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少波
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兼任現代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從事智能制造、大數據等方面的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貴州省省管專家。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工業互聯網的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作為工業體系和互聯網體系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支撐,是促進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有效抓手,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
近年來,發達國家高度重視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美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繼續領跑全球,德國、日本等先進工業國緊隨其后,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戰略。美國政府意識到“去工業化”所帶來的“產業空心化”問題,將重振制造業作為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西門子在發布的《愿景2020+》戰略中將“數字化工業”作為未來三大運營方向之一,并啟動“火箭俱樂部”全球初創企業計劃,推出Mind Sphere平臺3.0版本,聯合庫卡、Festo、艾森曼集團等18家合作伙伴公司共同創建“Mind Sphere World”,打造圍繞Mind Sphere平臺的生態系統,并擴展其全球影響力。
當前,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正日益彰顯。但是也應該意識到發展工業互聯網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忽視經濟效益,盲目攀比投入巨資建設“無人工廠”。應加強工業互聯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發展豐富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為不同工業企業服務,助力制造業企業整體轉型升級。
作為全國較早大力發展大數據的省份,貴州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上也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貴州出臺《貴州省推動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體系,推動3000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建成2個綜合性、4個特定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5000家工業企業登云用云,推廣應用5000個以上工業APP;形成10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示范項目。到2022年,實現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體系的總體目標。
目前全球占有率比較高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是美國GE集團的Predix。Predix并不直接提供實現數據采集的硬件網關設備,但是提供一個網關框架——Predix Machine,以實現數據的采集和連接。國內比較知名的工業云平臺有航天云網的INDICS平臺、海爾的COSMOPlat平臺等。INDICS平臺在IaaS層自建數據中心,在DaaS層提供豐富的大數據存儲和分析產品與服務,在PaaS層提供工業服務引擎、面向軟件定義制造的流程引擎、大數據分析引擎、仿真引擎和人工智能引擎等工業PaaS服務,以及面向開發者的公共服務組件庫和200多種API接口,支持各類工業應用快速開發與迭代。COSMOPlat平臺共分為四層:第一層是資源層,開放聚合全球資源,實現各類資源的分布式調度和最優匹配。第二層是平臺層,支持工業應用的快速開發、部署、運行、集成,實現工業技術軟件化。第三層是應用層,為企業提供具體互聯工廠應用服務,形成全流程的應用解決方案。第四層是模式層,依托互聯工廠應用服務實現模式創新和資源共享。
筆者認為,貴州應根據自身情況開展工業互聯網戰略。最關鍵的是數據打通,保證生產全過程數據的可采集、可分析。各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技術路線。大型企業生產數據錯綜復雜,可依靠自身雄厚的實力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工業云平臺,中小型企業數據類型相對簡單,可依靠公共云平臺來實現自身的網絡化管理。要以合作為基礎,破除“數據孤島”,積極構建開放共享的協同工業互聯網生態。