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通凱 何玉琳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文葉飛
碧江區地處武陵山脈中部,是銅仁市的中心城區,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
隨著民族風情園、三江公園、文筆峰山體公園、木杉河濕地公園,以及錦江河沿江棧道等景點景觀先后建成,錦江河治理深入推進,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次第實施,碧江區陸續榮獲中國宜居宜業典范區、全省園林城市、全省文明城市等多項殊榮,一座“開門能見山,出門能觀水”的宜居宜業宜游山水園林城市展露芳容。
近年來,碧江區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完成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0億元,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產值完成135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
隨著銅大城市快速干道、燈塔大道等交通干道的修建,碧江區燈塔街道成為銅仁新老城區的交匯處,區位及交通優勢凸顯。轄內的碧江經濟開發區依托科學的產業規劃布局、良好的親商投資環境以及一體化的一流服務,吸引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
短短幾年時間,園區引進了農夫山泉、百麗鞋業、天翔棉紡廠、好彩頭食品等近200家知名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0家,工業園區面積達56平方公里,升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與此同時,碧江區抓住蘇州對口幫扶銅仁的機遇,加快推進銅仁·蘇州產業園建設,建成了智慧產業園、食品產業園、農業大數據應用科技創業孵化園等“園中園”,形成了“一心三品”產業體系,被認定為“全省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示范區”和“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在工業產業的刺激帶動下,碧江區大力推進新城鎮建設,同步配套學校、醫院、銀行、超市等基礎設施,隨之帶來了大批就業崗位。目前,根據銅仁脫貧攻堅一盤棋行動,利用碧江產城一體新城鎮就業崗位多的特點,銅仁市正在碧江燈塔、滑石境內啟動3個可容納5萬人的跨區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
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新型工業化為著力點,大力推動產城融合,碧江區呈現出以產興城、以產帶城的良好發展局面,去年被列入全國首批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如今,一座集新型工業、現代物流、商業貿易、人居休閑于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新城,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碧江區川硐街道板栗園村白巖組“飛巖秘境”鄉村旅游示范點,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前來游玩的人絡繹不絕。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轄區內失地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致富夢。
這只是碧江區巧借綠色生態,贏得綠色發展紅利的一個典型。
近年來,碧江區秉承“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的思路,始終以綠色生產、消費為導向,依托生態優勢,高位推進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河西街道茅溪村環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以種植精品葡萄為發展重點,引進夏黑、黑旋風、溫克、金園玫瑰等優勢高產品種,以葡萄采摘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同時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機會,是一個集種植、采摘、餐飲、旅游為一體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目前已種植大棚葡萄200畝,大棚速生蔬菜150畝,安江柚200畝。
燈塔街道馬巖村百花渡景區將花卉主題文化與現代農業相結合,集循環農業、休閑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將周圍村舍變為農家樂,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將園區打造成為主題婚慶區、休閑度假區、現代觀光農業園。景區年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上億元,帶動當地農民群眾脫貧致富。
如今,碧江區共有19個省級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12個農業園區、7個市級休閑農業園區與鄉村旅游示范點、50戶精品農家樂、1所鄉愁館,獲評“中國最美生態休閑旅游名區”,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快速提升。

碧江經濟開發區引進了農夫山泉、百麗鞋業、好彩頭食品等近200家知名企業,工業園區面積達56平方公里。圖為百麗鞋業生產車間。(張金榮/攝)
“碧江的發展離不開美麗的自然環境,保護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首要任務?!便~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碧江區委書記陳代文認為。
如今的碧江,天藍、地綠、水清,全區森林面積達59989.5公頃,森林蓄積量達217.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9.3%,城區綠化面積達到131.43公頃,綠化覆蓋798.9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7.47%,人均公共綠地6.9平方米,綠化比例居全省地級市城市之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優良的生態環境,為碧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優美的自然環境帶來了綠水青山,也換來了人氣和財氣;良好的生態資源,成為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強大引擎。
春風輕拂,記者來到碧江經濟開發區,天翔棉紡廠、百麗鞋業、海螺水泥等企業生產緊張有序,處處呈現出增比趕超的喜人場景。沿著燈塔大道前行,一棟棟標準廠房整齊排列,落戶的一家家企業讓人目不暇接,以商貿物流中心及食品、藥品、用品“一心三品”為主,大力發展建材、醫藥、食品、營養健康等產業的新型綠色科技產業集群工業園區新格局正在形成。
同時,碧江區按照“綠色發展高地”要求,以“低碳、集聚、循環”為抓手,從招商源頭嚴格把關,從生產環節加強監管,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尤其是農夫山泉、鯤鵬通訊、天翔棉紡廠、好彩頭等128家綠色企業的落地投產,體現出碧江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做好綠色與經濟共抓,生態與發展同步的決心。碧江也因此獲批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省清潔生產試點示范區。
此外,碧江區智慧園區還成功申報為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園區,大數據產業規??偭窟_26億元、網絡交易額8億元。建成智慧云、物流大數據、旅游大數據、智慧社區等平臺,其中物流大數據平臺合作企業達8000余家,山久長青智慧云農商綜合平臺線上交易額達6.3億元。建成貴農網、淘寶、郵樂購等農村電商服務站129個,行政村覆蓋率達90%。成功申創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2018年,碧江區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70多億元,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全市、武陵山片區,被評為“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當年9月,碧江區作為貴州省14個脫貧區縣之一,實現“零漏評、零錯退”,群眾認可度達97.64%,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脫貧攻堅考核評估驗收,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退出貧困縣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