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靖曉燕
在很多人的眼中,居委會的工作,無非是些婆婆媽媽的事,打掃街道、監督衛生以及調解鄰里糾紛等。然而,有這樣一群平均年紀在50歲上下的“姨媽”們,憑著“辛苦我一個,服務百家人”的敬業奉獻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2018年,貴陽市花溪區陽光社區榮獲貴陽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并入選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100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今年2月28日,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暨崗位學雷鋒活動推進會在北京舉行,陽光社區作為貴州“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的代表,赴京領獎并在大會上作交流發言。
貴陽市花溪區陽光社區總面積11.46平方公里,居民近10萬人,樓群院落150個,背街小巷57條,有900多家單位,兩個大型的農貿市場,個體工商戶3000余戶,是個典型的綜合型社區。
陽光社區服務中心9成以上的干部和職工都是女性,她們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志愿服務,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陽光姨媽”。
在當地,“陽光姨媽”的影響力可不小。目前,在她們的帶動下,社區注冊志愿者已達6972人,占常住人口的13%。
3月15日,在陽光社區的服務中心,記者傾聽了“陽光姨媽”的故事——
陽光社區棉花關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胡萍,被老人們稱為“乖姑娘”。
不久前,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坐在棉花關居委會門口哭,好心居民上前詢問,才知道這位名叫盧賢渭的81歲老人,因為胡萍沒有收下她送來的水果而難過。
“我的命都是胡萍給的,沒有胡萍,我這個孤老婆子就活不到今天,她就是我的乖姑娘,可是她不要我的水果?!北R賢渭邊說邊傷心痛哭。
盧婆婆的丈夫已去世多年,膝下無兒無女,獨自居住在棉花關居委會門口的老房子里,僅靠每月410元的補貼艱難維持生活。隨著年歲的增加,老人身體越來越差。
從6年前起,胡萍就經常上門看望盧婆婆,并將自己的聯系電話寫在婆婆床頭的掛歷上,方便聯系。
6年來,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盧婆婆感到不適,打通電話,胡萍就會及時趕去。為了更好地照顧盧婆婆,胡萍還想出了一個簡單易行的“紅布條消息法”。如果婆婆身體不好又打不了電話時,就從窗口把“紅布條”掛出來。胡萍每次路過婆婆的房外,都會仔細看看有沒有“紅布條”。
2013年入秋后的一天上午,盧婆婆的窗戶打開,“紅布條”飄在窗戶上。胡萍上樓一看,婆婆臉色蒼白、滿身是汗,急忙送去醫院救治。因為送院及時,老人的病情很快穩定下來。
醫院的醫生、護士一開始都以為胡萍是盧婆婆的親生女兒。當得知她們的關系后,大家都十分感慨:“盧婆婆你能遇到這么好的一個支書,像照顧親媽一樣地照顧你,有福氣呀!”
棉花關居委會的老人都是胡萍關愛的對象。
老人容易產生孤獨感。胡萍就經常為老人們組織文化生活,比如成立“愛在夕陽紅”舞蹈隊,隊員20余名,帶領她們參加市、區、社區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豐富了她們的業余生活。在端午節、重陽節和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用心策劃老年活動,組織轄區老人與貴州大學、棉花關的志愿者一起包粽子、煮粽子,上門送給孤寡、空巢老人。
胡萍還經常聯系各大醫院,到居委會為轄區老年人開展免費健康體檢,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邀請區婦聯工作人員到居委會為老年人開展老年維權講座。
胡萍的熱心腸也體現在了她的工作當中,2012年,她成為“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上榜候選人,在她的帶領下,棉花關黨支部被評為貴陽市“基層五好黨支部”。
“代媽媽”是人們對社區服務部干部代惠芳的親切稱呼。
社區低保戶小莉(化名)30多歲,人長得相當漂亮,但是患有間歇性精神分裂癥,母親也如此。
代惠芳得知情況后,按政策規定,主動為她辦理了各種低保待遇,讓她生活有了保障還為她申請到公租房,有了穩定的住處。
代惠芳還經常當小莉的情感撫慰師,當小莉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找她聊天,或者不舒服的時候也時常給她打電話,代惠芳都是逢叫必到。
有一天,小莉突然對她說:“您對我比我的親媽媽都要好,所以我要叫你代媽媽,雖然你比我大不了幾歲?!贝莘嫉难劬駶櫫?,拉著小莉的手默默地點頭。這以后,每每看見代惠芳,小莉都稱她為“代媽媽”,這一叫就是5年多。
家住棉花關居委會的張丁佳自幼父親去世,母親殘疾,家庭每月就靠母親1100元的退休費生活,平時四五公里的路都靠步行,舍不得花1塊錢的車費。
乖巧懂事的她從小就肩負家庭重擔,但學習成績優秀。2012年考上了西安外國語大學,高昂的學費難倒了張丁佳一家人。在走訪中,代惠芳得知了這個情況,及時向社區領導匯報,并四處奔走,到殘聯、民政、婦聯等部門為張丁佳籌集了學費1萬多元。
開學的前幾天,她還給張丁佳買了生活用品和衣服,穿著新的藍色T恤,張丁佳流下感動的淚水,她羞澀地對代惠芳說:“代媽媽我能抱抱你嗎?”代惠芳上前一把將她摟到懷里,好像抱自己的女兒。她對張丁佳說:“孩子,好好讀書,不能忘本。以后有什么困難,記得還要來找代媽媽?!?/p>

左圖:貴陽市花溪區陽光社區的“陽光姨媽”幫助孤寡老人清理家中積水。

右圖:“陽光姨媽”幫助困難老人打掃院子。(貴陽市花溪區陽光社區供圖)
代惠芳、胡萍只是眾多的“陽光姨媽”中的一員,正是她們的辛勤付出,拉近了群眾和政府的距離。她們的負責,增強了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她們的情感,贏得了群眾的愛戴和尊重。
陽光社區黨委為更好地發揮“陽光姨媽”示范帶動作用,創建了“七彩陽光”志愿服務參與平臺,即:紅色志愿行動,黨員示范當表率;橙色志愿行動,慰問群眾暖人心;黃色志愿行動,關愛兒童助成長;綠色志愿行動,守住山水護生態;青色志愿行動,文化宣傳樹新風;藍色志愿行動,群防群治保平安;紫色志愿行動,共創共建促和諧。
2018年以來,陽光社區先后開展“七彩陽光”、城市夜話系列活動148次,參與志愿者6000余人次,解決涉及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交通出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民生問題20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