中建鄉紅板小學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因路途遙遠和家庭困難吃不上午飯,能吃上的也大多是燒洋芋或苞谷飯。因為上學的山路崎嶇,距離遙遠,孩子們不得不早出晚歸,大多數人連簡單的午餐都帶不起,一天兩頓飯,間隔幾個小時,午餐竟成了這些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的“奢侈品”。
“7年前,孩子們吃午飯是一件十分頭疼的事。許多山里娃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在家看孩子?!奔t板小學校長周丹回憶,紅板村地勢高寒,實施營養餐計劃前,學生們上學除了背一個書包外,還要背一個編織袋,里面裝的是木柴、煤炭和土豆。
7年后,香噴噴的“營養餐”進入一所所山區學校食堂,“頓頓有肉”已成“標配”。
營養補助讓孩子們體質明顯提升。黔西縣教育局后勤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剛說,多年前,山里娃不僅個子小,而且不愛上體育課,集體活動時常有人暈倒。如今孩子們明顯長高了,更壯實了,吃飽穿暖,愛笑也更活潑好動了。
“紅板是中國營養餐催生地之一,今天各民族孩子能幸福上學,都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關愛?!敝艿ふf,為了讓孩子們永遠記住營養餐的來之不易,如今,石頭土墻房屋的舊紅板小學修繕后已成為全鄉的愛國主義教育點,借此激勵所有孩子刻苦學習,用奮斗去改變自己。
曾經的貧窮小山村,因貧困引起全國關注,如今已華麗嬗變。
“自從有了營養餐,再也沒有學生在學校挨過餓,家長省了不少心,孩子們的營養也跟得上。”黔西縣錦星鎮第一小學校長唐智說。
在過去,由于學生家庭經濟不同,大家吃的也不一樣,而現在,所有學生每天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好了。
錦星鎮第一小學的食堂儲存室、操作間、餐廳等功能分區完善,電氣設備一應俱全,廚師們正在有條不紊準備午飯。
“以前爸媽忙起來,經常沒空做午飯,我們放學就只能吃前一天的剩飯,不像現在,天天都能在學校吃到可口的飯菜?!闭f到學校的營養午餐,錦星鎮第一小學六年級學生向熊傲雪臉上透著滿滿的幸福感。
通過不斷收集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意見,營養午餐從最初的牛奶+雞蛋、面包+火腿腸,發展到如今的“三菜一湯”。據了解,黔西縣營養餐的所有食材都是由貴州黔春貿易有限公司和成都金元春餐飲管理公司統一配送,每周食譜由黔西縣教育局統一制定,食譜規劃和用餐情況都有詳細記錄。
“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食物變得更可口,讓學生喜歡吃。還注重營養搭配,讓孩子吃得健康?!鼻骺h教育局后勤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剛說,為了將營養午餐做得更好,學校會要求老師陪餐,陪餐老師負責收集和反饋學生用餐意見,以供改進參考。
“自全面推行營養改善計劃以來,我們高度重視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專門成立了黔西縣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領導小組和學生營養辦,力爭做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因地制宜科學制定食譜。”黔西縣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廖琪向記者介紹,此外,教育局還提倡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推行“4+N”模式,即在每餐做到“三菜一湯”的基礎上,適時添加水果、牛奶、牛羊肉、禽類等食物,不斷改善學生的飲食結構,使學生吃得更科學、營養、均衡。

自全面推行營養改善計劃以來,黔西縣高度重視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力爭做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因地制宜科學制定食譜。圖為黔西縣錦星第一小學學生在吃營養午餐。(黔西縣教育局供圖)
營養午餐的配送,事關學生的安全問題,事關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錦星鎮第一小學的食堂,營養餐運行監控管理系統的屏幕正在顯示實時畫面。屏幕上,食材洗滌、檢測、倉儲、配送以及食堂烹飪等情況一目了然。
“監控系統可以詳細地跟進食材制作的全過程,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王剛告訴記者,為確保營養餐的安全,黔西縣因地制宜全面進行農村中小學食堂建設,并全部進行了信息化改造,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實現遠程即時監管,讓營養餐全程可追溯,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在營養餐推行過程中,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而采購是保證食品安全、新鮮的第一個環節。
“公司會在配餐前一天到田間地頭采購食材,確保綠色、新鮮?!辟F州黔春貿易有限公司蔡軍說,食材到達配餐中心后,首先進行快速檢測,對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對肉類進行瘦肉精、注水、重金屬、新鮮度檢測,通過分揀搭配和包裝后,將蔬菜類包裝好放入保鮮庫,對肉類進行真空包裝后放入冷凍庫,分區存放,確保新鮮。
“黔西縣正在讓學生從‘吃得上’‘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均衡’轉變?!绷纹湔f,下一步,黔西縣將全面推進營養午餐食堂設施設備、供餐質量、管理制度以及“食育”等各項工作的提質升級,同時,引導學生反思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感恩,實現從解困、脫困到回報社會的人生發展。
2019年春季學期,黔西縣享受營養餐學生99760人(義務教育81356人,學前兒童20322人),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學校272所(初中33所,小學23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